南湖瘦竹:竹虽清瘦,一副随风摇曳的样子,但也独自撑起一片风景

2019-12-17     周忠应


南湖有一株瘦竹,不是很令人注目,除了瘦,便没有什么特殊的了。像营养不良,一副随风摇曳的样子,总让人产生某种忧虑。竹虽清瘦,但也独自撑起一片风景……

那年,《岳阳晚报》举办的《梦里君山》旅游文学大奖赛颁奖会在我们岳阳的君山公园召开。我作为该栏目的编辑应邀参加了颁奖会,在公园的一个竹林里,在清清翠翠的竹海丛中,一株瘦竹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当然,最让我注目的是他的作品,那清纯的散文,那聊侃的小小说,在我未认识他之前,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瘦,似与众不同,像经过生活打磨和雕刻的一张脸,轮廓分明,说话轻声细语的,瘦削的嘴角浮着一层淡淡的微笑。他叫陈春来,是大奖赛的二等奖的获得者,他的散文《君山竹影》写得很有见地。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似乎是一种不幸,被清贫的生活磨合成现在这个清瘦的样子,不过现在日子还算好过,他说。

“我家就住在南湖附近的渔光新村,离报社不远,可惜南湖无竹,不然就可以经常到湖边散步。”如果不是参加颁奖会,我就有可能难以与春来相遇,万事必须有缘,我在南湖的渔光新村已经住了二年,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根有共同爱好的瘦竹?当他知道我也住在同一个村时,他也感到惊奇,并忙将他的电话号码写给我。

第二天,在办公室收到一个电话,是春来打来的。“喂!……我是春来。”“喂”字说得很重,并且拖得很长。他知道我一个人在岳阳,便邀我到他家吃饭。

于是,我们成为朋友便成了一种必然。


瘦竹是我送给春来的代号,瘦竹大概一米七三的样子,比我高五六厘米,但体重却比我还轻,百余斤的重量支撑着一个男子汉的威严,真的显得有点不够分量。但够分量的是他的哥们义气和他的文学底蕴。

二年前,瘦竹是一个私营企业的小小老板,那时候借改革的春风,他确实还赚了一些钱,但很快就花了一个精光。一次,他的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说是大学生,因父母惨遭车祸丧命,便只好流浪天涯海角。当时春来二放没说,就把人家留了下来,供人衣食住行。那年轻人在春来这里,确实表现不错,一边帮春来打工,一边看书自学。春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三个月后,春来一次性捐助二万元给人家,支持人家完成学业。不料此人一去便无踪迹。还有一次,一个自称是某地杂志社的编辑来到春来家里,向他约稿。临走前没忘拐走春来一万多元的积蓄。说起这些,春来并不后悔,他说钱是身外之物,不算什么。

生活还是很美的,如今当上某办事处企业办主任的春来,拿着一个月七百多元的工资,天天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劳碌奔波。他说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钱虽然少了一点,但他乐于卖命,乐于把口袋里的工资挤一部分献给那些下岗的工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清淡一些。单位没有车,春来炼就了一脚好工夫,走路一溜风似的。春来办事踏实认真,有几家企业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交上了好运,而春来自己却日渐清瘦。有时也有一些企业老总送来一些好处费,但都被春来骂得狗血淋漓,涨红着脸尴尬地离去。

于人于文,春来给人的感觉是老实中夹带着一些沉重。他的散文和小说都深蕴着某种哲理的思辨。他的散文是厚实的那种,他的小说呢,则是从聊侃中把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折射出来。因为工作忙,写文章只能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他每完成一篇作品,他总是忘不了我,把我邀过来,谦虚谨慎地要我给他提一些意见什么的。他创作激情挺高,看得出从他的眼神里,流露的兴奋和喜悦是无以言传的。

于人于文,都很辛苦,难怪他长得那么瘦。但这是一根瘦竹,生得清纯,这种胸襟在这浮华的年代是少有的,虽然有些单薄,但令人肃然起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JtEW8BMH2_cNUgEmmB.html

















许家洞的故事

201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