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菲李看鲁迅先生的作品,
有些地方虽然还不是很懂,
但总是隐隐有种恐怖压抑的感觉。
比如说那篇经典的《药》,
文中的人们用人血馒头治病的场景,
堪称菲李的童年阴影。
在当时的菲李心中,
吃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似乎只有远古时代的野人,
才会有茹毛饮血的行为。
但后来菲李渐渐发现,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关于血制成的美食真不在少数。
动物血,主要指鸡血、鸭血和猪血等,
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血豆腐,
在人类的餐桌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很多人在吃火锅时,
都喜欢点一份嫩滑的鸭血。
其实早在古时候,
人们在祭拜祖先时就会有血食,
主要是用到牲畜血和熟肉。
但真正让中国人食用血类食物的原因,
或许还是因为当时贫苦的生活条件。
以猪血为例,
人们常说“猪一身是宝”,
即一只猪身上的任何部位都能被吃掉,
这既是一种中国人的饮食才能,
也是一种曾经的人对生活的无奈。
在过去那个常常食不果腹的时代,
人们必须学会将一样食物最大化食用,
肉、骨、内脏和血液……
都要想办法变成食物,
加上中国人崇尚节俭,
更是舍不得浪费一点食物。
但比较幸运的是,
中国人拥有强大的厨艺天赋,
即使是血腥之物,
也能做得有滋有味。
相比之下,
同样也有食用动物血习惯的外国人,
做出的美食却好像差了那么一点。
在英国,当地人将猪血、羊血、
鸭血等混合肉和燕麦,
制成一种叫黑布丁的血肠。
在芬兰和瑞典,
人们会用猪血混合面粉、洋葱、香辛料等,
做成血煎饼吃。
这些外国的血类食物有些其实还不错,
但和中国相比却依旧有差距,
中国人吃动物血,花样多,味道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看起来更有颜值。
中国人最常吃的动物血是猪血,
甚至因为传闻“吃猪血能清肺”,
导致很多不爱吃猪血的人也曾被迫尝试。
实际上,
吃猪血清肺是个不靠谱的说法,
但猪血的美味却是千真万确的。
在东北,
杀猪菜是当地人过年时的最爱,
其中就有猪血做的血豆腐和血肠。
广州人则迷恋猪红汤,
嫩滑的猪血加上鲜香的汤水,
组成了广东人特有的风味。
在湖南邵阳,
猪血丸子是很多人一辈子忘不掉的乡味,
做好的猪血丸子既有豆腐和肉的腊香,
又混有辣椒、猪血、桔皮的郁香,
是过年时最好的年菜之一。
在甘肃庆阳,
有一种叫猪血烩豆腐的小吃,
看着红白绿相间,色泽美艳,
吃起来也是光滑爽口,麻辣适中。
而在江西南昌,
一碗猪血粉是不少出门在外的南昌人,
心头最牵挂的乡愁。
除了猪血,鸭血也是中国人的最爱,
特别对南京人来说,光会吃鸭肉是不够的,
真正的南京人,
是无法拒绝一碗鸭血粉丝汤的。
据说早期的鸭血粉丝汤里是没有粉丝的,
因此只能算是一碗汇集了鸭血、鸭肝、
鸭胗和鸭肠的“鸭杂汤”,
配上酥香的鸭油烧饼,
是老一辈南京人难忘的记忆。
不过论吃鸭血,
川渝地区的人其实也不输南京人,
他们将鸭血加上豆芽,毛肚,黄花菜等,
做成了美味毛血旺,
是外地人到川渝必尝的美食之一。
说起来,
中国人吃动物血或许一开始是无奈之举,
但他们硬是在这样的情况,
想尽办法让日子变得更有滋味些,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一种匮乏的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