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人的饭量差异,从一个馒头就能看得出来?(菲李漫画)

2019-08-29     菲李

菲李有个南方朋友,

当年初到山东,

听说当地人的一顿饭,

常常是一个馒头一个菜,

于是不禁感叹:

直到他在食堂正式见到了山东人的馒头,

才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山东人真的啥都大,人高马大,葱也大,

连个馒头都那么大!


作为北方馒头的代表之一,

山东馒头真的只用一个字形容就够了,

那就是:

看过了山东人的馒头,你才能明白,

为啥说“脸比馒头大”是句损话。

当初作为山东青岛人的黄渤,

送了一个手工馒头给舒淇,

由此暴露出山东馒头的合影神器属性,

天生自带帮人物小脸的功能呀!

而相较之下,

南方人的馒头就要小得多,

以至于菲李小的时候,

总是怀疑馒头铺的老板偷工减料,

不然为啥他们卖的馒头没有电视上那么大呢?

实际上,作为一种主食,

馒头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但因为各自的饮食差异,

导致南北方的馒头有所不同,

不仅是个头上,口感上也是差了不少。

曾经有个山东女孩到南方上学,

一段时间后,

就向老家的朋友说吃不惯南方的馒头,

于是她朋友立刻给她寄了山东的大白馒头,

尽管收到的时候馒头已经硬了,

但女孩还是激动地表示:

基本上,

北方馒头要更有嚼劲和筋道感,

并且更加圆润。

而南方的馒头因为主要是刀切馒头,

所以个头要小一些,

并且因为南方人更嗜甜,

所以南方馒头会更甜更松软一些。

而有一点让人疑惑的是,

西方人的面包和中国人的馒头,

都是以小麦为主原料,

但为什么那么会吃的中国人,

无论是南北方,古时候只做出了馒头,

而没有发明面包呢?

首先是技术的问题,

中国人其实是在商周时期才开始接触小麦,

直到汉朝时期才逐渐普及面食,

此前主要食用小米、谷子、黍黄米等,

而且都是以蒸煮为主。

即使后来开始食用小麦,

也因为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

加上中国人对炊具的开发更完善,

因此就出现了蒸馒头。


但西方人特别是早期的罗马人,

饮食方式一直主要停留在烤上面,

因此出现了烤制类的面包。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地区,

种植的主要是中筋型或强中筋型小麦,

这类小麦更适合用来制作蒸、烙类面食。

而西方人当时比较盛产的强筋类小麦,

更适合用来制作面包。

环境和技术的差异,

造成了小麦在中西方的不同形态,

但馒头其实一点不比面包差,

它反而因为更平民的特质,

以及更百搭的吃法,

一直是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经久不衰。

炸馒头和烤馒头是许多年轻人的最爱,

特别是现在的烧烤摊上,

烤馒头的粉丝可是不少。

而将馒头掰开一道口子,

里面塞上肉或者油饼,

这样的馒头汉堡更是一代人曾经的回忆。

而今天菲李在这里,

为大家强烈推荐几种好吃的馒头吃法吧!

菲李在福建学到的吃法,

蔬菜加肉馅料的海蛎饼,

趁着温热夹在馒头中,

一口下去,柔软中带着酥脆,

肉香和馒头的香气混冲击味蕾。

最流行的馒头吃法之一,

馒头的香甜加上腐乳的咸香,

咸甜搭配,越吃越有味哦。

煎蛋和面包是西方早餐的经典搭配,

实际上煎蛋和馒头也是绝配,

有些人还喜欢加上榨菜或者老干妈,

吃起来感觉充满了土豪的气息。

好吃!好吃!好吃!

最简单粗暴的介绍就够了,

油炸后的馒头更加酥脆香甜,

更何况再加上臭豆腐,

胖不胖的已经无所谓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NGedRG4BMH2_cNUgL9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