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历史的经典品牌说不要就不要了?甲壳虫“满电复活”曙光初现

2019-12-14     香约聊车Bar

2019年7月10日,随着在墨西哥工厂最后一台车的缓缓下线正式宣布停产!甲壳虫——一个延续了80年的传奇故事到此落下帷幕!


这款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年代的纳粹德国,当时希特勒提出生产一款“国民车”,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而售价不能超过1000马克。战前德国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大概为70马克左右,也就是说这台车的价格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年工资的标准。

政府委托了费迪南德·保时捷来完成这项任务,对!您猜得没错,这位保时捷先生就是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保时捷“品牌创始人,甲壳虫同样出自这位大师的手笔。


1936年保时捷将VW-1型测试车如期交付,德国汽车协会用最苛刻的条件进行了近16万公里的试车,结果这款车以外形风阻小、风冷发动机便于维护、独立悬挂行驶平稳、整车自重轻、速度快、油耗低等优势顺利通过了鉴定。

希特勒决定为生产这种轿车建立一个工厂,它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大众汽车公司”,于1938年诞生并开始量产这款车型,直到1967年才正式用“甲壳虫”来为它命名。可以这样说,大众汽车是因甲壳虫而生,如果没有甲壳虫也就没有今天的大众汽车。


二战期间,甲壳虫被改装成军车用于战争仅有极少数投入民用。1945年德国战败,大众汽车工厂暂由英国接管开始重新恢复生产。随着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复苏,人们对既实用又要便宜的汽车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甲壳虫的特点正适应了这种需求,因此它不久就成为了欧洲最畅销的车型。

1949年,甲壳虫进入美国市场,1951年开始向29个国家出口。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台甲壳虫出厂,取得了当时的全球产销量冠军,那时甲壳虫汽车已然牢牢占据了欧洲和美洲大陆的汽车市场。


1998年,大众汽车以高尔夫平台推出了第二代甲壳虫,而第一代甲壳虫仍然在墨西哥及其它一些国家一直生产到2003年。这一代甲壳虫正式引入了我国销售,相信大部分国民是从这一代开始才对这款车有所了解的。

第二代甲壳虫把目标群体定位于女性车主,以大量的圆滑线条进行构建,无论外观或内饰。甚至在车内还设计了一个小花瓶。果然,这款车以其圆润可爱的外观赢得了很多女性车主的青睐,从侧面看上去有点前后不分的样子显得非常呆萌有趣,但也正是这个外观阻挡住了大部分喜欢第一代复古风的男性车主。


大众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1年大众汽车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了第三代甲壳虫,它终于回归了传统的造型不再那么圆滑而是更倾向于第一代甲壳虫的设计风格,颇有几分致敬的意味,将复古风与运动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古典与时尚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并且采用了涡轮增压发动机提高动力性能,另外还有多种个性版本可供选择。


无奈世人的汽车消费观念早已不同于以往,而追求情怀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况且甲壳虫本身的定位也很尴尬——与大众旗下主推的同级别车型高尔夫、POLO相重合。虽然甲壳虫努力尝试寻求突破口,但节节下滑的销量终于成为了压垮这匹80岁高龄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至2019年停产,甲壳虫为大众汽车创下了累计2350万台的销量。

一个含金量这么高的品牌难道就这样被遗弃了吗?笔者认为,精明的德国人不会做这种赔本生意。


近期大众官方发布了一组图片,这是大众与其合作伙伴——德国专业改装公司eClassics合作推出的一款电动甲壳虫,该车采用了大众e-Up电动机、单速变速箱和电池系统,可在4秒内从0加速至50km/h,8秒内达到80km/h,最高车速可达150km/h。据称可提供200公里的续航能力,使用CCS快充可以在1小时内充电150公里或更多的续航电量。


大众宣称将为燃油甲壳虫车主提供这种电动化改装以使他们的车在未来不会受到更严苛排放法规的影响。也就是说,目前这款车还仅限于为传统燃油甲壳虫车主提供电动化改装的阶段,但这毕竟标志着甲壳虫电动化已经迈出第一步了。

随着世界各国对停止生产燃油车时间表的推进,新能源车型的普及将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大众的态度是积极的,在适当时机以新能源的形式再度复活这个经典品牌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而这次的尝试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大众对市场反应的试探呢?


从奔驰复活迈巴赫的案例来看,任何一个车企都不会舍得把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商业价值的老品牌束之高阁,总会寻找时机以各种形式来将它的价值最大化。总之,不管未来以何种形式出现,甲壳虫再度回归的那一天注定将会成为全世界“虫迷”们的狂欢夜!


【香约聊车Bar】 分享最新汽车资讯,畅谈世界汽车文化,交流驾车养车经验,以车会友,敬请关注!

本文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将第一时间删除,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o47Bm8BMH2_cNUg60_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