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食物界比作一个江湖,
那么每种食物都有着自身的性格,
比如软萌可爱的馒头,脾气火爆的辣椒,
亦正亦邪的香菜,苦情忧郁的苦瓜……
以及被公认为“最危险食物”之一的:
生煎,是行走于上海、浙江、
江苏以及广东地区的好汉,
有着常人难以抵挡的美味,
集肉香、汁香、面香、葱香、芝麻香于一身,
外皮金黄香酥,外皮金黄香酥。
但与此同时,
生煎也是最“臭名昭著”的食物,
它的危险在于,第一次吃生煎的人,
稍不留神就会被烫到舌头。
更可怕的是,
几乎每个吃生煎的人,
都曾有过被汤汁喷一身的经历,
并且每个人的反应各不相同。
舌头烫得乱打转,
手还不知如何安放,
是赶紧擦衣服?
还是托着别让生煎掉下来?
亦或是赶紧抚慰下中招的舌头?
心中一万个三字经,
牙齿却依旧紧咬不放。
自己买的生煎包,
无论怎样也要含泪吃完!
不就是衣服上多点点子,
胳膊腿上多了股肉香么?
照吃不误!
久而久之,在生煎江湖,
流传有《吃生煎求生指南》:
吃生煎,不要穿白色的衣服,
不要坐在他人的对面。
但江湖关于生煎的传说远不止它的“危险”,
作为一种“饱受争议”的美食,
世人关于生煎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比如上海人聊起生煎,
十有八九是要吵起来的。
对于上海人来说,
生煎包就是他们的命,
上海的每一个早晨,
生煎铺子前的长龙,
就充分展示了生煎在上海的高人气。
一代上海人吃着生煎老去,
另一代上海人吃着生煎长大,
因此对于生煎,
上海人都有着自己的标准。
生煎的面皮发不发酵?
半发酵还是全发酵?皮子厚还是薄?
汤汁多还是少?收口褶子应该朝上朝下?
对于上海人来说,这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而在菲李心中,
一个好吃的生煎,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面皮要焦香,汤汁必须有,
底要脆而不焦,
最后必须要撒葱和芝麻,那是灵魂所在。
而吃生煎也是一项技术活,
能够优雅吃生煎的人,
注定都是能干大事的人!
吃生煎,一定要趁热,
那股子热和烫的滋味才是最舒服的享受。
但吃生煎又不能急,
先用筷子轻轻夹起一个,
咬破一个小口,
吸一口鲜嫩烫口的汤汁,
然后再大口咬下……
要记住,让一个生煎的汤汁四处喷溅,
是可惜的,也是失败的,
失去汤汁的生煎,是莫得灵魂的。
而说到汤汁,
生煎的江湖也被分成了两个门派,
一个是加些许肉冻,汤汁更多的浑水派。
另一个是不加肉冻,
偏爱肉馅自身汤汁的清水派。
尽管两大门派之间竞争不断,
但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
选择从来不是问题,
因为我们从不选择!而是全都要!
生煎的美味不仅征服了中国人,
更是降服了外国人的味蕾,
《福布斯》杂志曾发布
“全球必吃美食”的评选,
上海生煎包就榜上有名,
而不少外国人来到上海,也是必吃生煎包。
可见,一样真正美味的食物,
在哪里都是焦点,
也经得起时间和地域的考验,
生煎包是这样的例子。
你吃生煎有过被滋一身的经历么?
说出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