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降了
哈
威海的商贷利率降到4.0了
这两年,这个市场已经用了多少次“史上最”
现在又一个指标刷新了
这个市场,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又来一轮刺激
原以为是最低,现在又来一更低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购房者的犹豫和纠结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过,即使是这种比较让人迷茫的市场,有些东西还是能把握的
就是我一直说的,好房子就是好房子,它的抗跌抗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能给你足够的安慰
原因也很简单,供求关系
好房子数量少,这是“供”
而“求”的那一方面却很多,因为谁都想要住的更舒服
两相叠加,好房子的保险系数就非常高了
实际买房中,买房就要尽可能地买这稀缺
只是好地段是一种稀缺,好产品也是一种稀缺
大多数情况下,好地段和好产品并不能同时满足
好地段意味着好配套,买东西方便、上学方便、去医院方便、公交方便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养出来的,很多人用很多时间养出来的,所以当这些配套养成了,那些房子也都成了老房子
每个人从自身的经历和处境出发,会有个人化的偏重,这种偏重在两代人之间表现得尤其明显
以至于有年轻人在看房过程中暴走:你所谓的好只是你以为,可房子是我住啊
暴走之后要么妥协,要么结束本次行程
整个过程很有八点档的感觉
比较常见的一点是对于医院的态度
有慢性病的老人,真的是要靠医院续命,住的离医院近很重要,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市里步梯老房子的一楼,无物业无绿化也没关系
健健康康的年轻人体会不到那一点,看房子就不会那么在意医院的距离,而是更多的看小区品质,他们看那种开放的连个绿化都没有的一栋楼就跟看鬼似的,心里想着我车停哪啊,停这里会不会被刮啊
若是从市场整体来看,老房子的库存大,而且会越来越大,而刚需人群却非常有限,甚至会出现衰减
老破小的步梯房,其实很多没有那么老、更多的没有那幺小
但是跟最近几年那些注重物业、注重园林、注重人车分流的电梯房相比
其割裂感已经是非常强烈了
现在南向阳台南向横厅、电梯、人车分流已经成了标配了
由奢入俭难
如果你天天爬楼梯,拎着购物袋爬的累了停下了歇歇再爬,顶多抱怨几句
但大家的需求都是越来越高、持续上升的,习惯了电梯送你上上下下,不用一个月,你就受不了楼梯了
于是,那些步梯房,就只能持续下沉下沉
还有户型的问题,虽然说确实有人因为喜好或者身体原因更喜欢传统户型,但大多数人的喜好决定着这个房子的流通速度,也就是说决定着你房子卖出去的速度
其实房子跟人一样,龙章凤姿还是歪瓜裂枣,一眼就看出来了
只要你别带着情绪,别赌气别怄气
什么是情绪呢
去年年底我写文章,说价格在底部摩擦,市场上的好房子还有挑的空间,让大家抓紧,结果很多人就在后台留言说开发商是我爹,说我跪舔,啧,我要是有这么牛的爹,我早就躺平了,还在这里吭哧吭哧码什么字,他们不看我做的市场分析,不看我列举的实例,也不用脑子,只要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就来喷,关键是他根本不看我写了什么,只想着输出自己的戾气,让人看看他有多无知,有本事你别躲在屏幕后面,有种你出来也写一篇,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咱公开互怼
我觉得这种纯粹是直肠末端思考,也不是真要现在买房/卖房的
如果是真有需求,情绪主宰就容易误事儿
今年五月初,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正式启用,原来总院的部分科室就搬到了临港院区,多数专家会在两个院区出门诊,疏解了总院区的压力,也保证了不同区域市民就近就诊,当时发了这条消息,就有人在后台留言,说我为了卖临港的房子拼了,后台说了不尽兴还加微信说,一条从市立医院官方公众号转载的消息在他嘴里成了传谣,整个微信界面都被他霸屏了,激动的样子隔着手机都能感受到,后来从他自己口中说出,他在总院旁边有套老破小在售,临港院区的启动会影响他老破小的价格,原来如此
这也是情绪,很多人卖房子不是客观判断自己房子在市场的位置以给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而是抱着中彩票的心理,就等着哪天有人撞上来
说回来老年人和年轻人对待医院的不同态度
我的建议是,既然给年轻人买房,那就尊重年轻人的看法,长辈的意见只是作为参考
绝大多数家庭都会随着人生阶段的节点性变化而换房,家庭条件好的频率高的很多会随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而一换再换,保守的也是15年左右就会换房
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几个超过15年没换房的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需求,琼瑶小说才讲天长地久
现阶段就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好了,而且现在看来比较偏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配套也会逐渐完善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需求,这话说出来浅白,但真正能站位思考却蛮难
尤其是家里有那种买过多套房经验的长辈,其他人觉得听他的意见准没错儿
但是往往,他推荐的房子考虑了这考虑了那,就是没有考虑将来要住进去的那个人的需求
如果年轻人胆敢提出不同意见,那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而且还要愤愤地加上一句:以后后悔了别怪我。害的初次接触买房这种大事的年轻人更忐忑了
诛心那
我有一次带一年轻人看房,根据他的需求找了几套房子,最后年轻人看中了华夏山海城一套70多平的房子
接下来,长辈上场,还没有进小区就把这里喷了个狗血淋头,说这里的路跟鸡肠子似得,早晚肯定堵车,不能住,进去后又哇哇把房子喷了一遍,说是客厅没窗,这种户型现在哪能要
说着自己立马上网,哗哗找了几套房子,让我带着年轻人去看
长辈走后,年轻人蹲在地上不动,说长辈找的房子要么不在自己公司班车线上,要么是长辈口中重要但对自己毫无用处的学区房,还有的根本超出自己承受能力,根本不想去看
两代人一起看房子,最不会起争执的点就是安全性
这一点也推动着近两年新交房的小区站上了金字塔尖尖的位置
这批房子既有好户型好绿化好物业,还很新很新
而且呢,还有期房不具备的优势——现房
但它们的问题就是倒挂
和新房的价格形成鲜明的倒挂
基本没有例外,或多或少都有点倒挂
没有办法,这一批房子出售的时候基本都卡在行情强弩之末
从那之后,行情下滑,原本的卖价就比现在高,若一不小心还有个大税,高的就更明显了
这里,又会出现对价格的争执
很多年轻人买房只是想要一个舒服的窝,同时不想背负太多负债,不想因为房子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长辈说,你少出去吃一顿、少出去玩一趟不就有了么,买房子这么大的事当然要各方面都满意,怎么能凑合呢
最终,因为家长的权威,还有的因为需要家长出钱,年轻人只能折磨自己,他们通常会给我发一个表情包:太难了
总会解决的
给你一个夏至的拥抱,烦恼抛开,先去享受最长白昼的慢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