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幅员辽阔,
常常导致同一种食物,
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名称,
比如说当你拿出这个食物问身边的人时,
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有人叫它地瓜,有人叫它番薯,
有人喊它山芋,还有人叫它山药!
是不是觉得有点乱?
特别是以上这些名称,
在不同的地区有些还代表着其他的食物。
小伙伴们是不是和菲李一样有点晕?
但这位土肥圆表示:我还有更多的名号!
甜薯、红薯、红苕、阿鹅……
作为拥有最多名号的食物之一,
番薯是中国人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食物,
有哪个中国人小时候没喝过番薯粥,
又或者没吃过烤番薯呢?
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
番薯其实是个“偷渡客”,
想当年也是费尽千辛万苦才来到中国。
番薯老铁一生中有几个很重要的男人,
第一个就是哥伦布啦。
那一年,番薯君在美洲出生,
勤劳的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了优质的粮食,
但世界那么大,番薯君也想去看看。
而在15世纪,同样想看看世界的哥伦布,
也来到了南美洲,他一眼就相中了番薯君,
于是不管印第安人的意见,
执意将番薯带回西班牙。
甜甜的番薯让欧洲人为之疯狂,
西班牙女王甚至为它日常点赞,
欧洲贵族沉迷它的味道,
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它。
后来番薯又跟着西班牙人走南闯北,
最终在菲律宾遇到了另一个更重要的男人。
陈振龙年轻的时候也曾追求过功名,
但那会的科举竞争激烈程度,
可比现在的高考还要激烈。
没有学霸体质的陈振龙多次科举不中。
于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
毅然决定下海……
在菲律宾,陈振龙遇见了番薯,
这种全新的作物让他非常感兴趣,
那时候中国正值明朝万历年间,
由于海禁和粮食歉收的影响,
全国面临着严重的饥荒。
而番薯亩产非常可观,
高峰可达4000多斤,
低的时候也有2000多斤,
并且对于土地的要求也更低。
对比起小麦和水稻,
它的生命力更强,产量更大,
并且生食熟食都可以,
简直是中国人的救世主。
番薯让陈振龙非常兴奋,
恨不得马上将其带回中国,
但当时的西班牙人却很狡猾,
他们“珍其种,不与中国人”,
甚至在海关层层盘查,
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人得到番薯。
陈振龙多次尝试失败后,最终在1593年,
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
将薯藤绞入汲水绳,混过关卡后,
历经七天七夜终于将番薯带回了中国福建。
似乎是天意的安排,
第二年福建就遭遇了一场大旱灾,
在其他粮食非常短缺的情况下,
不少福建人最终就是依靠着番薯活了下来。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
番薯无数次在饥荒的岁月里,
成为中国人的救命食粮,
一碗番薯粥,一个烤番薯,
一把番薯米,甚至就连番薯叶,
都能填饱不少中国人的肚子。
现如今,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但没有人忘记番薯曾经的救命之恩,
它始终是中国人餐桌上最爱的食物之一,
关于它的美食也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