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早期是如何過年的?竟然沒有固定日子,臨時由薩滿指定日期

2019-12-27     好奇文史談


清朝初期戰鬥力很高


清朝早期叫後金!

後金建立之初處於奴隸社會,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連曆法都沒有,一年365天主要以觀察自然現象制定節氣,比如看到草木開始發芽,就知道春天來了,看到葉子落了,就知道秋天來了,看到下雪就知道冬天來了。以這種原始的方式來制定一年的農時。隨著後金與漢人接觸的廣泛,他們才漸漸知曉一年的四時八節,也開始過一些節日。但這時候後金人過節沒有具體日期。比如一年最為隆重的春節,並不像漢人一樣制定了萬年曆,一千年一萬年後哪一天過節都規定地清清楚楚!那麼後金人如何過春節呢?答案就是臨時指定日期!比如看到冬天下了好幾場雪,大約覺得差不多快過春節了,這時候就召集薩滿,通過跳大神的方式來溝通天神,由薩滿臨時指定春節日期!因此每年的春節都不固定!目前這種過春節的方式在外蒙古還在實行!所以你到外蒙古去,問他們什麼時候過春節,他們也不知道,因為薩滿還沒有指定日期!


春節期間的活動


但是,隨著後金與漢人接觸地越來越多,漢人的曆法和習俗深深影響了他們,所以後來他們過春節也與漢人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滿族過春節有他們的特色!清朝皇室自然特色更加鮮明!


恭賀新禧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皇室就開始過年。與民間一樣,皇室也要熬臘八粥,這時候皇帝指定王爺和貝勒們到雍和宮去,監督和尚們熬制臘八粥,熬好的臘八粥一部分送到皇宮去,由皇帝和妃嬪們分食,大部分都要分發給平民百姓,因此每年小年雍和宮的施粥大會,在京城都很隆重,四里八方的市民都來取食!從這天起,皇宮裡就豎起高大的索羅杆子,索羅杆子頂端放置木斗,裡面盛著米豆血食,等著烏鴉前來食用。烏鴉是滿洲人的神鳥,因當年老罕王努爾哈赤與明朝大將李成梁對仗,努爾哈赤兵敗,躲進蘆葦叢里,李成梁見烏鴉落在努爾哈赤身上,以為已死。努爾哈赤因此躲過一劫!為了感謝烏鴉,每年過春節都要樹立起索羅杆子,上面的燈籠從臘月就點亮,一直到出了正月。杆子上的燈籠點的時間越長,就顯得越吉利!


春節期間的燈


小年最重要的活動當然還是祭灶。這與民間也差不多。此時御廚房預備了一塊巨大祭肉。祭肉擺放在灶王爺的神像前。神像前擺放了香案、神牌、火燭。各種各樣的貢品端上來,有雞鴨魚肉,時鮮水果,薩其馬,多達三十二種。祭灶這天,凡是在內廷值守的各位親王、郡王、貝勒等,祭祀完畢後才能回家,由品級較低的官員代替值守。因此民間的祭灶比皇宮要晚!


宮廷慶賀新禧


其他的活動與民間一樣,該打掃衛生的打掃衛生,該張貼對聯的張貼對聯。皇室的對聯在臘月二十六就開始張貼,因此也比民間要早!從二十六日開始,皇帝要舉行"封筆"儀式,皇帝批閱奏章已經一年,這時候也該休息了,執事太監拿過玉管來,御筆清洗乾淨後套進玉管里,就表明皇帝從這天起就不辦理軍國大事,所有奏章都封存起來,等來年"開筆"再批閱——"開筆"定在正月初一!所以清朝皇帝的年假也就四五天,非常辛苦!但這期間並不表明皇帝不能書寫,最主要的是要書寫大"福"字,賜給王公大臣和各個部門的官員!毫無疑問,得到御筆"福"字的是一種至高榮譽,表明皇帝對其工作的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hOWS28BMH2_cNUg9B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