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的沈復和陳芸,再純美的愛情,"沒錢"最終也是悲劇

2020-01-17     好奇文史談


沈復與陳芸


1

走進《浮生六記》的純美世界

喜歡《浮生六記》。

更喜歡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故事。

陳芸是沈復舅舅家的表姐,比沈復大幾個月。她出生於平民之家,幼年時學習過琴棋書畫,學說話時就能背誦《琵琶行》,深得沈復喜愛。與陳芸家一樣,沈復的家庭也是溫飽而接近小康,他父親是幕僚,常年在外奔波,大約這是他喜歡的生活方式,因此家庭從總體上來說還過得去。少年時的沈復跟隨父親出外遊學,這使他對文學藝術造詣精深,與陳芸在精神氣質上意趣相投。那時候沈家與陳家的關係很好,兩家時常往來,沈復得以與陳芸朝夕相處。少年少女情竇初開,一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但後來習以為常,二人也不避嫌疑。沈復曾給母親說:以後要娶媳婦,就娶表姐這樣的!陳芸也無法掩飾對沈復的喜愛。毫不客氣地說,二人的愛情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浮生六記》之所以引起讀者這麼喜愛,就因為沈復和陳芸的愛情符合大多數讀者的想像:第一,兩人都生於平凡之家,日子是溫飽或者接近小康,不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第二,二人是表姐弟關係,古人云:"表哥表妹,自古情深",滿足了讀者對愛情和親情雙重關係的想像;第三,二人都文采斐然,符合讀者愛情童話的想像!


少年初相見


《浮生六記》最吸引人的是第一卷《閨房記樂》和第二卷《閒情記趣》。這是大部分讀者的一個普遍認識。在晚清,《浮生六記》又稱之為"小紅樓夢",就在於它與《紅樓夢》一樣也是個"夢想破滅"的故事。《紅樓夢》只有曹雪芹的前80回,沒有後40回,我們通過考證已經知道後40回很悲慘,與前80回的故事完全兩樣,有時候讀者不免產生這樣的想像:幸好沒有後幾十回,否則怎麼受得了?前80回多熱鬧呢?一群少年少女居住的如花似錦的大觀園裡,每日唯以吟詩作詞,吃喝玩樂為業,誰不想過這樣富貴風雅的日子呢?這是一種很實在的話。《浮生六記》在規模上雖無法與《紅樓夢》相比,但在精神氣質上與《紅樓夢》是貫通的。第三卷是《坎坷記愁》,第四卷是《浪遊記快》,這時候陳芸已經死去,沈復為謀生四處奔波,過去的"繁華"猶如一場夢境,讓他深切感受到"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困惑!


卿卿我我


《浮生六記》的筆法是"平淡而近自然"的。這曾是張愛玲對寫作的一個很高追求。如果說中國歷史上的作家有誰達到了這一點,沈復無疑就是一位!在娓娓道來的語氣中,沈復體現的是一種"真摯"和"平凡"!"真"包括兩點,一種是"感情"的"真",一種是"生活"的"真";這二者構成了總體基調的"平凡"!因此我們讀《浮生六記》時,就感覺沈復和陳芸是生活在隔壁的鄰居,與我們無論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是"平行"的!這一點與《紅樓夢》不同,《紅樓夢》是高高在上的,我們閱讀《紅樓夢》時需要仰視,但《浮生六記》是屬於煙火人間的!


平凡而瀟洒的生活


《浮生六記》所寫的都是小事、趣事。陳芸是個很有覺悟的女子,她喜歡詩詞和安排飲食,雖然水平不高,但足以達到舉案齊眉的程度。有一年沈復從外地遊學回來,正值夏天,沈復便和陳芸搬到"我取軒"去消夏。這是真正的"二人世界",每到燈霄月夕,二人便在院中安排下小桌,飲酒取樂。後來夫妻二人又搬到金米巷,過著卿卿我我的日子。沈復喜歡花草,庭院裡常常擺滿各色菊花,陳芸也喜歡花草,常常用花草來插瓶,也從外面撿來奇石堆砌成假山,二人自得其樂。沈復喜歡遊山玩水,陳芸也同此喜好,曾有一次陳芸女扮男裝,跟隨沈復和朋友們去游山。甚至在窮困潦倒,旅居到朋友的蕭爽樓時,二人還沒有忘記去欣賞野外景致!在《浮生六記》里,沈復和陳芸把生活過成了"詩情畫意",處處是"閒情逸緻",詩意地棲居!


詩情畫意


2

當愛情遇上生活,當理想遭遇金錢……

然而,愛情終究是愛情,生活終究是生活。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在現實生活里我們常說:"當愛情遇到生活時,又有多少愛情能夠依然心動如初?""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愛情是高高在上的"天",生活則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沈復與陳芸的愛情生活也是如此。但二人的純粹之處在於,當他們的愛情落實到生活時,依舊保持了新鮮的模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成為沈復與陳芸共同的祈願!但良好的祝願是一回事,殘酷的現實生活又是一回事!


當愛情慢慢走進生活


沈復與陳芸都是很懂生活情調的人。二人志趣相投,這是愛情保持新鮮的秘訣!但他們的共同悲劇在於:二人都活得太純粹,太天真,是生活詩情畫意的行家,卻拙於謀生和應對日常禮節!


沈復和陳芸都活得很天真


陳芸嫁入沈家時很得公婆喜愛。但隨著二人家計艱難,公婆對他們的意見也越開越大。導火索是由陳芸代筆婆婆給公公寫信開始,當沈復的父親稼夫公知道陳芸能寫信時非常高興,但沈復的母親卻聽信別人的讒言,認為媳婦代筆給公公寫信不合事體,這讓稼夫公對陳芸有了意見,認為她看不起公公,不屑於再代筆寫信了,陳芸此時如鑽進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她原本是活得很天真的人,後來結識了一位勾欄院裡的朋友,名叫憨園,沈復也很喜歡憨園,有欲納她為妾的意思,陳芸都樂於在後面相助,體現了她封建社會女子三從四德的傳統理念。可此事終究沒成,憨園在外惹了事,連累陳芸,陳芸愈發惹得公公婆婆不滿,認為她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而沈復呢?結婚後曾有幾年沒出去工作,在家裡開了一個畫攤,每日以"賣畫撰文"為生,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又是熱心人,曾為鄰居做擔保,結果那人做生意失敗跑掉了,欠的50兩銀子卻要沈復來還,這惹得父親稼夫公大怒,要沈復和陳芸立即解決這件事,否則就到官府去告他不孝之罪!沈復和陳芸沒有辦法,只得離家賃房居住!


背井離鄉


沈復和陳芸是有生活理想的。但二人的理想實在不太高明。有一年秋天,沈復租住的小院裡菊花盛開,陳芸特意請了婆婆前來賞花吃螃蟹,婆婆亦很高興,一家人玩樂了一天。那天婆婆回去後,陳芸高興地對沈復說:"以後我們就這樣才好,在房屋周圍買上十畝菜地,讓僕人耕種田地,以做度日之計。你在家裡畫畫,我在家裡刺繡,這樣可以換錢作為寫詩喝酒的花費。布衣菜飯,一生歡喜。不用再出遠門,做令人厭倦的謀生之計了!"唉,這就是沈復與陳芸的生活理想,平凡地不能再平凡了!沈復終其一生都沒有考個科舉的意思,只願與陳芸長相廝守,這是他父母看不起他之處,認為他"不思上進",對陳芸則更加憤怒:"不守閨訓!"


人淡如菊


沈復與陳芸的愛情很美好,但二人的現實生活很狼狽。陳芸為沈復生了兩個孩子。可時值隆冬,孩子們還沒有冬衣穿,沈復問女兒冷嗎?女兒雖凍得瑟瑟發抖,但還是說不冷。夫妻二人沒有收入來源,少不得典當衣物去換錢。那時候陳芸已經患病,但無錢醫治,只能忍著!後來沈復的女兒草草嫁人了事,那時候沈復還在外謀生,對於自己的兒女,沈復和陳芸是有虧欠的!家計搞成這樣,親戚朋友們怎麼不笑話?也難怪沈復的父母看不起他們,有"恨鐵不成鋼"之意。世態炎涼,沈復和陳芸都看過了,這讓沈復深切體會到"處家人情,非錢不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在人間多麼強大!這是平凡的生活理想和愛情,與現實生活的激烈碰撞!


愛情與生活


3

千古難解的謎題:沒有錢,是否所有的愛情都成了悲劇?過於追求金錢,是否所有的愛情也成了悲劇?

愛情與金錢,是文學作品永恆描繪的一個主題。一個普遍觀點是:愛情生活不能有金錢的存在,如果用金錢來衡量愛情的話,那就把愛情貶斥到物質的地位了,這樣的愛情不配稱之為愛情!似乎沒有人特別反對這個觀點!但一個無法解決的悖論是:我們讚頌愛情的純粹性時,卻毫無疑問把愛情與金錢聯繫了起來,愛情離不開金錢,金錢離不開愛情,二者是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關係!當愛情最終變成悲劇時,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能從"金錢"那裡找到原因!

物質與精神如何平衡


以《紅樓夢》為例,賈寶玉被稱為"富貴閒人",又稱為"無事忙",他每日的事情就是在大觀園裡與姐姐妹妹們吃喝玩樂,生計不用操心,因此他過得是一種風雅生活。與林黛玉的愛情也是高高在上,非常純粹,沒有絲毫煙火氣息。史湘雲和薛寶釵都勸他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但賈寶玉極為反感,一聽到"仕途經濟"四個字抬腳便走。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幾乎與曹雪芹同時代的沈復和陳芸,與《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和林黛玉何其相似?沈復也沒有仕途理想,而陳芸被公婆稱之為"不守閨訓",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盡到規勸沈復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只是一味地把他局限在二人世界,過那種"卿卿我我"的平凡生活!因此當家計難以為繼時,這種純粹的愛情就由天上落到了凡間,正如《紅樓夢》里一樣,賈寶玉也說過家裡的錢好不屬於他,自己做不得主——這說明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以後的生活,只是不願意面對而已!沈復也是這樣,他完全可以繼承父親的職業去做幕僚,但寧可忍飢挨餓,也不願意離開陳芸!廝守"二人世界"的代價是:沒有錢!正如同賈家沒落後,賈寶玉只得淪落街頭!純美的愛情與"金錢"和"權勢"激烈碰撞,最終變成了悲劇,世態炎涼你需要獨自去承受!


寶玉與黛玉的愛情猶如一個夢境


這就引申到另一個問題:是否有了物質基礎,愛情就一定美好呢?"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不願意坐在自行車後面笑",大概這不能稱之為愛情,只是一種交易式的婚姻!愛情在很大程度上屬於精神,在現實生活里我們看到,有人為了愛情而毫不計較,即便一窮二白也長相廝守!但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又是在愛情生活里需要直面的一個問題,幾乎沒有人可以忽視別人的目光!當我們說"愛情是屬於兩個人的事,與別人無關時",這其實是一種"心靈雞湯",在現實生活里是很難做到的,正如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有人評價《浮生六記》,說沈復沒有對家族說過一句抱怨的話,這是不對的,沈復也有抱怨,抱怨父母看不起他們,抱怨父親花錢大手大腳:"急人之難,成人之事,幫助朋友嫁女,撫養故人兒子,這樣的事數不勝數。父親揮金如土,大多是為了別人。我們夫婦偶爾有急需花錢的地方,免不了典當度日。""先是小人非議,慢慢又招致家人譏笑。"這說明,沈復的父親手裡有錢,但決計不幫助他們!"金錢"成為沈復和陳芸陷入"絕境"的主因!但反過來說,如果沈復有一定物質基礎,父母不至於譏笑,周圍的朋友不至於非議,陳芸的病不至於耽誤,兒女婚事辦得體面,是否二人的愛情會更加美好呢?


沈復遊歷路線圖


結語

在愛情的精神性與物質性上,如何達到平衡?

這是一個悖論。其實很難解決。我們不能說,擁有一定物質基礎會讓愛情變得美好!有人擁有了愛情,後來又通過各種方式擁有了物質基礎,但愛情卻日漸貶值:巴爾扎克所寫的高老頭,分別陪嫁80萬希望自己的女兒們找到愛情,卻以失敗告終;包法利夫人追求愛情的物質享受,卻成為高利貸的受害者,最後服毒自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愛情緊緊圍繞金錢造成的悲劇不勝枚舉,毫不客氣地說,金錢深度參與的愛情會造成悲劇!但我們也應該承認:單純為了愛情而窮困潦倒一輩子也不可取,人不能超脫現實生活而存在,無論怎樣高傲的愛情都要落實到人間!

愛情由天上落到人間


沈復與陳芸的理想並不高,只是單純過一種詩酒田園般的生活,即便如此也難以達到!造成二人的困境不外乎兩點:一是外部環境,二是個人性格!外部環境的封建禮教制約人"精神"的發展,理想註定無法實現;性格決定命運,思維的框架已經搭建完成,註定難以實現超越!


詩意地棲居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悲劇不單純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也是由他們的思維局限性造成的:過於追求精神享受而輕視物質!沈復窮困潦倒,大冬天出去討債,旅途上只剩2兩碎銀子還要拿出來喝酒,不想想下一步路該怎麼走?陳芸受公婆的"壓迫"出走他鄉,身上有病又沒錢,還念念不忘去欣賞異鄉的風景!這兩口子實在太注重精神生活了!不能否認的是,金錢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在很大程度上能給人帶來快樂!如果他們能在精神與物質上做好一個平衡,也許最後的結果會完全不同!換言之,在面對愛情時,如何在物質與精神之間找好平衡,而不是走向一個極端,是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沈復與陳芸行走軌跡圖


備註

據相關資料顯示,僅2019年前3季度,全國就有310萬對夫婦離婚,離婚率連續15年居高不下。其中73.4%的女性是原告。離婚的原因80%是"感情不合"。感情不合是個籠統的說法,其實不外乎兩種,一是精神上的不合,二是物質上的不合。現實生活里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例子,有記者問:你為什麼離婚呢?我的對象不思進取,掙一點小錢就滿足了,我不想過這種平凡的日子!又有記者問:那麼您為什麼離婚呢?我的對象一點也不浪漫,毫無詩意,把煙灰抖在我養的花里,我不想和這種粗俗的人過日子!因為物質與精神的誤差,埋葬了多少婚姻?而又有多少婚姻是由最初的愛情構成的?為什麼婚姻最終成了愛情的墳墓?人是好高騖遠的,得到這個又想得到那個,永遠得不到的是最好!但殊不知,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終究會歸向平凡,你的婚姻終究會歸向平凡,你註定要平凡地度過這一生!為什麼不相互珍惜眼前人呢?不要忘記,有些人即便想過這種平凡的日子也不可得,就像沈復與陳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nr6w28B3uTiws8K5q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