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自由的誘惑下,多少人冒著坐牢的風險,吸著企業的血?

2020-07-30     單仁行

原標題:在財務自由的誘惑下,多少人冒著坐牢的風險,吸著企業的血?

原來有個段子,問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財富自由?

答案是,全都寫在刑法上了。

玩笑歸玩笑,但真的就有人頭鐵,選擇了很隱秘的方法,在企業經營里悶聲發大財,各種手段層出不窮,趴在企業的身上吸血。

這些人總是健忘的,忘記了自己來到企業做事業的初衷是什麼。

還心存僥倖,相信自己的生命里充滿了奇蹟。

但最終,他們都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變成了企業貪腐手冊上明晃晃的警示案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企業內部貪腐的問題。

最近,有一系列企業都曝出了自己內部的貪污問題。

4月底,原百度集團副總裁韋方經公司調查發現涉嫌貪腐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這是百度第四位因為貪腐倒下的副總裁。

6月,位元組跳動在內部郵件中向員工通報了2起自查反腐案件,2017年至今,行政餐飲前負責人貪腐1000餘萬元,EA前負責人貪腐600多萬元。

同樣在6月,滴滴的高級總監利用職務便利索要回扣,4年來受賄1000多萬。

深圳大疆也通報了採購部門的人員貪腐問題,採購人員接受回扣,讓大疆在供應鏈上高價採購,損失近10億。

這裡面的數據和金額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任何一項內部貪腐造成的損失都需要公司花費數倍的代價才能彌補回來,還賠上了辛苦培養的人才,人財兩空,得不償失。

曝出問題都是一些體量龐大的企業,實際上,在中小企業,這樣的問題也十分嚴重,許多企業在發展中都因為這樣的內耗分崩離析。

究其原因,內部貪腐一般都出在這幾個問題上。

第一、企業家自身。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企業最大的敵人就是企業家自己。

很多中小企業老闆和創業者,都有個通病,在前期事事親力親為,掌管全局。

並不是說這樣子不好,因為每個初創企業都是如同襁褓里弱不禁風的嬰兒,一點風吹草動就可能讓這個新生命夭折。

作為企業的直接管理者,老闆自己當然會十分上心。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業能力也是有範圍的,業務強並不一定代表著管理能力也強。

隨著企業的逐步擴大,老闆很難掌控到公司方方面面的細節。

企業的體量不同,所遇到的問題和麻煩也會不同,老闆需要有一幫助手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在這個階段,許多老闆怎麼選人呢?

大部分老闆會選擇讓自己的親人進入企業,因為親人更放心,更能被信任,家族企業就往往誕生於這個時候。

但這些問題,到了後面,很容易產生矛盾和阻礙。

比如說老闆讓你去做一件事,老闆夫人讓你去做另一件事,你該聽誰的呢?

這簡直是一個送命的問題。

因為不管你聽誰的,你都被迫站了隊,公司就有了山頭的概念。

老闆的親戚犯了錯,誰又能去糾正他呢?

就像噹噹的李國慶夫婦,李國慶帶著兩個人輕鬆進入噹噹總部和財務部門拿走了公司印章,為什麼沒有人攔住他呢?

因為在員工眼裡,李國慶和俞渝都是企業的老闆,他們的矛盾是家事,你要印章,那我就給你咯。

這樣就容易造成公司的決策失衡,既要考慮老闆,又要考慮老闆的親人,那誰來考慮公司的發展和未來呢?

企業里應該只有一個聲音,即便是親兄弟,也要明算帳,不能越界。

第二種,信息差。

如果把貪腐比作成做生意,那麼信息差就是貪腐成功的重要原因。

有的企業家會覺得這不可能,企業每一項支出都有數據可以查詢。

但數據你可以看懂,數據背後的業務場景你並不一定懂。

比如說供應鏈上的採購問題,外部供應商與內部採購員互相勾結,形成採購壟斷。

光看數據很難發現問題,像大疆就在供應鏈上吃了大虧,損失10多個億,平均採購價格超過合理水平20%以上,假如不是正好管理改革,誰又能發現問題。

而這損失的每一分錢,都是純利,是本應該是給股東做回報,給發展做投入,給員工做福利。

還有就是屬於企業數據需求上的成本,比如線上支付和認證需要的人臉識別功能。

人臉識別也是分高級和低級來收費的,高級的是用照片來對比公安系統里的的高清照,這種收費就會貴一點,但十分準確。

低級的就是對比2張照片的相似度,這種非常便宜。

這裡的貪腐從哪裡來呢?

一般企業與用戶發生交易或者業務來往,都需要精準的確認身份,都會要求採用公安系統里的高清照片確認用戶信息。

這裡的操作空間就很大了,與用戶第一次發生業務時,調公安里的照片比對,確認用戶信息,然後存下第一次的照片。

在第二次的時候就用第一次的照片作為參照物來比對,選擇低級的人臉識別來確認。

有資源甚至可以直接批量買來用戶泄露的信息和照片。

這中間就是非常大的空間和差價,不懂業務場景的人看數據很難發現問題,貪腐就往往發生在這些角落。

第三、管理和流程上的漏洞。

貪腐現象的抬頭與企業的管理制度緊密相關。

很多中小企業還在用經驗和習慣管理公司,沒有嚴密的監督、監察體系。

比如可以全程參與到供應商選擇、商務定價和採購配額上,那麼就會很難避免腐敗的出現,一個人把整個鏈條全部掌握了。

權力需要制衡,需要有人負責挑選供應商,有人負責採購價格談判,有人負責供應配額,有人負責進廠質檢。

另一方面,在流程上需要明確職責,一些企業還存在著財務進行最終審批的情況,但是財務是無法承擔業務結果的。

這就導致了錯位,決策的部門不承擔結果,承擔結果的部門又無權決策,這也容易讓決策部門滋生腐敗。

我們需要簡化流程,同時也明確,誰承擔結果,誰就決策,誰決策,誰就要承擔結果。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許多變著花樣薅公司羊毛的貪腐手段。

想要根除貪腐很困難,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利益之爭,我們沒辦法去考驗人性,但是也能通過一些措施來儘可能減少貪腐的出現。

第一,遵循權力分立制衡原則。

通過權力的分立制衡,一方面,內部權利相互制衡,一方貪腐,很容易被其它人發現;

另一方面外部企業如果想內外勾結,需要打通的環節就會很多,這個成本會高到無法接受。

第二,老闆要起到帶頭和警示作用。

特別是約束好在企業里的親人,很多企業老闆對於跟著創業的老人以及自家親戚往往比較重情誼。

但管理企業不能只靠情誼,也要講規矩,如果出現了貪腐的小苗頭,就要下大力氣去打擊。

就像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說的,你敢貪10萬,我就要花1000萬去收拾你。

底線不可違背。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設立專門的風控部門去做流程監察。

第三,管理留痕。

管理留痕就是要求管理責任的可追溯,簽字權本身也是一個可操作的腐敗權。

所有可能涉及貪腐的業務決策都應建立數字化的決策機制,電子簽字比紙質簽字的可追溯性更強,也更方便快捷。

誰決策的,什麼時候決策的都可以做到清晰可查。

數字化時代下的企業應該儘快告別紙質簽字和口頭決策的階段。

第四、重視掌握信息差的員工。

在企業里掌握信息差的崗位可能職位不高,但都是一些非常關鍵的崗位和專業的人才。

對於關鍵崗位員工,要設置與企業經營目標一致的激勵機制,讓企業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結合一致,讓員工失去貪腐的動力與意願。

對於處在關鍵崗位的員工,錢是最大的安全感,要保證薪酬在市場的競爭力,這也是加大關鍵崗位員工失去工作的風險。

每個人都有慾望,這很正常,在我的職業生涯里,我無數次跟錢打交道,也經歷過很多誘惑,只要輕輕一伸手,錢就觸手可得。

我記得93年的時候,我在一家公司管理業務,跟央視深圳公司簽訂了廣告投放合同,在最後確定金額的時候,我希望能以更便宜的價格達成協議。

對方負責人就告訴我說,這個價格中間包含了給我的5萬回扣。

當時我的工資是1500,深圳的房價是3000/平,5萬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幾乎能買小房子了。

我怎麼做的呢?

我清楚的告訴對方,說:感謝您,這個錢我接受,但是請您簽一個補充協議,我把這5萬算到這次交易里,合同里的價格再減5萬,也就是我把這5萬還給公司。

對方就特別詫異,在我堅持下同意了我的做法,後來因為得到對方的尊重,我們成了好朋友,他因為我的人品,把我推薦到了一個新的公司,也讓我的職業生涯在這件事上,走到了一個新台階。

錢很重要,這一點我認同,沒有人不喜歡錢。

但是,用正確的方法,賺乾乾淨淨的錢,這才叫本事。

走歪門邪道,拿著公司的錢,享受著公司的待遇,卻出賣公司給的權力,背負著道德和法律上的風險去賺取不義之財,那就是愚蠢。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N1kn3MBd8y1i3sJWK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