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東方甄選和董宇輝之間,現在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結果。
就像我在前一篇單仁行里說的,東方甄選不可能會抹殺董宇輝。
但是,我也沒想到這個代價會這麼高,真的成了2選1,東方甄選的CEO孫東旭被免職了。
這件事給了我幾個感觸,今天也趁著周末跟大家聊一聊。
02
第一個感觸,就是今天網絡輿論的力量確實非常強大,需要更加引起企業的重視。
像在西方,輿論會讓政治結構發生變化,政客們最怕的就是醜聞,很多時候,一個醜聞就會讓自己政治的生涯提前結束。
但我們總覺得商業是商業,何況這還不算醜聞,只是公司的內部矛盾,我們自己解決就好。
其實,今天的輿論,也會讓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
特別是在今天信息傳播非常發達的視播時代,當你的生意是面向一般大眾的時候,你在公眾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的注意。
輿論在帶來流量,帶來轉化的同時,也會去放大每一個細節,並且會帶有天然的喜好。
所以,我們除了提供產品價值之外,也要給大眾帶去情緒價值,要去重新理解公眾公司在今天的定義。
03
第二個感觸,今天的CEO,確實不能只是一名「執行長」,更是一位「首席情緒官」。
在CEO領導公司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去關注自己員工的情緒,特別是跟骨幹員工、網紅員工的關係。
當我們提出公司要變革,要求團隊成員提升能力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充分預估到他們的爆發力?有沒有照顧到他們的情緒?
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轉型結果。
就像董宇輝現在是大主播,他其實已經是東方甄選的重要資產,也是公司盈利的保證。
如果他不能和領導者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心裡帶著情緒,對公司無論是業務發展、組織管理,還是其他成員的工作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就像新東方的市值這幾天下跌了不少。
04
第三個感觸,就是MCN這種模式,或者說以員工作為個人主播,去帶貨,去打造公司品牌的模式,存在著天然的缺陷和風險,一定要儘早解決。
做不好就不用說了,萬一做好了,甚至做得太好了,就會產生一種微妙的變化。
什麼變化呢?
我們曾經講過,當一個公司30%的業務收入,都是由同一個大客戶創造的時候,他其實就構成了公司潛在的風險點。
因為只要這個大客戶今天不給我訂單了,我30%的營收就沒了,這部分的成本就需要靠其他70%的業務去平攤,那麼,我就很可能從盈利變成虧損。
同樣的道理,當公司的營收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某一個主播去創造,並且客戶只認可主播的時候。
他是不是已經變成公司的客戶了?甚至比大客戶更加危險?
就像李子柒和微念,李佳琦和花西子,不是和公司鬧掰,就是公司成了主播的附屬品。
當然,我們只是去分析這件事背後暴露的風險和模式缺陷,不是說董宇輝什麼「功高震主」,要挾公司了。
因為客觀上,這就是東方甄選要面對的經營風險,必須要把問題解決掉,不是解決人,而是解決這個模式缺陷,並且,越早解決越好,越晚解決就尾大不掉了。
要麼你就給股權,給待遇,給級別,保證他一輩子都不離開。
但這不是最優解,因為這涉及到公平問題,公司其他人會怎麼想呢?給董宇輝提供從文案到拍攝、剪輯、運營的支撐團隊怎麼想呢?
而且,如果外面有人比你給的更高呢?
要麼,你就要在給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的同時,用更好的機制去擴大營收,並且主動幫助董宇輝成長,從一個單純的業績貢獻者,成長為團隊領導者,在一個更高的層面把個人貢獻變成團隊貢獻。
就像兩個月前,孫東旭複製了「幾萬個董宇輝」,也就是把董宇輝高轉化的視頻去切片分發,讓更多的大V、機構,在全平台多帳號去幫助東方甄選帶貨,用這種方式去增加營收。
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件事就無疾而終了。
包括孫東旭自己,也犯了不應該的錯誤,你是個CEO,什麼事不能坐下來處理,還要跑到鏡頭前幹什麼?還要把內部問題放到外面去幹什麼?
這一切都顯現出東方甄選背後存在的重大風險。
所以,今天即使是把CEO免掉了,風險解決了嗎?問題解決了嗎?
沒有,甚至可以說,越來越惡化了。
我個人有個判斷,董宇輝恐怕在東方甄選的時間,也不會太久了。
05
為什麼這麼說?
對一個公司的董事會來說,在一個被迫的情況下,免掉CEO是一件很被動的事情,這種被動會埋下很大的隱患。
可能我們會覺得,CEO怎麼了,沒了再找一個不就行了。
CEO有兩種,一種是空降的職業經理人,他們的經驗、履歷會非常豐富。
還有一種是自己多年內部培養、選拔出來的CEO。
孫東旭就屬於第二種,他2007年就加入新東方了,一路從一個基層老師,干到新東方的CEO,又到東方甄選當CEO。
這個CEO不是空降,也不是白白得來的,而是新東方自己培養,按照內部體系一點一點奮鬥上來的。
換句話說,人家在新東方16年不是白乾的。
今天CEO被免了,那原來跟著孫東旭,習慣他這種管理方式的各個部門的骨幹,這些中層幹部,他們會怎麼對董宇輝?
他們會不會因為孫東旭的離職,跟董宇輝產生摩擦?
我想,這在職場當中是必然的。
而且,董宇輝回到原來職位上,還是繼續做主播嗎?誰來管理他呢?誰敢管理他呢?
除非俞敏洪讓董宇輝來做CEO,但是董宇輝可以把主播做的非常好,如果想要把管理做好,特別是管理那麼大攤子的CEO,就有點不現實了。
那如果把不服的中層幹部全部換了,重新專門給董宇輝組一套班子,是不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那真都做到這一步了,大家還要不要聽董事會的呢?公司還怎麼管呢?
所以,俞敏洪現在選擇自己來當這個CEO,又重新回到當年創業的那個狀態,但他同樣也要面對模式缺陷的問題。
所以說,這件事發展到現在,不管對俞敏洪,還是對東方甄選來說,已經成為了一件怎麼解決都特別麻煩,特別難的事了。
這也提醒了我們,如果要用個人IP的方式去打造公司的品牌,最合適的人選,永遠都是創始人自己。
如果要用個人主播的方式去帶貨,老闆不方便去親自賣貨的話,那麼就考慮我們上面說的,打造一個樣板直播間,然後多渠道、多帳號、全平台的分發高轉化的視頻切片,做好分銷機制。
最後,也期待一下俞敏洪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去處理好公司和董宇輝的難題吧。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