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3年,你的關鍵詞是什麼?

2023-12-31     單仁行

原標題:回首2023年,你的關鍵詞是什麼?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今天是2023年的最後一天,不管是好是壞,我們已經走完了整個2023年。

但各位經營者、創業者,當我們回首過去這一年,心裡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呢?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對於2023年的關鍵詞。

那麼,大家不妨來聽聽單仁行的老師們對於2023年的感受和關鍵詞。

02

首先,我們來聽聽單仁牛商董事長,央視鳳凰評論員單仁博士的看法。

2023年發生了很多故事,有預料之中的變化,也有超過預期的意外。

當我回首2023年,我的直覺當中蹦出了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詞是「意外低迷」,第二個詞是「AI元年」。

什麼是意外低迷呢?

那就是經濟恢復的速度,和股市一樣「低迷」,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

22年12月封控放開,大家對2023年各行各業都充滿著期待,期望在2023年會釋放被疫情壓抑的需求。

但是,超出所有經濟學家,以及所有像我一樣的國人的預期,2023年可能是我們過去最難的一年!

從2023年三月份開始到八月份,包括被房地產牽連的前後端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都極其低迷。

我們都嚴重低估了房地產低迷對整個市場需求的拖累。

2023年,凡是跟房地產行業有關的企業,業務都非常吃緊。

2023年,除了新能源產業和一般消費的吃住行玩之外,基本上各個企業訂單都很少、不敢投資消費。

我身邊手機行業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從三月份到六月份基本上沒有訂單,一直等到七月份開始,手上才陸陸續續的接到訂單,從連續虧損開始持平,從七月末到十一月份,整個業務情況才開始有所恢復。

從我對一些企業的走訪和調研來看,很多企業反饋說內卷現象越發嚴重,供應鏈競爭激烈,不少公司的營收確實還在增加,特別是我們很多牛商,但利潤率在下降,總體利潤增長非常微小。

我身邊有做半導體晶片的學員企業,雖然2023年營收比2022年增長30%,但利潤並沒有增長,這已經算是情況比較好的了。

更多外部企業沒有倒在疫情之中,卻倒在了意外低迷的2023年。

股市的低迷也是超乎大家的想像,2022年年末,大家設想著,2023年股市會像全球股市一樣的叫好。

但實際直到最後收官,上證指數也沒能突破3000點,全年跌幅4.5%。

這是我對2023年一個直觀的感受,當然,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單仁牛商的學員里,那些把網際網路用得比較出色,特別是把短視頻直播用得比較好的企業,他們業績還在增長,只不過因為競爭激烈,利潤率在下降。

第二個詞就是AI。

2023年,智能的人工智慧大模型的落地和快速應用,超乎想像。

我們不由自主的在思考,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自動生產內容)對於人類而言,它的意義在哪裡呢?

比爾蓋茨認為,「AI作為目前影響最深遠的創新技術,將會在3年內徹底席捲全球」。

人工智慧和每個人,包括每個企業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雖然對於2024年,大部分人仍然是悲觀的態度,買方市場的大趨勢無法逆轉,各行業的競爭會繼續內卷和加劇。

搶市場,搶生意,將會是2024年大家活下去的主線。

但從我的專業領域思考,我能想像出,在已經到來的視播時代的視覺營銷中,AI一定會在2024年爆發。

用人工智慧生成高質量的營銷內容,用AI剪輯視頻幫助品牌全域占位,用精細化創作的高轉化的內容做流量轉化,幾乎是一件確定的事情,也是我們所有企業未來保持增長的重要方式。

我們也會繼續對這個領域進行深度研究,同時把我們更多深度的思考通過單仁行傳播給大家。

我們也會在技術上繼續研發,讓高效的技術更加貼近企業需求的營銷邏輯,支持所有企業在網際網路上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努力,2024年不管經濟狀況如何,每個企業只要懂得在深度領域去深耕,藉助於高效率技術的加持,一定能在自己的行業中取得出色成績,甚至有50%-100%的增長。

03

接下來,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的觀點。

一眨眼,2023年就要過去了,我和大家分享三個思考和展望。

第一、陽康後沒有等來預期的「陽」。

在陽康後,我們都期盼經濟和股市的反彈。

但就算是在多次政策喊話和10月份匯金公司增持四大銀行的三次行情中,反彈幅度也是越來越小。

我們可以看到消費物價指數CPI、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和採購經理指數PMI,從年初一直以來都處於下行走勢。

在投資方面,以大模型、華為手機/汽車產業鏈出現翻倍甚至數倍的機會,以往備受青睞的消費行業,除了黃金外,都比較低迷。

像過去十幾年最抗跌的貴州茅台,在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保持近20%的增長、批發價漲價20%的情況下,年漲幅只有+2.36%。

我判斷,2024年中國經濟動力,將繼續從「消費躺平」轉移到「科技崛起」。

第二、全面啟動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同時叫停多家違規上市。

在2月1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正式啟動,改革借鑑科創板、創業板經驗,以更加市場化為導向,進一步改進主板交易制度。

4月10日,A股市場迎來主板註冊制首批10家企業的上市,包括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在內的資本市場各大板塊都實現了註冊制。

這就完成了資本市場既定的改革任務,加速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手,為投資和融資者提供了變現和退出的正循環。

但也對監管和投資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10月7日,浙江國祥IPO被上交所緊急叫停,主要就是因為輿論質疑浙江國祥存在同一資產二次上市、發行定價較高、「清倉式分紅」等問題。

浙江國祥IPO被叫停也頗具意義。對於監管部門來說,註冊制改革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充分考慮我們國情、誠信環境和資本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未來還會嚴格把握上市公司的質量關。

對於企業來說,最主要的任務還是認真搞業務,而不是上市圈錢。

3、房地產泡沫和中植系爆雷。

9月28日,中國恆大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在恆大爆雷後的兩年多時間,許家印在美國申請破產等一系列操作,令他的口碑跌到了谷底,昨天也發布了恆大登記的債券還有3000多億。

以恆大、碧桂園為代表的一批「房地產大佬」逐漸走向沒落,意味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狂飆突進的年代徹底結束,正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房地產衰退的連帶效應,也帶跨了一批熱衷搞金融操作、跑馬圈地的企業。

11月22日,中植集團發布致投資者公開信披露:中植集團帳面資產2000億,負債本息規模4200億-4600億,嚴重資不抵債。

對於房地產和「中植系」的清理,能夠看出國家為什麼不再像2008年/2015年一樣大水漫灌的救經濟、救股市。

如果投入大量資金,又會進入這些行業的死循環,只能延緩泡沫,但不能根治泡沫。

高層痛下決心,繼網際網路反壟斷和醫改後,繼續清理房地產和資本市場,只有在經濟、股市的低谷,把膿瘡擠掉,才不會在高峰期爆炸,引發2008年美國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未來,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走出低谷期,改換新經濟引擎,科技將會成為我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546573136071e5f0fdbd9a23a91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