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使用、內卷、夫妻企業怎麼維護?來看看這個答案

2023-12-07     單仁行

原標題:資金使用、內卷、夫妻企業怎麼維護?來看看這個答案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前段時間,我去到單仁牛商的學員,也是第十四屆全國十大牛商,彭曉銳的公司里走訪交流。

她的公司是做傳統夾芯板行業,在疫情期間遇到營銷渠道和線下業務停滯的雙重衝擊,後來在我們幫助下,逐步通過全域營銷走出了困境。

今天我就把走訪當中聊的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從資金決策、到企業內卷,乃至企業家夫妻關係的維護,我相信大家聽完後一定會有一些有用的收穫。

02

彭總問了我一個製造型企業「幸福的煩惱」:

公司現在訂單還不錯,帳上也有現金,我該怎麼處理這筆錢?是不是應該趁熱打鐵,購買更多的設備,新建廠房,進一步擴大產能呢?

對很多經營者來說,「做大做強,再創輝煌」是經營企業的夙願。

但這個選擇究竟好不好呢?我們做出決策之前,應該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現在的訂單還不錯,產能很緊張,但有多少是來自新客戶或者網際網路上試探性的小單?我們有沒有把握讓客戶產生復購?甚至是五年之內可以穩定存在的?

如果無法確定,那麼發生極端情況,這些訂單被取消,我的現金流可以撐多久?我的營銷體系需要多久能夠填補產能?

另外,我們還需要計算帳期的問題,對大宗交易、招投標這些金額比較大的訂單,或者是跟強勢的企業合作,這些帳期都會拉的比較長。

有些項目的回款周期經常需要半年、一年,在你看見回頭錢之前,你該支出的投入一分都不能少,這個期間的資金鍊能不能承受的住?

這些都是企業需要把控的經營風險,很多小企業不是死於沒有訂單,而是被訂單拖死的。

所以,風險管控,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對於投資建廠、擴大產能這種回報周期漫長的重資產投資,任何企業,特別是實力還不強大的中小企業,要慎之又慎。

03

那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北大、人大,都不如膽子大,我當「縮頭烏龜」,那不是眼睜睜看著訂單流失?

朋友們,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供小於求、存在巨大信息差的買方市場了,市場上絕大多數產品都趨近於飽和,都在面臨同質化競爭,想要什麼產品,網際網路一搜就出來了。

有強大的營銷體系能拿到訂單才是核心,當然,訂單來了,產能不足怎麼辦?

有沒有其他方式,用更小的成本來實現我的產能提高呢?比如說代工?加盟?合夥?

如果能用這種方式「曲線救國」,無疑是比自己真金白銀去投資擴產要划算的多。

當然,這時候問題又來了:我給別人做,做出來的產品不行怎麼辦?我帳上的錢花哪裡去呢?

這個時候就可以參考華為、蘋果、小米這種做「生態」的思路。

企業把資金投入到技術中,然後用研發成果賦能我的供應鏈上下游。

以技術入股,能以更少的成本鞏固我在供應鏈中的地位和關係,間接實現「擴產」、「多元化」的戰略目的,同時分擔風險,帶動我的供應鏈升級。

04

當然,「考慮怎麼花錢」可能只是少數企業的煩惱,現在這年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掙扎在內卷的紅海之中。

企業如何面對內卷呢?這是我們交流中的第二個大問題。

在我看來,我們首先要對內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大家都以為內卷是中國的特色,其實不是的。

美國企業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遭遇了內卷危機。

產品高度同質化,只能搞價格競爭,最後誰都掙不到錢,像韓國、日本也都經歷過這樣的現象。

內卷,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個瓶頸期的必然產物,是產能過剩的表象。

當然,產能過剩,並不是全部產能都過剩了,而是結構性過剩。

那些容易生成、低端的產能面臨過剩,但是新興技術、高端的產能還處於極度匱乏的狀態。

所以,企業如何應對內卷?

供給改革是一個思路。

供給改革,對於一個企業個體來講,有兩種方向。

一是供給品類的改革,二是供給鏈路的變化。

對於這個鏈路的變化,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比如說團購這個行業的供給鏈路變化。

過去消費者是在團購網站、某團這個APP上完成交易,但是現在短視頻平台也在大力開拓團購和本地化業務的購買場景。

平台們「神仙打架」的時候,往往會投入大量的資源,特別是流量資源,這個時候就是下面的中小企業的好日子。

如果我們能把握到這個窗口期,及時的轉變供應鏈路,找到成本更低的渠道,去捕捉流量,消化需求,那一來二去就是多出來的利潤。

當然,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內卷是難以迴避的大勢,鏈路的轉變往往能解一時燃眉之急,「治本」還是得靠硬實力。

這就是供給品類的改革。

品類的變化,是根據定位的策略,重新找到更加細分的市場,細分的人群需求,通過技術深耕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還包括通過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的情緒價值。

舉個例子,我們有位學員以前是做「貨架」的,就是超市裡擺東西的貨架。

這個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大家互相之間卷價格,卷的不得了。

後來,我們就重新定位,仔細分析他們的能力畫布,發現他們其實還有著軟體開發的能力,於是,他們把貨架這個硬體和自動化的軟體結合了起來,開發了「自動出入庫貨架」這個軟硬體結合的解決方案,成為京東物流倉庫的供應商,利潤率一下就上來了。

對於製造業來講,在現在內卷的環境之下,硬體的邊際利潤會被不斷壓縮,如果能跟邊際成本幾乎為0的軟體結合起來,去針對一個特定的場景給出解決方案,這會是一個擺脫內卷的好選擇。

05

當然,企業的問題,說到底是經營企業的企業家自己的問題。

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就是「夫妻店」。

老闆和老闆娘,往往除了夫妻身份之外,還有一個企業合伙人的角色。

如果處理不好這兩層關係,夫妻店很難做大做強。

彭總的公司就是典型的夫妻店,她的思考給了我關於這個問題的新感受。

為什麼中小企業里,夫妻店很多?

因為夫妻是加強版的合伙人關係,是命運共同體,解決了合伙人常見的信任危機問題。

但是古人也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夫妻店也有它的問題所在。

普通企業做大了,如果創業夥伴不適合新的形式,大不了給錢走人。

但夫妻不行,這個帳是算不清的,你就是請專業的顧問來做,那也不行,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時候就考驗夫妻雙方的大智慧了。

像馬雲的夫人張瑛,當年也是「十八羅漢」之一,後來急流勇退,不可謂沒有大智慧。

彭總和她的先生也是如此,過去他們夫妻是男主外,女主內。

進入到短視頻直播的視播時代,彭總更能接受新事物,她先生果斷退居後方,專心搞技術攻關,把衝鋒陷陣的任務交給了彭總。

男女結成夫妻,符合古代「陰陽」的哲學思維。

但是就如同太極圖一樣,陰陽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唯一不變的是什麼呢?

就像彭總和我說的,她和她先生在一件事上很一致,那就是愛學習。

從網際網路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再到今天的視播時代,AI時代,這個世界變化的越來越快了。

就像巴菲特和芒格這一對黃金組合說的,我們都努力讓自己在晚上睡覺前,比早上多學習一點點。

所以,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真不是說說而已。

對於企業合伙人來講,能讓雙方在企業戰略上保持一致。

對於夫妻來講,這也是永葆婚姻新鮮感的好方法。

希望我們每一個追求事業成功、家庭成功的人,都有所收穫。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c3fc1799b7794d6a8d7be5c85642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