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二年前的今天,中國海軍正式成立!在這七十二年間,中國海軍經過了從無到有、從購買到自行建造、從弱變強等三個關鍵進程。現如今的中國海軍,已經成為了海上力量世界第二的一支軍隊。在筆者寫下這篇文章之時,正有二十三萬餘名「中國海上衛士」,在崗位上辛勤工作,保護祖國的藍色疆土,向海軍人致敬!中國海軍的發展史,同樣也是中國的崛起史,本文就帶大家回顧中國海軍的發展歷程。
中國海軍建立時,裝備魚龍混雜。大的艦艇有像「重慶」號起義的這種英國輕巡,小的艦艇只有一些淺水炮艇,甲板上只安裝了一門炮,甚至還有漁船。這些艦艇幾乎沒有一艘是中國自己製造的,中國海軍建立時,工業基礎還沒有恢復,國內甚至還沒有一家能夠生產合格大口徑艦炮的工廠。中國海軍就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的。
即便再困難,中國的第一代海軍人也沒有放棄,而是努力為海軍發展而奔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蘇交好時,國家曾親自與蘇聯商討,由蘇聯幫助中國建立海軍基礎。在蘇聯的幫助和中國海軍人的自力更生下。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國就可以逐步自行建造魚雷艇、潛艇、魚雷和大口徑艦炮了,中國海軍的起步就從此開始。
但後來,蘇聯野心逐漸擴大,並發生了諸如:「長波電台」、「聯合艦隊」等事件,後來中蘇關係徹底破裂,因此中蘇在海軍上的合作徹底終止。而老一輩海軍人利用現有的基礎,開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並逐步「輕車熟路」。在六十年代末,經過一代人的打拚,中國海軍已經初具規模,並且擁有了較為完善的海防體系和海軍戰術。
在七十年代,世界上海軍技術日新月異,高性能雷達和飛彈變成了評價軍艦是否現代的標準,也成為了一個衡量海軍實力的關鍵因素。而那個年代,正是中國海軍最困難的時候,當時根據國防的需要,中國需要大力發展陸軍,以守護國土的安全。但發展陸軍的同時,帶來的便是海軍的犧牲。那個年代,中國一年的軍費僅有約200億元,可是分給海軍的預算卻少之又少。
可就是那個年代,中國海軍人硬是搞出了中國的第一艘核潛艇,搞出了中國的第一種飛彈驅逐艦。在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在1971年,中國第一艘飛彈驅逐艦進入服役。該型飛彈驅逐艦為051型,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或許更為人熟知:「旅大」級。「旅大」級幾乎成了當時中國海軍的代名詞,一共建造了17艘,幾乎在服役的同時,就成了當時中國海軍的支柱力量。
以現在的眼光看,「旅大」級只不過是一艘安裝了兩座三聯飛彈發射器的「大號飛彈艇」而已,其作戰實力與同期的西方艦艇也無法進行比較。可就是那樣的艦艇,在老一輩海軍人的操作下,作為中國海軍的主力,整整守護了中國的藍色疆土超過了30年!那個年代,海上局勢和地面局勢同樣惡劣,老一輩海軍人操作「旅大」級揚帆起航,沖在了最前線,誓死捍衛祖國的藍色疆土。
「旅大」級曾經和蘇聯最先進的飛彈驅逐艦對峙過,也曾和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親密接觸,或者是在南海驅逐那些心懷不軌的西方軍艦。在某次危機中,「旅大」級排成一排,誓死不後退半步。現在的人提起「旅大」級,想到的或許不是一艘普普通通的飛彈驅逐艦,那是那個年代,中國海軍人誓死拼搏、自強不息、勇敢無畏的精神!
2000年,對於大多數人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對於中國海軍同樣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節點,051C、052型、052D型、054型、055型、國產航母紛紛下水服役,中國海軍的黃金時期終於到來。而「旅大」級,現如今也全部光榮退役,將守護藍色疆土的重任,交給了現在的中國海軍。
回望過去,一代代海軍人披荊斬棘,自力更生圖中國自家海軍的發展,操縱著西方譏笑的艦艇,與航母戰鬥群對峙,寸海不讓!而現在,中國海軍日益強大,再也不用懼怕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還曾多次將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趕出國門。這一切,離不開中國現在的飛速發展,也離不開一代代海軍人的努力與拼搏。在此向中國海軍人致敬!向現在在崗位上守護中國藍色疆土的二十三萬名官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