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重坦艱難摸索之路,坦克一味照搬德國,設計能氣得維修工吐血

2021-11-12     軍事編輯部

原標題:法國重坦艱難摸索之路,坦克一味照搬德國,設計能氣得維修工吐血

在二戰結束後,法國雖然在二戰初期早早投降,保住了大部分工業基礎,但是在德國的占領下,法國的國防已經近5年沒有發展過了,其國防科技發展程度甚至連日本都不如。為此戴高樂開展了一系列的國防復興計劃,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將坦克部隊的優先級放在前面(因為二戰中就被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而導致全面潰敗)。

在「面子貨」ARL44重型坦克誕生後,法國深感這樣的坦克必然無法肩擔起國防的重任。因此在40年代末,法國開啟了下一代坦克的研製計劃,這一計劃的最終成果便是AMX50重型坦克。AMX50重型坦克為法國AMX公司研製,前面的AMX為公司縮寫,而後面的50則代表著坦克的噸位數,即50噸。後來更為成熟的AMX30,意思就是AMX公司30噸級坦克。

AMX50坦克的車體看起來就像是拍扁的豹式底盤,但事實上這款坦克的設計也是德國血統。法國設計師認為豹、虎式坦克底盤的交叉負重輪是個成熟的方案,便將其直接進行套用,坦克每側擁有9個交叉式負重輪。這樣做的結果,便是直接導致了AMX50的維護十分複雜,而耐用性大大降低。德國設計這樣的負重輪,是因為當時德國缺少必要的製造材料,不得已才這樣進行設計。

不僅僅是負重輪照搬德國,就連重型坦克必備的大馬力發動機,也是德國設計師幫忙設計的。在1945年法國軍隊在德國境內俘虜了一部分德國工程師,德國人為了將功補過,為法國人設計了AMX50的引擎,即德國邁巴赫HL-295十二缸柴油發動機。這款引擎的主要技術來源是二戰期間德國的E50、E75坦克項目,德國人最開始準備將這類引擎安裝在E50坦克上的,沒想到最後竟然便宜了法國人。不過這款引擎最終使AMX50這款50噸級(實為56噸左右)的坦克,最終能夠跑上51公里每小時的公路時速,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AMX50一共有五台樣車,每台樣車的設計都或多或少的不一樣,但是主要選用的只有兩款火炮,分別為100毫米SA47型火炮和120毫米SA46型火炮,兩種火炮的身管都比較長,擁有發射高穿深穿甲彈的能力,可以較為輕鬆的應對戰後的早期主戰坦克。但是裝甲方面卻相對薄弱,裝甲厚度在80毫米到120毫米,擁有一定的傾斜角度,但是相較於T54那種較大的傾角和卵型炮塔,AMX50的裝甲傾角基本上是聊勝於無,僅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並且AMX50還像豹式坦克一樣,在側面留了一條細長的垂直裝甲,這對於AMX50坦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不過AMX50並非沒有設計亮點,該坦克的最佳之處在於AMX50加裝了自動裝填機,射速較快並且射擊時間平均,減輕了車組人員的負擔。而炮塔基本上上就是AMX13坦克的FL10炮塔的放大版,為一種搖擺式炮塔,結構較為簡單但是非常合理。搖擺式炮塔的原理基本上就是將兩片炮塔合在一起,靠炮塔兩邊的耳軸控制火炮俯仰,在火炮俯仰的同時,炮塔的「天靈蓋」也在進行運動。

AMX公司最終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將AMX50坦克交給法國軍方進行測試,法國軍方對於AMX50坦克比較滿意,但是最終該項目並未被法國軍方採購,其最大的因素是當時二戰結束、冷戰初期的混亂局面導致的。當時西歐的軍事力量復興基本上是在美國的監督和資助下完成的,在美國主導的西歐北約軍事組織的框架下,法國這款具有明顯法國特色的坦克,很顯然會遭到美國的敵視,當時北約主張在軍事上高度統一,比如彈藥、運輸、火炮,乃至坦克零件和坦克火炮口徑上。

因此法國並未採購AMX50坦克,而AMX50坦克項目也僅造了5台樣車,並慘遭下馬。幸虧法國軍方並未採購AMX50坦克,儘管AMX50坦克相對來說性能中等,並非不能用。但是其中的很多設計都給日後使用留下了隱患,例如交叉式負重輪、高達56噸的自重、大馬力但可靠性一般的發動機等等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00705277_9993891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