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上世紀50年末,率先開創了現代榴彈發射器的先河,並研製了多款榴彈發射器和配套榴彈。如M79步兵榴彈發射器、MK18半自動榴彈發射器等。在隨後不久爆發的越南戰爭中,美軍將這些武器投入到戰場中進行實戰測試,並證明了榴彈發射器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然而在越戰中,美軍先前研發的幾款榴彈發射器,均遭到了前線士兵的投訴。不是榴彈不給力,而是發射器的速度太快。美軍士兵需要一種更「高效」的發射器,來應對漫山遍野的越共士兵。
為了應對越南戰爭的壓力,美國在1966年開始研發新一代的自動榴彈發射器,即後來的MK19系列榴彈發射器(榴彈機槍)。儘管目前主要是陸軍在使用這款武器,但最初研發榴彈發射器的工作是落在了海軍的身上。因為海軍在越戰中主要參戰的部隊為海軍陸戰隊和內河武裝小艇部隊,對於火力支援的需求更大。而陸軍更傾向於用火炮和坦克來解決問題,但最終這款武器便宜了陸軍,而海軍自身則裝備較少。
在1967年MK19榴彈機槍便定型並開始量產,第一個量產型號為MK19-Mod0,該型榴彈機槍在1968年初被送往越南戰爭,進行測試並開始實戰。最初被安裝在海軍部隊的內河炮艇上,隨即便被改裝加裝到「休伊」直升機上,很快地面的裝甲單位也開始「白嫖」海軍的MK19榴彈機槍,在陸軍範圍內小範圍地進行試用,M113裝甲輸送車是最早安裝了MK19榴彈機槍的裝甲單位之一。
MK19榴彈機槍採用槍機後坐式原理,散熱方式為氣冷。主要由彈鏈進行供彈,機匣有點像大號的M2重機槍,在裝填時也僅需將彈鏈對準,並拉下槍栓即可。擁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在作為地面火力點時,MK19通常使用裝有彈鏈的32發和48發彈箱進行供彈。儘管美軍認為MK19重機槍可以作為班組支援武器的一種,伴隨步兵作戰,但是其總重量高達32公斤,一般士兵無法承受這種負荷,因此常在車輛、飛機、艦艇上使用。
在實戰中,MK19榴彈機槍的表現十分出色,以往僅僅安裝了M2重機槍和M60機槍的內河炮艇和地面車輛,不足以對抗用「人海衝鋒」戰術、無處不在的越共士兵。而用上了MK19榴彈機槍後,一個短點射,大約3、4發榴彈就幾乎可以消滅一個班的越共士兵。以往壓制北約士兵的衝鋒需要更加密集的火炮射擊才可以,呼叫火炮支援的間隔時間太長,而現在只需要一挺MK19榴彈機槍就可以輕鬆應對。
1982年海軍陸戰隊正式將MK19榴彈機槍列為制式裝備之一,次年陸軍也宣布該項決定。在1982年,MK19機槍已經經過了大幅度的縮減與減重改進,將複雜零件減少了近百分之50,可靠性進一步提高而成本進一步降低。該升級版本的MK19榴彈機槍被命名為Mod3型,其生產成本僅在兩萬美元左右。相比其他又複雜、又貴的美式裝備,MK19榴彈機槍可以算得上是榴彈界的「老乾媽」了(M2重機槍)。
在美軍有關MK19榴彈機槍的作戰指導手冊中,指出MK19榴彈機槍在必要時可以作為反裝甲武器使用。其使用的多用途高爆榴彈(HEDP),可以擊穿大約50MM左右的鋼製裝甲板,這也就意味著MK19榴彈機槍可以擊穿大多數的裝甲車、步兵戰車、卡車等。
MK19榴彈機槍的誕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如果有一挺MK19機槍存在在陣地上,那麼靠以往的「人海戰術」進行衝鋒變得毫無可能。目前西方國家大多使用的都是MK19榴彈機槍,或者其自產版本。可以說,MK19開創了自動化發射榴彈的先河,而蘇聯廣泛應用的AG17榴彈機槍,則是在13年後,中國擁有類似的榴彈機槍,如QLZ87式榴彈機槍,則是在20年後。現階段在榴彈機槍方面,各國的發展狀況都大多一致,都在向著數控化、精準化進行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0461080_9993891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