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擁有了兩艘航空母艦之後,關於航母艦載機的問題,也成為軍迷們討論的熱點。以目前的殲15艦載機來看,我們已經解決了艦載機的有無問題,但是,海軍方面肯定不會滿足於殲15艦載機的當前性能,進一步升級是一定的。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幅殲15艦載機的新圖片,讓我們的新型艦載機初露端倪,特殊設計意味著誕生了新的型號,可想像的空間太大了。也許,我們的下一代艦載機已經成功,尤其是特殊的設計讓人浮想聯翩,戰鬥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圖片上的殲15艦載機與常規的殲15艦載機加強結構明顯不同,紅框里已經標得很清楚了。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從新的殲15前輪加強結構來推測,明顯是因為動力極大增強而不得不做的設計提升。常規的殲15艦載機,只需要在滑跑起飛到艦艏位置時,前輪受力才會得到一定的加強,因此,只需要簡單的加強結構即可完成任務。但是,新型的殲15前輪加強結構增強太明顯了,在最近沒有新型大推力發動機曝出的情況下,似乎只有一種可能:這是電磁彈射版本的殲15艦載機。
艦載機的起飛方式,現在只有三種:滑躍起飛,彈射起飛,垂直起飛。在目前我們沒有垂直起降戰機的情況下,我們可選的只有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兩種。艦載機滑躍起飛的效率明顯要比彈射起飛要低的多,兩者的效率要相差好幾倍。雖然我們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是滑躍起飛,但是,這並不是我們的艦載機發展終點,彈射起飛才是我們的目標。而蒸汽彈射由於技術太過落後,所以,我們的艦載機發展目標,一定是採用電磁彈射的起飛方式。
其實我們的電磁彈射技術,早已在馬偉明院士的帶領下,進行了提前研發,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第一的水平。馬偉明院士曾經在接受採訪時稱:要領先就領先美國。這豪言壯語令人敬仰,讓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升。根據我們軍工研發生產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鐵律,在我們已經研發成功了滑躍起飛型殲15艦載機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要研發出電磁彈射版本的殲15艦載機,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然,我們也要研發隱身艦載機,但是,從技術角度來看,電磁彈射技術成熟之後,只需要在航空母艦上加裝相應的設備,在艦載機的設計上,只需要對前輪加強並進行適配,艦載機隱身不隱身,對電磁彈射技術來說,都無所謂。所以,拿非隱身的殲15艦載機來進行電磁彈射試驗,在當前我們還沒有定型到底是使用殲20作為艦載機還是殲31作為艦載機的情況下,快速對電磁彈射技術進行實驗和技術凍結,能夠節省下一代航母艦載機的研發時間。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磁彈射版本的殲15艦載機,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艦載機了,隱身版本的艦載機,可以稱為下下一代的艦載機了。至少,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電磁彈射技術,解決了我們下一代航母新技術的關鍵一環。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起飛,必然帶來起飛效率的極大提升,當然,這也意味著戰鬥力的成倍提升,絕對是可嘉可賀的。中國海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