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這月買下月還?老舍先生筆下的滿清旗人們就經常超前消費

2019-11-11     傳統活兒

大家都知道,十一月份有個雖然不是節日,但特別重要的日子,這就是雙十一。大家都有買東西的需要,而喜歡東西打折似乎又是大部分人們的共性,雙十一適逢其會,就這麼興旺發達起來,於是……

和珅"剁手"圖(圖片 | 影視截圖)

買東西麼,當然有當時結清現款,也有依靠信用延後付款、分期付款的,近來有個相當時髦的詞叫「超前消費」,意思是購買的東西超過了當前的支付能力,甚至是超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支付能力。

超前消費的問題引起了許多熱議,但其實超前消費這事兒很久之前就有,很典型的就是老舍先生筆下的旗人們

老舍先生的話劇傑作《茶館》中,三教九流都坐茶館,許多人並不是當時結帳的,而是對掌柜的喊一聲「寫上!」把帳記在自己的名下,甚至還有幾位一起坐茶館兒,結帳的時候爭著把帳記在自己名下的,其場面的激烈程度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吵架呢。

老舍《茶館》劇照

在茶館兒賒帳要有信譽,而且老掌柜得知道茶客們家在哪兒住,三節去找誰要帳,當然遠在湖廣的遊客也不大可能到老北京的大茶館兒去賒帳。可憐的松二爺吃了常四爺的「掛落兒」叫偵探帶走,還求著王掌柜把鳥籠子送回家去,王掌柜的也慨然答應,證明王掌柜的知道松二爺家住哪兒。而像松二爺這樣的旗人,保證金自然就是他們每月關的餉錢——鐵桿兒莊稼。

常四爺、松二爺和向他們兜售金表的劉麻子《茶館》劇照)

也許有朋友會問,他們為什麼不付現錢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正紅旗下》裡頭。

《正紅旗下》開篇講的就是戊戌變法失敗,其時間節點跟《茶館》的第一幕完全相同,那裡面旗人的狀況其實也就是松二爺、常四爺和他們的朋友面臨的生活狀況。

旗人是不能離開本旗隨便溜達的,去個遠點兒的地方就需編個理由打報告,導致這些旗人只有在自己的生活範圍里吃、喝、玩、樂,這足以讓他們在這個商圈裡擁有十足的信譽,從而進行「超前消費」。一輩輩的寅吃卯糧,那些俸祿剛關下來就已經不是他們的了,他們很難有現錢付一切生活的帳。

拉洋車的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圖片 | 百家號今書古風)

《正紅旗下》劇照

何況像《四世同堂》里大姐的婆婆,一位佐領太太,儘管所有的衣服常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當鋪,但是依然神氣活現,秉承「不賒東西,白做旗人」的原則,覺得有人讓她現金交易這件事簡直是落了天大的面子。

因此她就得對付好些個債主:

「對債主子們,她的眼瞪得特別圓,特別大;嗓音也特別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聽著!我是子爵的女兒,佐領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鐵桿兒莊稼!俸銀俸米到時候就放下來,欠了日子欠不了錢,你著什麼急呢!』」

這幾句豪邁有力的話語,不難令人想起二百多年前清兵入關時候的威風,因而往往足以把債主子打退四十里。不幸,有時候這些話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她也會瞪著眼笑那麼一兩下,叫債主子嚇一大跳。

清代貴婦,醇親王弈譞的兩位福晉(圖片 | 搜狐·文史掠影)

沒有辦法,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已經沒辦法給這位「紆尊降貴」的太太提供太多保證金,掙錢少和花錢多兩下里一擠兌,會怎麼樣呢?

太平的光景好像可以包容多種生活方式。雖然家裡的房子被祖先先典後賣換了燒鴨子吃,但祖母給闊太太作伴還是能掙回一所小房子。然而時過境遷,當大姐的婆婆家為了過年把房契典出去,書中「我」的爸爸媽媽卻十分擔心他們還能不能看見這所房子的房契。

《四世同堂》劇照

《四世同堂》劇照

在「我」的家裡,媽媽是不敢過度消費的,全家都儘量節約生活支出,只能欠燒餅攤、炭鋪、油鹽店、糧店這些地方買生活必需品的帳,一拿到爸爸的餉銀先還「花唄」:

「她抓些銅錢當算盤用,大點兒的代表一吊,小點的代表一百。她先合計該還多少債,口中念念有 詞,手裡掂動著幾個銅錢,而後擺在左方。左方擺好,一看右方(過日子的錢)太少, 就又輕輕地從左方撤下幾個錢……」

而媽媽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少欠帳,隨上親戚該隨的一切份子,生活的有尊嚴。



對於一個家庭經濟的管理,全方位考察著當家人的素質,消費是生活必須的事情,可究竟怎麼消費才合理,可真不是件容易規劃的事情。

作者:行旅的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5J8YG4BMH2_cNUguX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