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清明 踏青時節賞詩詞

2020-04-03     傳統活兒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傳統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度,為清明節氣。此時大地溫暖,陽氣旺盛,陰氣衰弱。

清明節氣有三候: 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


意即,白桐花到了盛放花期,喜陰的田鼠感到陽氣降臨而回到洞中,多雨的天氣讓彩虹更為常見。

身為節日的清明又是中國傳統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春祭日。人們在清明前後進行掃墓活動、製作祭祀食物,以此來緬懷祖先。此時天氣晴好,暖風熏熏,所以人們去郊外掃墓祭祖時又會去踏青、放風箏。


豐子愷《游春圖》


清明節發展過程中,結合了緊鄰的寒食節與上巳節習俗,所以節俗中還包括蹴鞠、鬥雞、拔河、賽龍舟、盪鞦韆、插柳等活動。一頭是嚴肅的祭祀,一頭是熱鬧的嬉遊,可以說清明節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所追求的「天、地、人」合一。

如今的清明節,省去了不少活動,但還是會吃青團、冷餑餑來應令。上巳時,人們去郊外沐浴踏青。文人雅集,作詩唱詠,流傳下許多名篇,清明結合上巳傳統,人們也會在踏青時集會、作詩。

從上巳到清明這一段時間,詩歌聚會非常密集,這就相當於《紅樓夢》里湘雲妹妹來了,大觀園裡三天兩頭就起詩社。

這也給我們現代人留下許多可讀可頌詠的名篇。



杜牧這首千古名篇可說是無人不曉,許多孩童文學啟蒙時,父母就會教習這首《清明》。該詩為七絕,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被選進《千家詩》。

杜牧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詩人,能作宏大如《阿房宮賦》之,也能作《清明》之雨紛紛,作《山行》之霜葉紅於二月花,作《泊秦淮》之隔江猶唱後庭花。

連我最喜歡的詞人姜夔也在代表作《揚州慢》里寫到: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句句穿插關於杜牧的典故。

此首《清明》可以說是篇微縮小說,有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清明時天氣多雨,「我」與牧童在路上相遇,周邊路過的羈旅之人都仿佛銷魂斷魄,此時「我」發問:哪裡有酒家呀?牧童不語,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杜牧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於無聲處聽驚雷」,寥寥幾字,深蘊極其。

為什麼「羈旅之人」會斷魂呢?清明節時,家人總會團聚掃墓,一同踏青,而羈旅之人無法完成,於是心中黯然憔悴,真如斷魂一樣。

為什麼「我」要去尋找酒家呢?因為他可能也是「羈旅之人」,尋找酒家,借酒消愁。接著,讀者的思緒也跟著「杏花村」飄渺遠去,剛才發生的一切都在雨中逐漸模糊。



這首詩是蘇軾悼念亡故妻子王弗所作。

十九歲的時候,蘇軾娶了十六歲的王弗,王弗美貌聰穎,與蘇軾恩愛至深,本來是「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然而王弗在二十七歲的芳華猝然離世,留下蘇軾孑然一身。

乙卯正月二十日,根據最近的乙卯年推算,是在春季,大概在清明前不久,因為是悼亡詞,所以也算在清明詞中。

蘇軾在宋朝的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裡,夢見了亡妻,他已經與妻子訣別十年有餘,強忍著不去思量,卻也無法忘懷。孤苦的墳塋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眉山,蘇軾沒有辦法去掃墓,去訴說心裡的淒涼痛楚。他似乎強忍著淚水道:多年不見,我已是鬢髮蒼蒼,縱然你遇見了我,也不知我是誰了。最後,蘇軾的眼淚好像忍不住了:昨晚我夢見回到家鄉,回到曾經生活過的小樓,你依然如故,在軒窗之下對鏡梳妝,容顏依舊,溫柔可人,這時,你看見了我,我們二人相對無言,只有淚水相望。在那明月之下,埋葬你的淒冷短松岡上,你依舊年年為我愁腸萬段?

這是唯一一首,我回回讀,回回都欲流淚的悼亡詞。蘇軾用情至深,幾乎字字泣血,雖然隨後他娶了妻子的堂妹王潤之,然而他對亡妻真摯深刻的愛是無法磨滅的。

每個人都要生活,續弦不是可恥的事情,難得的是把亡妻放在心間永不相忘,帶著她那一份的希望,繼續生活。刻骨銘心之情,讀者是能感受到的。比如我看《紅樓夢》,讀賈寶玉寫給晴雯的《芙蓉女兒誄》,我就體會不到晴雯的死給寶玉帶來了什麼至深之痛。



這首詩的意思是:清明佳節,正是桃李爭春時。荒蕪的野田墳冢,令人心生愁怨。春雷滾滾,喚醒飛禽走獸,充足的雨水讓郊外野原上生出柔柔綠綠的草木。

齊國的某人經常外出乞討祭祀之後的飯菜,回到家裡對驕奢的妻妾吹噓撒謊說他在做大官的朋友家吃香喝辣,而介子推卻寧可被火燒死也不再做臣子。千秋萬代來,無論是愚者還是賢人,情智高或者低,最後都不過是蓬蒿一丘。

這首詩有種「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的意味。以桃李笑,對比野鬼哭,以草木柔,對比滿蓬蒿,以虛榮客,對比高潔士,最後發:就算人有高低貴賤,但終究死後一個墳包的感嘆!遙想作者當時心境:王安石推行新政,蘇軾被打為「舊派」,而他與蘇軾交好,所以心生淒楚,才發出如此感嘆!

黃庭堅尊崇詩人杜甫,故每一字都力求精準,每一處都要用典。這首寫清明的詩,用典、對比,都使用的很好,一氣呵成,突出主題,就算思想略消極,也不妨礙是一首好詩。

在眾多清明詩詞中,為何選這首,也是因為它不單單描寫清明節氣的風物景象,還有更深的思考。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看,既然都要成為蓬蒿一丘,那麼想做什麼,就去做吧,爭取成為夢想中人,畢竟沒有人想做真正的愚人。

讀完以上幾首清明的詩詞,或許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對愛情、對人生、對生命……

總之,不要拘束我所羅列的這些詩詞,重要的是總結出自己的想法。



文章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QvlQHEBfwtFQPkdkD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