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場、燈紅酒綠的老上海,月份牌在這裡經歷了它最輝煌的歲月

2020-01-21     傳統活兒


月份牌,一種卡片式的單頁年曆,上面因印有十二個月份和節令而得名。十里洋場、燈紅酒綠的老上海,月份牌在這裡經歷了它最輝煌的歲月。


鴉片戰爭以後,國門大開,上海作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萬商雲集,洋商洋貨蜂擁而入,為了促銷產品,商人將廣告加入月份牌設計中,並隨商品贈送顧客,但是中國百姓並不喜歡這些「洋氣十足」的月份牌。為了打開銷路,商人們在一種特殊的民間傳統木刻年畫——『灶王年畫』上看到了機會。他們保持畫面不動,在四周配上精心設計的畫邊邊框,並在適當位置畫上商品及商號名稱,兩邊或下方配上中西對照年曆。


這種中西合璧的方式受到大眾的歡迎,很快,以上海灘為代表,中外商人使用畫月份牌進行商品宣傳的方式漸成風氣。


(灶王年畫)


「滬景開彩圖,中西月份牌」畫片


清光緒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883年1月25日),在《申報》頭版二條的顯要位置,以「申報館主人謹啟」的名義刊出公示,文中有:


「本館托點石齋精製華洋月份牌,准於明正初六日隨報分送,不取分文。此牌格外加工,字分紅綠二色,華歷紅字,西曆綠字,相間成文。華歷二十四節氣分列於每月之下,西人禮拜日亦挨准注於行間,最宜查驗。印以厚實潔白之外國紙,而牌之四周加印巧樣花邊,殊堪悅目。諸君或懸諸畫壁,或夾入書氈,無不相宜。」


等字樣。此後的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上海的兩家彩票行在《申報》登載發行彩票的廣告,亦都標明隨彩票附送月份牌。由此說明在清光緒年間上海灘月份牌畫的流行已蔚然成風。


真正使月份牌風靡全上海的還要屬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上海鴻福來呂宋大票行隨彩票奉送的一種『滬景開彩圖,中西月份牌』。此圖的出現,使月份牌正式擁有了姓名。從此之後,每至年底歲末、辭舊迎新之際,這種由傳統木刻年畫演繹而來的月份牌成為各類公司送給客戶的時尚禮物。



月份牌上的畫面題材豐富多樣,主要是摩登美女,也有風景名勝,同時還有古典人物、歷史故事、戲曲人物等。西施、楊貴妃、王昭君、貂蟬等古代四大美女以及舊時名伶、名模、名演員在月份牌上最為常見。上海摩登女郎在月份牌中的出現,曾經迎來了其最輝煌的一段時光。畫中的美女,個個都是瓜子臉、柳葉眉、櫻桃小嘴,身著艷麗旗袍,腳蹬高跟鞋,她們身著鮮艷華麗的時裝外套,或置身於洋房、或遊冶於公園,打高爾夫、踩腳踏車、溜冰、跳舞……一反中國婦女的傳統形象,成了當時女性競相模仿的對象。


(雙妹 廣生行月份牌)


月份牌上有了畫自然也有商家推廣的商品,大多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的香煙、火油、電池、百貨、肥皂、蚊香、布料、藥品、酒類等。老百姓在購買商品時,可以無償得到年畫,既滿足了市民對美的欣賞,又有年曆表對照,加上月份牌大都採用技術更為先進的銅板紙以膠版彩色精印,上下兩端還鑲有銅邊,上端銅邊居中穿孔,可以張掛。因此市民們自然樂於接受這樣的產品廣告宣傳,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月份牌的繪畫藝術及發行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清寒圖 鄭曼陀 河北省民俗博物館館藏)


(杭穉英月份牌原稿)


光彩耀人的月份牌的背後,少不了辛勤繪製的創作者。周慕橋、鄭曼陀、徐詠青、杭稚英、金梅生等等都是繪製月份牌畫家的傑出代表。他們接受過非常專業的美術教育,具有深厚的國畫功底,兼采西洋畫藝之精華。繪製作品數量之巨大,影響甚廣。


在這些創作者中,尤以鄭曼陀最為突出,他創造了擦筆繪畫技法。用擦筆水彩法所畫仕女含蓄文靜、格調柔和,形象逼真。1914年,鄭曼陀採用此法創作了第一幅月份牌畫《晚妝圖》,成為擦筆水彩畫法月份牌的濫觴。鄭曼陀特別注意畫人物的眼珠,使觀眾與畫中人的視線接觸時,產生「眼睛能跟人跑」的效果,因而名聲大震。不少人仿效他的畫風,由此擦筆水彩時裝美人月份牌畫成為一種流行形式。


而這種新穎的月份牌繪畫形式,除了受到當時上海市民的普遍喜愛外,還廣為發行到國內各省市和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華人中。香港深受上海月份牌畫影響,畫家關薏農仿效上海的月份牌畫而專事月份牌創作,在香港名震一時,被譽為「香港月份牌王」。



(英美煙公司月份牌)


紅顏易老,青春已逝。上世紀40年代,老上海月份牌經歷了數十年的輝煌後,隨著戰亂動盪而漸趨蕭條、沒落。然而,隨著城市建設加快,老建築舊景觀的慢慢消失,懷舊情愫復燃。走進上海的一些賓館飯店,各種舊式月份牌的複製品成為一種時尚裝飾。那些飄渺在老月份牌里的香鬢雲衫、韻致天成的淑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舊時上海商業的美麗圖騰。


作者:木子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Uu4yW8BjYh_GJGVCS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