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文化:為何只聞杜康而不見杜康,杜康酒究竟是如何釀造的?

2020-02-17     傳統活兒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官渡之戰大破袁紹,逐步統一了中國北部。這一天夜裡,曹操率大軍飲馬長江,明月皎潔,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設樂,歡宴諸將。


曹操圖片


酒酣之際,操取槊(音同朔,古代長矛)立於船頭,慷慨而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酒隨曹操的這首《短歌行》傳遍天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成為千古絕唱。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其實,早於曹操三百多年的先秦時期,先人修撰的關於世系起源一書《世本》中就有關於杜康的記載:


「少康作秫(音同術,穀物)酒。」


與曹操同一時期的許慎在《說文解字·巾部》中進一步說明:


「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歷史上,少康其人確實存在。《左傳·襄公四年》中有關於夏朝第六代天子「少康中興」的故事。


少康中興


禹建立夏朝以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繼啟之後,長子太康繼位,並因為荒淫無道、不理民事,被東夷族后羿奪取王位,后羿隨即被親信寒浞取代。


太康的侄孫相住在帝丘,又為寒浞所滅。相的兒子少康長大後,在有虞氏的幫助下,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滅掉寒浞,復興夏朝。



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展出了大量夏代青銅酒器,包括青銅爵、青銅盉(音同盒)等,這些青銅酒器已經非常精美。


二里頭青銅爵


二里頭青銅盉


從考古和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東漢·班固《漢書·張騫傳》中形容商代朝歌的奢靡生活就有:


「行賞賜,酒池肉林。」


而到了周朝,周公還頒布了《酒誥》,再三強調酗酒的壞處,勸大家少喝酒。


「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只有祭祀時才可以用酒。那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的滅亡,沒有哪個不是由飲酒過度造成的禍患。


可見,作為「酒祖」杜康,其生活年代應該不晚於夏商時期。而夏商時期的農業已經告別了原始生產狀態,穀物類的種植也非常普遍,確實也為釀造酒液提供了物質條件。


其實,關於造酒的發明者,古人另有一個可考人選,《世本》中在關於「少康造秫酒」的介紹之前,還有一句:


「辛女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


而關於如何造酒的記載,晉代因寫下頗具爭議的《徒戎論》的江統,在其另一部作品《酒誥》中有這樣的描述:


「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

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鬱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河南汝陽縣杜康河西岸的酒樹


把吃不完的穀物,放進桑樹的樹洞中儲存,結果變出氣味芬芳的液體來。由生活中的偶然契機,啟發創造發明的靈感,這倒是比較適合發明創造的規律。


至於為何最後確定由杜康為酒的發明者?這裡有一個流傳較廣的傳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臥床不起、不思飲食,召集天下名醫診治。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


結果杜康的後人獻上美酒,周平王大愈,封為貢酒。從此人們將杜康列為酒神、酒祖,立廟享祀。


陝西省白水縣杜康廟遺址


河南汝陽縣的杜康祠


杜康廟裡供的杜康雕像


但關於杜康的身份,根據不同地區的傳說,有黃帝大臣、夏代君主、漢代平民等演繹版本。哪裡是杜康的故鄉,也存在很大的爭議。


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中稱:


「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



但是,曹操作為東漢末年人物,而我國的蒸餾酒技術最早追溯卻只能到唐代。


白居易《荔枝樓對酒》中有云:


「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不知這裡的燒酒,是否就是我們現代人理解的蒸餾白酒。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描述則更加直觀明確:


「燒(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人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所以,曹操所指的杜康,卻並非我們現代人所飲用的白酒,而應該是一種古法釀造酒。


知識點解釋

釀造酒又稱發酵酒、原汁酒,是藉助酵母作用,把含澱粉和糖質原料的物質進行發酵,產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酒精含量較低,一般小於24%,如黃酒、葡萄酒等。

蒸餾酒以純糧食為原料經高溫堆積,高溫發酵,再用蒸餾的方式來濃縮酒精,提高酒度,酒精含量一般在40%以上,所以又會被稱之為烈酒。



關於杜康酒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杜康三杯醉劉伶」的故事。


「天下好酒數杜康,酒量最大數劉伶,……飲了杜康酒三杯,醉了劉伶三年整。」


劉伶醉酒圖


按我們今天飲酒的標準,西晉名士劉伶相當於喝了三杯葡萄酒就直接躺倒了,酒量也太差,估計當時也是為了襯托杜康酒的好來。所以他三年後醒來第一句話就是:「杜康好酒,好酒杜康。


三國時代的《魏略》中有一段關於曹操禁酒的描述:


「太祖禁酒,而人竊飲之,故難言酒,以白酒為賢者,清酒為聖人。」


這裡的白酒,是指未經過濾而呈白色乳狀的濁酒。


日本的未過濾米酒


而說起濁酒,在很多詩文或者古代作品當中都出現過,最令人熟悉的一句可能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的那句 「一壺濁酒喜相逢」了。


除此之外,還有陶淵明「濁酒聊可恃」,杜甫「潦倒新停濁酒杯」,范仲淹「濁酒一杯家萬里」,陸遊「濁酒一尊和淚斟」,辛棄疾「素琴濁酒喚客」


據傳,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曾任膳部員外郎、洛陽縣丞。他非常喜歡喝酒,並自稱杜康後裔,專飲杜氏家酒。


杜審言


而杜甫本人飲酒也不離祖風,曾吟:


「杜酒頻勞勸,張梨不外求。」


杜甫小像


濁酒或清酒,這應該就是杜康酒在當時的年代所應該存在的大致範圍了。



元朝的譚處端在《酹江月 題酒》中寫道:


「杜康得妙,釀三光真秀,清澄醇酎。」


「清澄醇酎」四字,說明杜康酒在當時應該是經過過濾、品質相當高的清酒了。


宋朝詩人胡仲弓在《感古十首》中有:


「杜康精酒法,陸羽修茶經。」


可以看出,在蒸餾酒成為主流之前,杜康的原釀酒在古人圈裡還是頗有知名度的。


作者:簡單一棵白菜

謝謝閱讀,如果喜歡,請留言或關注讓傳統活起來的「傳統活兒」!下篇文章我會帶著大家一起尋源杜康酒,一起探索杜康酒的前世今生。

註:文中或許存在多處考證不夠深入的地方,歡迎各位專業人士予以指正,一起討論。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NFWXnAB3uTiws8Khv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