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待在家裡的你,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焦慮。從「新型冠狀病毒」發現到現在,在時刻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不少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某種焦慮,其表現有睡不著覺、提心弔膽、總是懷疑自己生病……可事實上,比起這些焦慮情緒,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更需要的是在做好一切防護措施的同時,想辦法放鬆自己的心態、保持心情的愉悅。那麼,都有哪些方法呢?本文分享一種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待在家裡的你,如果感到焦慮,不妨這樣做,那就是「自言自語」。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認為「自言自語」是無意義的。心理學家研究卻認為,「自言自語」是消除緊張的有效方法,有利於身心健康。
還有一些人,認為「自言自語」是壞習慣,認為這樣做很容易被別人認為「腦筋有問題」。其實,不說現在的情況下,呆在家裡的人適合「自言自語」,沒有人會說你,單從心理學和健康的角度講,「自言自語」也從來都不是壞習慣,反而是安慰自己、讓自己心靈得到休息的好方法,尤其能有效緩解焦慮。
一說到「自言自語」,很多人常會想到精神病人,他們大多有這個症狀,有的是獨自講話,有的是喃喃自語,有的就像是親朋好友在在別人面前滔滔不絕。因此,當我們發現某個人旁若無人地自言自語時,便認為他在發「神經」。殊不知,正是由於這種錯誤的認知,而讓很多人錯過了一種健康地緩解焦慮情緒的方法。
事實上,「自言自語」在很多普通人中也存在,只不過他們不願意告訴別人罷了。單純的「自言自語」並非是什麼「腦子有問題」,從心理意義上講,反而是能有效緩解焦慮。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除了緩解焦慮,自言自語還可以有效地發泄心中的不滿、鬱悶、憤怒及悲傷等不良情緒,有助於消除緊張,恢復心理平衡。另外,當你感到憂慮重重時,若有機會聽聽自己的談話,不僅可以使你拓展思路,變換考慮問題的角度,還可以減少鑽牛角尖的機會。
自言自語方式和內容是靈活多樣的。從方式上說,可以念、唱、說、喊,也可以嘮叨和發牢騷;可以自問自答,也可以自我表述;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語氣和腔調。總之,堅持自言自語,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現在短視頻的流行,待在家裡的你,自言自語甚至還不愁沒有對象。
具體而言,「自言自語」有如下的作用:
一、改善睡眠。冥思苦想和各種不良情緒可導致和加重睡眠障礙,自言自語則可以終止思慮,減輕焦慮等消極情緒,從而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二、保持鎮靜。自言自語的音調,有一種使人鎮靜的作用,有一種安全感和類似人際交往的效應。
三、調整思緒。自言自語,自我大聲對話,可以調整大腦中紊亂的思緒,尤其是在緊張、勞累時。
四、緩解矛盾。對於一些個人問題,「自言自語」可以較為輕鬆地予以解決。就像對待朋友,澄清一起矛盾衝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解決,各自發表見解,在說的過程中,各種錯誤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一目了然,最後決定就比較容易了。
五、消除不良情緒。許多不良情緒如焦慮、擔心、緊張和憂慮,如果能講出來,壓在心中的石頭就會被搬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
六、改善社交能力。各種消極情緒會影響人的社交能力,使社交能力受損,質量下降。自言自語能疏泄不良情緒,使心理保持平衡,進而提高社交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qe7-G8Bgx9BqZZI3r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