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認為,馭人需用飛箝之術。也就是說,首先要揣度、分析、攻心,以便於全面了解人才的真實情況,再想辦法招納、控制和使用人才。抓住這個人的人性弱點,控制他的心,是馭人的上上之策。
三國劉備就是一位極善於攻心的梟雄。從馭人術的角度講,身為領導和管理者,都應該向劉備學一些「攻心術」,善於善於「攻心」之道,以便更好地控制和駕馭人,下屬也才會心服口服。
劉備影視形象
劉備小時候就是一個孤兒,靠編制草蓆販賣謀生。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下層平民,能夠崛起於群雄之上,成為鼎足三分的一代梟雄,他成功的秘訣之一就在於他十分懂得「攻心」之妙用,是一個非常傑出的「攻心」戰略家。
劉備招攬和駕馭下屬,重在「攻心」:他以義結關羽、張飛,同食共寢,三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所以曹操的高官厚祿、金錢美女都不能收買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張飛也始終拚命為之血戰沙場;曾兩易其主的趙雲,劉備一見便對他推心置腹,趙子龍為他的誠信所感動,從此赤膽忠心追隨他;諸葛亮因為被他三顧茅廬的濃情厚意所感動,才離開隆中為之驅馳,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關張影視形象
劉備對待百姓,也重在「攻心」:他初任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署縣事一月,與民秋毫無犯,民眾都被他感化了;他救徐州而三讓徐州,所以深得徐州百姓的愛戴;他駐軍新野,政治一新,百姓稱頌他:「新野牧,劉皇叔,到此後,民豐足。」因而取得了百姓的衷心擁護。
曹操率兵攻打劉備,劉備不敵,無奈之下,只好棄樊城奔襄陽,兩縣百姓對他不離不棄,心甘情願追隨。然而,要照顧百姓的話,部隊的行程就會大大地被拖慢,隨時有被曹軍追上的危險。有屬下勸他「棄百姓,先行為上」。劉備痛哭流涕地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後來劉備取蜀,也採取了以結民心為先的「攻心」戰略,極大地程度化解了本身的「不義」之舉。
劉備影視形象
正是因為劉備善於攻心,故不論是下屬,還是百姓,都能人心歸之,心甘情願地跟隨他,死心塌地為他效死。劉備之所以不占天時地利的情況下,與曹魏、東吳三分天下,其要旨就在於善於攻心,將「人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攻心術」,歷來為政治和軍事家所推崇。它不僅是「伐國之道」的最有效戰略,用於治軍、治國同樣如此:用於治軍,則將帥齊心,士卒誓死效忠,可以一鼓作氣,戰無不勝,功無不克;用於治國,則令人信服,民心歸順,上下一心,國定邦興。身為領導和管理者,馭人的一個核心也是掌握「攻心術」,一旦掌握,不僅僅能事半功倍,甚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全勝」。毫不誇張地說,不懂「攻心術」,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領導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