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女子為了治療灰指甲把大腳拇指甲拔掉

2019-07-24     中原健康問答

王女士有個習慣。

每天醒來時,先盯著自己的腳認真看一遍,有沒有長什麼不該長的東西。

一年前的經歷,至今仍讓她心驚肉跳。

腳趾甲床莫名變黑

去年,66歲的王女士因為右腳患灰指甲,就在當地醫院把大腳拇指甲拔掉,希望能徹底治療。

意外,就從這時開始出現了。

正常情況下,腳趾甲拔掉幾天後,甲床就會結痂,新趾甲也會在3周後慢慢開始長出來。

但王女士的甲床在創面癒合後,卻開始發黑,上面還長出一層灰黑色的軟組織,就像「發霉」一樣,間斷性地還會有點出血。不疼,也沒有膿液。

在當地醫院,醫生認為王女士是「真菌感染」,為她處理了創面,並提醒勤換藥。

轉眼3個月過去了,甲床非但沒有好起來,發黑的範圍還逐漸擴大!

王女士不安起來,在當地醫院建議下,轉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就診。

背後原因撲朔迷離

之所以選擇內分泌科,是因為王女士15年前就確診了2型糖尿病,懷疑這次病變與糖尿病足有關。除了糖尿病,她還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做過膽囊結石手術。

接診的是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呂麗芳。

由於身患2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高血壓1級、冠心病、骨質疏鬆症等多種疾病,且懷疑糖尿病足,王女士入院治療。

為了解開甲床變黑的謎團,住院第二天,醫生就為王女士進行了甲床清創,把甲床表面的灰黑色組織全部清理掉了。清理掉的組織,隨之被取走檢查。

兩天後,甲床發生了令醫生都感到驚訝的變化——灰黑色組織像燒不盡的野草,迅速地冒了出來

生長速度如此之快,這到底是什麼?需要做什麼檢查?又該怎麼治?

內分泌科糖尿病足亞專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會峰等為王女士進行了會診,並討論了各種可能性。

首先考慮真菌感染。從增生組織外觀看,的確很像真菌感染所致。但對增生組織進行鏡檢和真菌培養後,並未發現抗酸桿菌、真菌、細菌,這個推測被排除。

難道是高錳酸鉀灼傷?高錳酸鉀是一種外用消毒劑,濃度過高時會灼傷皮膚,嚴重的會導致皮膚壞死,也會發黑。但經反覆追問,王女士沒接觸過高錳酸鉀,這個推測也被排除。

再不然,是下肢血管閉塞?請來血管外科專家會診,下肢動脈寶石CT結果顯示,王女士腹主動脈下段有軟硬斑,但管腔未見明顯狹窄,這個可能性也被否定了!

真相到底在哪裡?

病理檢查捉住「真兇」

就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專家從一個病理檢查結果中,發現了蛛絲馬跡。

原來,內分泌科對於時間較長的慢性創面,都會進行創面組織病理檢查。王女士甲床上清除掉的組織,經病理檢查,發現了惡性黑色素瘤病變

至此,真相終於大白

王女士所患的是肢端黑色素瘤,屬於黑色素瘤的一種亞型,也是我國黑色素瘤中最常見的亞型。它最常見的原發部位為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部位,發現及確診並不算難。但像王女士這樣在創面上合併發生,臨床較少見到,容易誤診為真菌感染。

這種病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病情險惡,死亡率高,一旦確診應及時治療。

治療小組很快為王女士做了右拇趾遠端切除術。手術標本病理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癌細胞已經累及真皮組織。

為了明確黑色素瘤是否轉移,王女士做了全身PET-CT,幸運的是沒有發現轉移。在經腫瘤科會診後,王女士治癒出院。

2個月後,王女士在自己的右拇趾殘端內側,又發現了一個米粒大小的黑色素痣!有了前車之鑑,她立即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外科就診,考慮為黑色素瘤術後復發,再次手術,圍繞黑色腫物切除了發黑組織,術後進行了規律化療。

截至目前,王女士未再發現異常。

幾種跡象需要警惕

內分泌科張會峰主任醫師、呂麗芳主治醫師介紹,肢端黑色素瘤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不恰當的處理,有可能誘發色素痣惡變和迅速生長,如刀割、繩勒、鹽腌、雷射和冷凍等局部刺激。

糖尿病人群中,腫瘤發病率遠高於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應當常規篩查腫瘤。

對於時間較長的慢性創面,應當及時行創面組織病理檢查,排除腫瘤性病變。

肢端黑色素瘤並不少見,且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當出現肢端組織快速增生及原有痣的改變時,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警惕該病的可能。

近年來,糖尿病足發病人數逐年增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採用內科綜合治療、複雜血管介入治療、皮瓣移植、橫向骨搬移、血小板凝膠、創面負壓吸引、足底壓力測定技術等,多科協助診治糖尿病足,每年收治省內外轉診糖尿病足患百餘人,大多為複雜和危重病例,其中足底減壓技術防治糖尿病足水平國內領先。

張曉華/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QAwWGwBUcHTFCnfrO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