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聽到一個觀點。
稱,老白茶不應該是綠色的。理由是,像綠茶一樣翠綠的白茶,是用快速高溫萎凋的方法做出來的,這種白茶沒有陳化價值。
聽完我就仰天大笑三聲,出門去買烤紅薯了。
百樣米養百樣人,腦洞比銀河系還大的人多了去了,個個去較真,哪能較得過來?
市場上那麼多咖啡色做舊老白茶要消耗掉,不編幾個歪理來自圓其說,茶豈不是全砸手上了嗎?
走在路上的時候,一時意動,還是順手把這「瘋言瘋語」發給了老S。
誰知道他的電話馬上就來了。
相對我的淡定,他激動了許多,估計是特別注重自己的口碑以及自己的技術水平,容不得一星半點的汙衊。
他開口就說,這些人,整天不好好學做茶,不去提高制茶技術,就知道胡編亂造。
隔著手機我都能感覺到他的憤怒,就像寫七個半篡字的方孝儒的那種憤怒——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正就是正,不正就是不正。
對於剛正的人來說,是非曲直間,容不得一點抹黑。
好吧,為了老S難得的一次怒髮衝冠,村姑陳決定,再來講一次白茶的萎凋、白茶的顏色、以及白茶的陳化。
請原諒這是老生常談,第一千零一次的講述。
不要怪我嘮叨,怪只怪,魑魅魍魎太多了。
《2》
先來說一下白茶萎凋的溫度。
令老S憤怒的言論,說的是「快速高溫萎凋出來的白茶像綠茶一樣翠綠」。
這句話的表達方式,有點誅心。
它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
也許,確實有人研究出了快速高溫萎凋白茶的方法,也許,確實有人用快速高溫萎凋的辦法把白茶做得很綠,但是,並不是所有顏色翠綠的白茶,都是快速高溫萎凋的產物。
這個言論的表達方式,卻容易令不明真相的群眾,誤以為所有顏色翠綠的白茶,皆出自「快速高溫萎凋」。
而「快速高溫萎凋」並不是白茶的常規加工方式,並不屬於國標規定的白茶的正常加工方式,於是,這個言論就巧妙地偷換概念,將「綠色的白茶」等同於「快速高溫萎凋加工的白茶」,並給它扣上了一頂不合規的帽子。
像壓住孫悟空的五指山,壓得綠色白茶再也翻不了身。
以方便咖啡色白茶的大行其道。
從白茶的正常工藝來看,日光萎凋,在恆定的戶外溫度下萎凋,在自然的溫度下萎凋,以春茶而言,是不可能變成咖啡色的,肯定是綠白二色的,也就是仇白人士所稱的「綠色白茶」。
由此可見,綠白二色的白茶,是用正常的適宜溫度萎凋,並且是兩三天的萎凋、三四天的萎凋時長可以生成的,並非「高溫快速萎凋」的專利。
也許個別人士用高溫快速萎凋也能實現綠白二色的效果,但高超的正常萎凋,同樣能造就綠白二色的、保留下大量原汁原味養分的白茶。
故此,將綠白二色白茶,簡單粗暴等同於高溫快速萎凋白茶,並將其與不能陳化划上等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是對綠白二色白茶極大的惡意與汙衊。
其心可誅。
《3》
再來說一下白茶的陳化。
是不是所有綠白二色的白茶,都沒有陳化價值呢?
當然不是。
這種說法非常的牽強附會,並且沒有理論依據做支撐,純屬無稽之談。
一款白茶能不能轉化出更好的養分,一款白茶有沒有陳化價值,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呢?
肯定不是由它的顏色。
是由含水量、以及保留下來的內含物質的多少決定的。
也就是由工藝水平決定的。
市場上有許多未烘乾就為了搶早市拿出來銷售的白茶,它們就是綠白二色的,但它們的含水量大約在10—12%左右,是不適合陳化的。
國標規定的白茶含水量是8.5%以下,而老S通常能做到5%的含水量,而10-12%的含水量,實在是太高了,這種高含水量的白茶,在陳化過程中,身體內部含有的過多的水分會跑出來搗亂,會與其它的物質進行交換,生成一些新物質——分解掉有益的物質,生成大量無用的物質,這樣的含水量超標的白茶,才完全沒有陳化價值與陳化必要。
這樣的含水量超標的白茶,雖然外觀看上去也是綠白二色,但實際上,並沒有陳化價值。
真正具有陳化價值與轉化空間的,是另外一種綠白二色的白茶,那就是含水量達標,甚至含水量極低的白茶。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含水量低於8.5%,甚至含水量只有5%以下的白茶。
這種白茶,含水量極低,且呈綠白二色——說明在萎凋的時候溫度正常,沒有過高,也沒有過曬,只將白茶做到干就好,只將水分儘可能的驅離青葉就好。
是一種對白茶非常友好的萎凋方式。
適可而止,符合中國人的中庸之道。
這種適宜溫度與日曬之下做出來的白茶,呈綠白二色,葉片細胞中保留下大量的養分,是具有極高的陳化價值與轉化空間的優質白茶。
收藏白茶的時候選擇它們,就沒錯了。
《4》
最後,再來探討一番本文開頭那個「歪理」所提供的立論依據。
它的依據是,高溫快速萎凋出來的白茶,像綠茶一樣翠綠。
這就非常的矛盾了。
但凡做過白茶的人都知道,萎凋時,溫度過高或者陽光過曬,青葉都會變紅。
這一點,用生化的知識來解釋,就是,葉綠素極不穩定,受高溫的影響,它會迅速大量揮發。
是以,高溫萎凋後的白茶,是不會呈現綠色的——葉綠素早跑光了,只餘下葉黃素和黃咖色素,只能呈現出渥堆做舊白茶的咖啡色。
並且,經過高溫的白茶青葉,細胞內含有的大量有益物質,會大量揮發、大量消耗、大量轉化成為其它的物質,內含物質的含量會大大減少甚至消耗殆盡,營養成分的數量會大大減少。
這種茶是沒有陳化價值和轉化空間的。
重點是,高溫萎凋過的茶,它是咖啡色的。
這也從側面反證了本文開頭那個歪理的不正確性——高溫會讓青葉變紅,又怎麼可能用高溫快速萎凋的方式做出綠色的白茶呢?
簡直是吹牛不打草稿。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