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當晚秋褪盡,寒風蕭瑟。
立冬已去,小雪將至。
在二十四節氣里,小雪時節,代表著初雪將至。
初雪裹挾著寒風,一路從北往南,所到之處草木凋零,這便是小雪所帶來的天氣變化。
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轉雪。
但還達不到大雪紛飛的地步,所以,名叫「小雪」。
仿佛通過簡單的兩個字,就能浮現出雪落的畫面。
不過,對於福州的人民來說,小雪基本上是看不到雪的。
甚至於,還能在艷陽高照的冬陽里,體驗幾天秋天的尾巴。
相比南方,北方據說已經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景象了,白茫茫的一片。
在這種寒風凜冽的季節,晚上回到家,坐在窗前,看著雪花靜靜飛舞。
這時候,若能在溫暖的燈光下,煮一壺老白茶,想必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聽雪喝茶,豈不妙哉?
很多人會想到老白茶寫的那首著名詩句: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不管是賣茶的,還是喝茶的,都能用這一句,來發朋友圈,抒發心緒。
可話又說回來,老白茶是人人都會煮的嗎?
事實證明,未必如此。
老白茶固然好喝,但也有不少因為操作失誤而導致「翻車」的例子。
所以,趁此機會來說一說,如何才能煮出一壺好喝的老白茶湯?
《2》
首先,選擇適合煮的老白茶。
理論上,只要是三年以上的的白茶,都可以煮著喝。
不過,這樣的範圍就太廣了。
老白茶里包括了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還有散茶、餅茶,春茶、秋茶,等等等等。
個人建議,普通茶客煮茶,可以選擇老壽眉。
從產量上來說,壽眉的產量,本身就是白茶里最高的。
故而,它不僅可以經得起日常的消耗,也有一定的量能被保存成老茶。
從價格上來說,三年五年的壽眉,價格還算是比較親民。
如果你想喝老白茶,又擔心太貴,那可以選擇剛剛跨過「老白茶門檻」的壽眉。
在品質高的情況下,價格也相對適中。
從口感上來說,壽眉葉片的蠟質層厚實,茶梗粗壯,含有的可溶性糖和果膠物質豐富。
煮出來的茶湯,滋味甘甜,醇厚,濃郁,更符合大眾的口味。
而白毫銀針老茶,以及白牡丹老茶,量少,價格貴。
用來煮茶,難免有些浪費。
另外,老壽眉還分為散茶和餅茶,如果你想要圖方便,那就直接煮散茶即可。
而如果你喜歡喝棗香,喝豐腴的漿感,那還是更推薦煮餅茶。
不過,在喝餅茶之前,不能忽略的就是撬餅的步驟了。
《3》
其次,準備一套合適的茶具。
在家煮茶,建議用最安全、簡便的方式——電陶爐。
無煙燻,室內可用。
無炭火,使用方便。
隱患低,溫度可控。
再準備一隻玻璃壺,就可以開始煮茶了。
玻璃壺搭配電陶爐,是現如今煮茶的黃金搭檔。
玻璃壺,有利於觀察湯色,能夠隨時把握煮茶的時間和進度,便於及時關火。
倘若選擇其他材質的煮茶壺,不透明的,雖然好看,但不適合新手。
一來,清洗麻煩。
二來,很難把控時間。
除非你是煮茶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不用看,光憑感覺就能煮出一壺濃淡適宜的茶湯。
另外,電陶爐的安全係數更高,不用擔心在室內燒炭有中毒的風險。
像前兩年,由於圍爐煮茶的熱度極高,有一部分茶客在家自己操作。
學著網絡上的教程,用風爐配著陶泥的側把壺煮茶。
結果因為通風不到位,炭火燃燒不完全,導致了一氧化碳中毒,釀成悲劇。
特別是現代人對用火常識並不精通,還是用電更省事。
《4》
再次,稱出適量的茶葉。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茶友不管是泡茶還是煮茶,都不在乎精準拿捏克重。
一般是看心情,隨手抓一把。
是多是少,全憑運氣。
而這就會導致,煮出來的茶湯,並不是最好的味道。
有時太濃,有時又太淡,對於好茶而言,實在是暴殄天物。
因此,在煮茶之前,也要根據煮茶壺的容量大小,確定注水量,再稱出恰當的茶葉重量。
以容量是500毫升的茶壺為例,注水的時候,不能完全注滿。
否則,當水沸騰以後,就會不斷翻湧,從壺嘴的地方溢出來。
在沸水的高溫下,很多茶友會手忙腳亂,嚴重的情況,還會燙傷自己。
所以,注水量不能高於壺嘴的位置,500毫升的壺,注水量控制在300-400毫升即可。
那麼,相應的投茶量,是1.5克-2.5克。
具體多少,看白茶的品質,以及個人的喝茶口味。
假如你打算煮的是高山的老白茶,內含物質豐富,只要1.5克,就能煮出濃郁的滋味。
而如果白茶的品質有欠缺,則投茶量也要相應增加。
至於喝茶口味,那就要在日常喝茶的過程中,來不斷調整投茶量,最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煮茶茶水比例。
《5》
接著,把握投茶和關火的時機。
在天寒地凍的季節,大多數人會選擇直接煮干茶。
特別是在沒有供暖,而溫度又特別低的某些城市,用蓋碗泡茶,茶湯降溫的速度,時常趕不上喝茶的速度。
回過神來,湯水已經涼了。
喝進肚子裡,對腸胃有些許刺激。
還是煮茶更友好,能在相對比較長的時間裡,保持茶湯的溫度,讓自己有熱茶能喝。
而直接煮干茶,正常的流程是,先煮水,後投茶。
先將壺裡的水煮開,直到沸騰,再把提前稱好的干茶放進去,正式開始煮。
彼時,茶壺裡的水溫是相對穩定的,對茶葉的壓力也比較大。
在持續的高溫加熱下,我們會發現,湯水很快就從原本的無色,染上了淡淡的黃色。
隨後,有漸漸變濃、變深的趨勢。
而根據經驗,等到茶湯煮出來的顏色,接近赤金色、淺琥珀色的時候,就可以關火了。
若是繼續煮下去,茶葉很有可能因為煮茶時間太長,而呈現出過量的茶紅素。
不僅湯色變紅,口感也異常苦澀。
合適的投茶時機以及關火時機,是煮出一壺滋味完美的老白茶湯的精髓所在。
當然,有些老茶客會選擇冷水投茶,這就要求對投茶量和時間有著更精確的掌控,必須有豐富的經驗加持。
《6》
最後,壺裡的茶湯止沸,就可以倒出來了。
彼時,手邊隨時都會有一杯溫熱的茶湯。
喝完了,再次加水,茶葉在壺裡重新復活,沁出茶香,一遍又一遍。
作為一個典型的「閒人」,喜歡把冬天用來讀書。
即使眼下是沒有生機的氣候,但書里,四季都有。
一年就這麼過去了,時光荏苒,大河一樣奔流不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