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這麼冷,為什麼老茶客還是用蓋碗泡老白茶,煮茶不暖嗎?

2023-11-23     小陳茶事

原標題:冬天這麼冷,為什麼老茶客還是用蓋碗泡老白茶,煮茶不暖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人民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天晚上的直播間,有位茶友現場拍下一餅2016白牡丹餅後。

留下一個提問:「這茶拿回去能煮茶嗎?」

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能煮。

畢竟,那可是貨真價實的7年陳老白茶。

還是陳化狀態極佳,嚴格按照三層包裝,儲存在標準倉庫內的。

拆開包裝,剝掉最內層的餅紙時,馥郁甘香透紙而出。

那股有別於老壽眉餅的清晰純粹藥香,盈然而出。

等實際泡開後,在沸水煥發下,得出來的茶味更是鮮、甘、醇、柔。

冬日裡,喝上一餅潤澤感極佳的老牡丹餅,是非常愜意滋潤的事。

不過,底下也接連有熱心茶客回復。

「先泡後煮更好吧。」

「這麼高等級的白牡丹,直接煮著喝可惜了。」

話說,這又是因為什麼?

冬天喝白茶,究竟是煮茶好,還是泡茶好?

從個人喝茶習慣,會投票給泡茶(常規蓋碗泡法)。

不論何時何地,蓋碗逐道沖泡才是經典不過時的做法。

《2》

同樣是喝茶,蓋碗沖泡優於煮茶。

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與湯感表現息息相關。

白瓷蓋碗沖泡法,茶水比例搭配更顯巧思。

通行慣例的茶水比,大致是1:20。

常規110毫升標準白瓷蓋碗,投入5克白茶干茶,茶味正好。

不過,此處要補充個例情況。

對待那些超過7年陳的高山白茶,單泡投茶量可酌情減少0.5-1克。

陳化到位,內在茶味轉化良好,茶味豐沛,內勁不俗的優質老茶,如果照常放足量進去泡,得出來的茶湯質感很「勁」。

若不是喝茶多年的老茶客,未必能順利駕馭!

總之在精緻的茶水配比下,蓋碗沖泡老白茶,茶湯質感非凡。

前6沖、7沖泡茶時,即便沸水剛衝進去,立馬就倒出茶湯,分離茶水。

將茶湯分入主人杯中,舉杯輕輕搖晃,湯麵透亮微漾,飄散著縷縷甘香。

啜一口,茶味醇到極致,綿柔帶勁,湯中的蜜韻與藥香,從舌面一直鋪陳到喉間。

待咽下茶湯後的那一瞬,回甘陣陣襲來,滿口甘香,似春風化雨,甘澤生津。

相比之下,煮茶的茶湯質感,略遜一分。

因為,煮茶期間,茶水比例歷來讓不少茶友感到頭疼。

如果自家的玻璃煮茶壺,壺身帶有刻度表。

那麼,煮一壺400毫升的茶水,投入2-2.5克干茶就已足夠。

要是不帶水位刻度線,只能憑經驗估量。

注水線不要高出壺嘴,以免得煮開燒沸後溢出。

但不管怎麼看,煮茶的茶水配比,不如蓋碗搭配精緻。

畢竟,冬日煮茶,僅需少量干茶就足夠煮出一大鍋熱湯。

投茶量太多反而壞事,會讓煮出來的茶湯濃苦不好喝。

但在「茶少水多」的前提下,即便能確保最終的茶味濃淡適中,但在茶湯厚度上,很難達到極致醇厚綿柔的質感,湯中的細滑漿感,略有遜色。

舉個例子,蓋碗泡茶喝,像小鍋小灶燒出來的精緻飯菜。

而煮出一大壺熱茶消遣,成了燒大鍋飯,直接「一鍋出」。

為了享受到極致好滋味,肯定是蓋碗逐次沖泡,更占優勢!

《3》

蓋碗泡茶,茶香層次更佳。

白瓷蓋碗沖泡出湯,能全方位無死角的展示老白茶的香氣。

燙碗燙杯後,趁熱投入干茶。

輕搖蓋碗,快速震盪激發出干茶香氣,揭開一角就能盡情聞香欣賞。

到了正式沖泡環節,沸水沖入蓋碗後,立馬合蓋出湯。

當干茶與沸水直接「打照面」後,會不斷激發出縷縷上揚的香霧。

攜帶無數茶香分子的熱蒸汽,被蓋子大量攔截。

倒出茶湯後,趁熱揭蓋聞,滿是馥郁馨香。

連續泡茶多次,將這泡老白茶徹底泡淡後,觀察分辨葉底。

倉儲到位的老白茶,哪怕是涼透的葉底,照樣不會出現半點倉味悶味。

而是保留著清晰的粽葉香、藥香、木質香等草木類沉穩幽香,冷香怡然,半分不減。

反觀煮茶喝,聞香過程沒有這麼細緻。

至少,在煮茶加熱期間,蓋子溫度很高。

萬萬不能直接揭開蓋,湊近聞香。

哪怕是先煮水,等水面加熱冒泡再揭蓋投茶,也要做全防燙措施。

以免得一揭開壺蓋,立馬被滾燙的熱蒸汽熏燙傷手。

雖然,將干茶投入煮茶壺後,擁抱持續升溫的滾沸熱湯,能最大限量激發出內在茶香。

一時間,以煮茶壺為圓心,四周範圍都盈滿甘香。

冬日氣寒,這種暖香縈繞的氛圍,頗為令人舒懷。

但茶友們要考慮到這點,煮茶喝,大多是「聞著香」。

反覆滾沸的茶湯,內部積累的芳香分子,早早飄散到空氣中。

最終剩餘在熱湯當中的「落水香」,數量有限。

喝茶啜湯,當茶湯喝進嘴巴後,明顯沒有泡出來的那般香滑細潤感!

雖說,優質老茶不論泡,還是煮,飲茶後的回甘生津都很出色。

但那股極致愜意的滿口余香,回甘生香體驗,沒法從煮茶里得到滿足。

為了喝到甘香與醇厚兼備的美妙茶湯,泡茶更占優勢!

《4》

最後,聊一點喝茶現狀。

進入正題前,想向大家做一項簡單調查。

「平日喝茶,是獨處細品多?還是約人一塊喝茶的經歷多?」

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前者。

品茶喜靜,獨處放鬆時,有茶相伴更好。

既如此,在場喝茶人數不多的時候,煮茶遠不如蓋碗沖泡好。

因為,煮茶的前期準備較繁瑣。

需要找出煮茶爐、煮茶壺,如果是傳統的炭爐煮茶,還得先將炭火支起來。

因為,單人煮茶,很難控制煮茶量。

一次性煮出滿滿一大壺熱茶,操作倒是方便。

燒開煮好後,放在電陶爐上加熱保溫,不然晾涼徹底降溫後沒法喝。

但待在壺內的茶湯,如果放了好幾個小時,自己還是遲遲沒喝完。

那麼,一直待在爐面保溫的熱茶,且不說耗電問題。

光是反覆加熱,持續保溫,容易破壞茶湯的鮮醇清新度。

最終喝到的風味,遠不如蓋碗簡單隨手衝出來的一道熱茶好!

蓋碗泡茶喝,只需燒開一壺水,就能著手沖泡。

現泡現飲,嘗湯感受時,香氣滋味更優!

《5》

不可否認,冬天喝老白茶,煮茶喝頗為流行。

小雪時節,北方不少地方,早已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初雪。

冬天氣寒,朔風凜凜。

待在溫暖的室內,煮上一壺暖心熱茶是很多人的應季喝茶剛需。

但冬天煮老白茶,思路可以稍微靈活些。

煮茶,不必強調直接煮干茶。

先照常用蓋碗沖泡,泡過6沖、7沖後。

再開啟一泡好茶的「第二春」,放進煮茶壺內,加入清水一起煮開。

藉助煮茶的高溫,讓剩餘茶味大量匯成一壺甘潤香湯。

先沖泡,後煮葉底。

「一茶兩用」的飲茶方子,很適合這個季節。

白茶江湖內,超過5年的、用料精緻的、貨真價實的老白茶,市面上並不多見。

早些年的存量,喝掉一餅,少掉一餅。

不可能像變戲法那樣,憑空變出幾十箱7年陳老牡丹餅的庫存。

所以,對待這般難得的好茶,喝茶時最好「物盡其用」。

比起一壺煮開,細水長流的逐道沖泡細品,更能詮釋完整的細膩茶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d5d290b949042928b712bc331ea0b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