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是不是比泡茶來得更有味道?六大茶類里,什麼茶煮著更好喝?

2023-11-19     小陳茶事

原標題:煮茶是不是比泡茶來得更有味道?六大茶類里,什麼茶煮著更好喝?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天,李麻花在看女明星走紅毯。

各種華麗的高定禮服,精緻的妝容髮型,高冷御姐風,冷淡中性風、霸氣女王風……

爭奇鬥豔,讓人大飽眼福。

但沒想到,這廝蹦出來的一句話是:

她們難道不冷嗎?

說不冷,那肯定是假的,如今北方的溫度已經低於0℃,即使是南方,也平均只有十幾度。

薄薄的一片衣服,根本抗不了凍。

不過,這或許就是女明星的自我修養吧,不僅要扛得住冷,還得自身身體本能反應不能太明顯。

而普通人,在這樣的天氣里,都會選擇窩在家裡。

靠近窗戶,曬曬太陽,再煮一壺茶。

秋冬季節,煮茶是剛需。

特別是對於南方的茶客而言,室內溫度不高,假如用蓋碗泡茶,那麼茶湯倒出來後,沒有及時喝掉,很容易就徹底涼掉了。

人未走,茶已涼。

喝涼掉的茶湯,雖然口感柔滑,但進到胃裡卻不太舒服。

除非是另外準備一個保溫墊,讓公道杯里的茶湯,從頭到尾,保持恆溫。

而除此之外最好的選擇,便是煮茶了。

《2》

煮一壺茶,等它止沸以後,可以繼續放在爐上。

爐上的溫度,會讓茶湯繼續保溫,隨時倒出來喝,都是熱的。

喝完了,也沒關係,加水,開爐,再重新加熱一次,茶湯就溫熱了,又可以喝了。

所以,這種解放雙手的「懶人式」喝茶法,受到了大江南北茶友的喜愛。

凍手凍腳的冬天,偶爾想偷懶,就煮茶吧。

李麻花最近也在煮茶,但她比較節省,煮的是老白茶碎末。

將平時那些撬得太碎的茶渣,統一收集起來,裝在植物纖維的茶包里。

放進壺裡,高溫煮沸。

簡簡單單,亦有好茶喝。

正當我們在享受藥香、陳香、粽葉香充斥著整個房間時,有茶友來提問。

他問:煮茶是不是比泡茶更有味道,更適合重口味的喝茶人群?那什麼茶煮著比較好喝呢?

從這個問題里,村姑陳可以解讀出,茶友所說的「重口味喝茶人群」,應該包括他自己。

故而,才要尋找一個能得到更濃郁茶味的方式。

從理論上,泡茶和煮茶的確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在水溫的變化上。

泡茶過程中,在我們剛剛提起水壺,準備注水時,裡面的水溫度最高,你還能聽到裡面發出水在滾動的聲音。

彼時,水溫高,對茶葉的壓力也大。

但從注入開始,水溫便一直在下降。

從注水,到出湯,再到分湯,溫度直線下降。

因此,物質的釋放,是均勻有序的,只要堅持快出水,7-8秒內倒出茶湯,就能泡出濃淡適宜,清新爽口的滋味。

反觀煮茶,在前期,會有一個相對漫長的等待過程。

也就是等水從常溫,到微微冒泡泡,再到徹底沸騰。

沸騰以後,把干茶投進水裡,這時候水溫處在一個持續的高溫狀態,無限接近於100℃。

可想而知,持續的沸騰,高溫對茶葉的壓力,也是不間斷的。

假設同樣的投茶量,煮出來的茶味,必定是比泡出來的更濃。

即使煮茶的水更多,泡茶的水更少,可因為水溫的變化不同,對茶葉的壓力不同,最終導致茶味的呈現不同。

《3》

正因如此,煮茶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細節要處理。

比如,茶水比例。

以煮老白茶為例,一個500毫升容量的玻璃壺,只能裝300-400毫升水。

還要考慮到,水沸騰以後,如果茶壺太滿,茶湯會有溢出來的風險。

所以,如果沒有特別註明,最高水位線一般是在壺嘴以下的位置。

投茶量,1.5克-2.5克。

以親身經驗來看,品質好的高山白茶,內含物質充足,尤其是老白茶,無需投茶太多。

1.5克左右,就能煮出一壺口感醇厚的茶湯了。

並且,喝完以後,繼續加水,還能煮上三、四壺,完全能滿足一天所需的喝茶量。

這也從側面證明,好茶雖然價格貴,但更耐喝,更省茶。

又比如,煮茶的時間。

前面提到,當水沸騰以後,壺內的溫度是很高的。

茶葉投進去,就與持續保持高溫狀態的水,不斷接觸、浸潤,釋放物質。

假如煮茶時間太長,茶葉就會被激發出過量的茶味物質,包括茶多酚和咖啡鹼這類會帶來苦澀的物質。

同時,在暴力狂煮之下,白茶的葉片,也會在持續高溫下,變色,生成大量茶紅素。

最後,你將得到一杯鐵鏽色的紅湯,看起來可怕,喝起來更是濃釅苦澀。

還比如,關火的時機。

想要茶葉煮得好喝,關火時機很重要。

有些茶友,就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關火,停止煮茶,錯過了最佳時機,從而煮出濃苦的茶湯來。

其實,這個時機,沒有固定,應該視具體情況來定。

在煮第一壺茶湯時,正常來說,是先煮水,後投茶。

干茶投進去以後,我們會看到,茶湯在慢慢變色,從原來的透明無色,漸漸呈現出淺黃色、赤金色。

並且,茶湯又開始重新沸騰了。

這時候,就是關火的最佳時機了。

關火以後,靠著爐上的餘溫,茶湯依然還是有溫度的,水對茶葉的壓力也沒有完全消失。

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茶湯味道太淡的問題。

千萬不要因為「貪心」,想要把茶味煮得更濃一些,就延長時間,暴力煮茶。

要知道,身體攝入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是沒有好處的,反而壞處大一堆。

合理飲茶,才能補益身體。

《4》

最後再來簡單說一說,什麼樣的茶適合煮?

首先,排除綠茶、清香型鐵觀音,以及新白茶。

這類茶,它們不管是用玻璃杯泡,還是蓋碗泡,都有一個類似的地方——口感鮮爽。

茶湯入口以後,就像是一陣春風拂面,宜人舒爽。

因為發酵程度低,體內含有的天然物質太多了,更適合泡著喝,而不建議煮。

煮完以後,大機率會得到一壺深黃濃綠的茶湯,破壞了原本的美好。

其次,有年份的茶,如老白茶、老熟普,可以考慮煮茶。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好奇,為啥新白茶不能煮,老白茶又能了?

這是因為,白茶是不炒不揉不殺青的茶類,工藝簡樸,通過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會不斷地將原本刺激性的物質,轉化得更加柔和。

特別是三年以上的老白茶,已經陳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便也擁有了適合煮著喝的特徵,只要控制好茶水比例,以及煮茶時間,就能煮出醇厚飽滿的茶湯。

最後是,岩茶、紅茶,可以看情況煮。

正常來說,還是更提倡用功夫茶泡法,去體會茶湯里香氣滋味的層次變化。

泡完以後的葉底,如果捨不得直接扔掉,還可以再煮一兩壺,不浪費養分,物盡其用。

《5》

煮茶,是一件讓人感到愜意的事。

一本詩集,一碟綠豆糕,一隻主人杯,一壺老白茶。

伴著冬日暖陽,便能悠閒地度過大半天。

凍手凍腳,不想泡茶,那煮茶便是。

只不過,和沖泡一樣,想要煮出好喝的茶湯,細節不能忘。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d9cb7d188e7fc4b508e58267e7bac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