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低價」這半年,京東業績超出預期|公司觀察

2023-08-17     巴倫周刊

原標題:「重啟低價」這半年,京東業績超出預期|公司觀察

京東「低價」戰略成果,已經體現在二季報中。

「今年二季度,得益於持續優化的業務結構,以及領先的供應鏈能力,京東取得穩健的財務和經營表現。」在8月16日發布的2023年二季度財報中,許冉以京東集團(JD.O;9618.HK)新任CEO的身份表示。

作為「百億補貼」上線後首個完整季度數據,京東二季度收入為人民幣2879億元(397億美元),同比增長7.6%;凈利潤(Non-GAAP)為86億元(12億美元),同比增長31.9%——兩項指標均超出市場預期。凈利潤率為3.0%,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分板塊來看,核心零售業務同比增長4.9%至2532.8億元,物流業務同比增長31.2%至410.33億元。此外,快遞業務達達收入實現增長,新業務收入有所回落。

京東2023/2022二季度各板塊收入

來源:公司財報

製圖:《巴倫周刊》中文版

截至8月17日收盤,京東港股股價報138.6港元,總市值4407億港元,市盈率(TTM)為19;美股股價為34.88美元,總市值554億美元。

財報發布前,多家國內外券商給出京東正面評級。天風證券在7月20日研報中指出,由於短期核心品類的居民消費需求釋放,以及品類調整帶來的影響減弱,給予公司2023年22.2倍市盈率,目標價為226港元,維持「買入」。

除了上述研報提到的消費需求向好,京東今年著力推進的「百億補貼」等低價戰略,同樣是其業績增長的驅動力。更重要的是,「低價」並未擠壓集團的利潤空間。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在消費市場回暖的大環境下,京東代表的頭部電商平台正爆發出強大的增長潛力。同時,憑藉供應鏈和高質量服務的能力,京東打出「低價」策略得以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進一步拉昇平台銷量和業績增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重啟低價」成效初顯

在提振擴大消費等政策激勵下,中國消費市場逐漸步入復甦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全國網上零售總額達71621億元,同比增長13.1%。

另一方面,面對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消退,電商平台走向存量競爭時代。為了抓住消費回暖機遇、挖掘更多存量用戶,力推「低價」、深入下沉市場,成為各大電商的布局重點。

對京東而言,「低價」不是轉變,而是重啟。2022年底,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指出:「低價是我們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為集團定下了「重啟低價」的基調。

「京東已經讓一些消費者有了越來越貴的印象,需要重拾低價策略、回歸用戶,要千方百計地通過供應鏈的效率提升把價格降下來,把服務提上去。」劉強東稱。

為此,今年3月,京東正式推出「百億補貼」,自營商家和三方商家都將參與全網比價,只要商品池內產品價格高於外部平台,就實行賠付;4月,京東「同品跟賣」功能上線,為價格優勢更明顯的商品,提供更高的曝光流量和更靠前的排位。

這一舉措恰好踩准了618大促的時間點,京東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京東「618」增速超預期,新增趨勢品類1200多個,參與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達到3月的10倍以上。「一鍵價保」被點擊超過6.6億次。

在線下,618期間,東莞及昆明京東MALL,成都、唐山、蘇州、南京等11座城市13家京東城市旗艦店相繼開業。此外,京東家電專賣店拓展了724家下沉市場門店。隨著「低價」策略推進,京東有望繼續滲透低線城市用戶。

以「百億補貼」和618為契機,二季度,京東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商品收入同比增長11.4%,核心品類優勢進一步加強。「百億補貼對用戶的購物頻次,跨品類的購物都有積極帶動,同時對新用戶特別是低頻用戶激活有比較大的拉升作用。」京東表示。

擴張商品品類及門店規模的同時,京東零售報告期內的利潤率達到3.2%,整體保持穩定。國海證券7月23日發布研報指出,京東零售圍繞供給端進行品類策略調整,得益於營銷端有效控制及百億補貼對利潤影響可控,預計長期利潤率穩中向好。

「低價」背後的降本增效

在不犧牲上游品牌商和製造商利潤的前提下,「低價」策略能夠聚攏用戶、提升銷量,背後是京東依託供應鏈能力,帶來的成本把控、效率提升和體驗優化。也就是說,「低價」並非硬性目的,而是降本增效帶來的自然結果。

劉強東此前坦言,如果一味只追求低價,短期競爭可能有效,但長期對整個行業是有害的,最終會導致品牌利潤下降、失去創新資金甚至倒閉。

今年4月,京東對各個業務線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其中,京東零售原事業群均變更為事業部,精簡了管理層級;京東物流則成立了供應鏈、快遞、快運、國際業務等四大獨立事業部,將銷售、產品、運營等職能部門併入,進一步提升溝通和運營效率。

同時,京東持續打造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截至二季度末,集團供應鏈基礎設施資產規模達到1408億元,同比增長24%;物流運營超過1600個倉庫,倉儲網絡總管理面積超過3200萬平方米。

反映在二季報中,在自營商品SKU(最小存貨單位)達到千萬級的基礎上,京東庫存周轉天數繼續保持著31.7天的全球領先水平;履約費用率也從去年二季度的6.1%降至今年同期的5.8%。

降本增效不止適用於企業本身。近幾年來,京東憑藉「自營商品+自建物流」的打法,快速建立起品質與服務的護城河,但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供應鏈的規模效應。為了推進「低價」策略,京東選擇開放生態給更多三方商家,以實現更加長久的生意增長。

今年1月,京東啟動「春曉計劃」,通過「0元試運營」、超2400元「新店大禮包」、5000元新商家廣告金獎勵等12項扶持舉措,吸引商家的入駐和成長;4月,京東推出「減負增收」計劃,幫助商家平均降低30%的運營成本。

報告期內,平台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速達417%,較一季度增速(240%)進一步提升;截至二季度末,在京東運營的有效商家數量同比增速超三位數。

「第三方商家數量達到歷史新高。這一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在開放生態建設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更優性價比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商品選擇。」許冉表示。

整體來看,京東依託強大的供應鏈優勢,為自營業務和三方商家降本增效,進而提升商品性價比和服務能力,最終在保證「低價」的同時優化用戶體驗,實現三方共贏。這一模式的成果已經體現在二季報中,市場也將期待京東下半年的成績單。

文 |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扶蘇

編輯 | 喻舟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e754789d1daec735f229b7995f2ad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