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和朋友一起喝茶時,他分享了一個細節。
他發現,貴的茶具也有貴的道理。
三年前,差不多是同一時間,他入了兩款不同蓋碗。
一個是買茶時,商家贈送的白瓷蓋碗,日常使用倒是輕便,但目測價格不會太名貴。
一個是在景德鎮旅遊時,忍不住入手的青花蓋碗,容量大小也合適,泡茶時也順手。
本以為,後面那個貴很多的景德鎮青花蓋碗,只是勝在美觀,泡茶用起來好像都差不多。
但分別用了一段時間後,漸漸發現差距。
那個贈品便宜蓋碗,用了超過半年後,碗底微微有些泛黃變色。
每次泡完岩茶、紅茶等湯色偏深的茶葉後,哪怕當天就及時清洗,還是容易留下一圈茶漬,需要多擦幾遍才幹凈。
景德鎮買來的那個蓋碗,洗的時候隨便一衝都很乾凈。
每次泡茶過後,很少會留下茶漬。
能不能說說看,這到底是為什麼?
如果沒猜錯,是因為景德鎮買來的那個青花蓋碗,燒成溫度更高,釉面更緊密,茶漬不容易滲透,更容易清洗。
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不論放到什麼時候,都是說得通的。
當今茶圈裡,蓋碗的普及率很高。
不過,很多茶友在泡茶多年後,依舊想不明白,不同價格的蓋碗到底差在哪裡?蓋碗應該怎麼選才好用?便宜蓋碗到底能不能用?
今天這篇,不妨一次性大匯總。
《2》
一、同樣都是純白蓋碗,為什麼價格差距這麼大?
判斷瓷器好壞,離不開這些要素。
包括器型、泥料、釉料、畫工、燒成溫度等。
即便從外觀上,純白樣式的蓋碗,模樣普通,也沒有描花繪畫,不存在畫工技藝高低。
但其它方面的衡量,同樣少不了。
哪怕看起來都是白瓷,細分下,泥料選擇有白泥、高白泥、羊脂玉泥、骨瓷等各式分類。
用料不同,成本不同,價格當然有差距。
器型製作上,考慮到今時今日的人工成本,技術嫻熟的老師傅用手工拉坯塑形的蓋碗,顯然比流水線用機器倒模製出來的更具欣賞性,造型更端正。
同時,手工拉坯製成的蓋碗,碗身更輕薄輕便,從底足到碗口邊緣,瓷胎厚薄自然均勻過渡,使用手感更舒適。
釉料方面,上釉是否厚薄均勻,兼顧到位。
還是說入窯燒制後,出現縮釉、缺釉等缺陷,也能明顯拉開定價差距。
選蓋碗,有條件的話選高溫燒成更好。
高溫燒成的白瓷蓋碗,質地更緊密,更經久耐用。
只不過,高溫燒制的陶瓷製品,成品率不如低溫瓷。
算上成品率,泥料好的、施釉均勻的、器型端正的、高溫燒成的白瓷蓋碗,細微之處,盡顯不同,價格自然不會廉價到個位數一個。
《3》
二、老茶客為什麼都愛用基礎款白瓷蓋碗?
因為基礎款式,風格百搭。
不論是什麼風格的茶席,都能完美兼容。
作為基礎常見款,簡簡單單,素雅質樸。 也比較耐看。
相對其餘釉色的蓋碗,白瓷蓋碗相對價格親民。
哪怕百元以內,也能買到泥料不錯的蓋碗。
因為價位親民,入手門檻低。
日常泡茶,不管是什麼茶,白瓷蓋碗都算萬能沖泡神器。
溫杯、投茶、注水、沖泡。
只要及時分離茶水,就能享用到一款好茶的本真滋味。
最後,還不存在一壺一茶的麻煩要求,只要泡茶後及時清洗。
備上一個白瓷蓋碗後,不管白茶、紅茶、岩茶、鐵觀音、花茶、綠茶、單叢等,泡茶統統不在話下。
《4》
三、 便宜蓋碗能用嗎?
很多茶友的印象里,便宜茶具能不能用,要看具體材質。
像陶瓷和玻璃材質的,哪怕價格再低,也不妨礙使用。
反正,它們的材質都很安全穩定。
換成其它茶具,情況則說。
外面很多標價便宜的保溫杯,十幾塊一個,但沒法保障裡面的不鏽鋼內膽是食品專用級,千萬別隨便用。
幾十塊一個的紫砂壺,不存在撿漏可能,價位這麼低,泥料真實性沒保障,最好別用。
便宜的鐵壺、銅壺、銀壺等,同樣如此,很難確保裡面沒有任何雜質摻雜,穩妥起見,能不用就不用。
不過,陶瓷類茶具在使用前,也要謹慎避雷。
像釉上彩圖案的蓋碗,定價雖然便宜,但不耐用。
當你伸向碗身內壁,觸摸到花紋凹凸不平的時候,這樣的蓋碗最好別用。
萬一泡茶使用期間,出現個別碎屑脫落,混入茶湯內,怎能讓人安心喝茶?
另外,買茶具時,也要當心瑕疵、殘次品。
如果僅僅因為,碗身表面有小黑點、或者是因為泥料內含有個別砂礫雜質,影響整體美觀。
那麼,只要個人不介意,也不影響使用體驗。
但要是,碗身已經出現明顯裂縫缺口。
這種嚴重瑕疵的蓋碗,以防萬一,最好別用!
《5》
四、蓋碗是買三才好,還是二才好?
這不用糾結,都可以選。
二才與三才之間的區別,只不過是底托的有無。
三才蓋碗,包括蓋子、碗身、底托。
二才蓋碗,只有蓋與碗,相當於傳統蓋碗的減配版。
過去流行喝蓋碗茶,最早在發明蓋碗時,目的不是沖泡,而是直接喝茶。
那時候的蓋碗,相當於多了蓋的玻璃杯泡茶,持蓋將浮起在湯麵的茶葉一擋,單手扶著底托隔熱,就能順利喝到茶湯。
發展到現在,蓋碗的主流用法是沖泡。
現代生活里,泡功夫茶,二才蓋碗的運用範圍更廣。
因為,已經有了專門的茶盤,去承托茶具。
泡茶之前,蓋碗、公道杯、小茶杯等,都可以放在茶盤上。
在用於茶盤「托底」前提下,再加上蓋碗本身自帶的底托,反而顯得重複累贅。
將底托撤掉,更顯清爽。
閒置不用的底托,如果大小合適,還可以留下來另做他用。
比如,當成杯墊來用,也很不錯。
《6》
適合泡茶的蓋碗,選起來不複雜。
關鍵是自己用起來的體驗感。
上手一試,答案便知。
通常,選容量大的,不如選容量適中的。
選碗身厚實笨重的,不如選輕薄適宜的。
選造型窄口窄肚的,不如整體寬口大肚的。
標準容量110毫升的白瓷蓋碗,駕馭難度更低。
不必擔心自己的手指不夠長,手腕力氣不足,導致拿不穩。
碗壁輕薄一些的蓋碗,散熱更快,泡茶使用更不容易燙到手。
最後,選模樣敦實的大肚子蓋碗,包容性更強。
哪怕遇上干茶蓬鬆的壽眉散茶、老叢水仙、老叢紅茶等,也能完美容納。
這些細微之處,只要親自試過,不難選出答案。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