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的陽光,透過窗簾灑進房間。
一夜好眠,睡到自然醒,是該起床的時候了。
打電話給李麻花,說今天要出去辦事,叫她早點過來接我。
按照慣例,這時候,她已經晨跑結束了。
秋天的清晨,最適合穿著薄衫,感受戶外的陣陣涼意。
上星期,李麻花把她的愛車送去4S店保養。
於是,又愛上了騎行。
騎著那輛被她擱置了很久,但價格卻不便宜的卡拉恰(李麻花:是山地車!!),大長腿一蹬,便穿梭在虎糾的大街小巷。
那畫面,回頭率100%。
天高氣爽的季節,很適合戶外活動,爬山野營,圍爐煮茶。
說起來,最近有很多茶友來諮詢白茶餅的問題。
大抵是因為,棗香濃郁、花香悠長的老壽眉餅,和秋日很搭吧。
茶友問:「白茶餅買回家,需不需要像熟普一樣,喝之前撬開放在紫砂罐里醒茶呢?」
很顯然,這位茶友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
把以往喝熟普餅的習慣和方式,直接套用在了白茶餅身上,肯定是不對的。
《2》
很多年前,村姑陳還不知道何為「醒茶」。
只是看一位喝普洱茶的朋友,把茶葉撬出來以後,先不喝,而是放在一邊的紫砂罐里。
當時覺得很奇怪,這是在幹嘛?
甚至還懷疑,難道是不捨得給我泡茶喝?
後來對方看出了我眼神里的好奇,解釋說,我這是在醒茶。
原話大概是:
「因為熟普有渥堆的工藝,加上這是老茶,陳了很多年了。提前醒茶,可以喚醒老茶的活性,消散雜味,使茶更加適口。」
朋友還給我科普,醒茶有不同方式,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干醒法,一種是濕醒法。
像放在紫砂罐里,利用紫砂材質的透氣性來讓普洱茶自然甦醒,這就是干醒。
而如果是用水及一定的溫度,讓茶葉舒展,充分甦醒,便是濕醒了。
區別就是,一個沒有遇水,而另一個要沾水。
於是,當時剛剛入行的村姑陳,第一次對醒茶有了深刻的認識。
回去以後思考了很久,為什麼在福建地區,幾乎聽不到「醒茶」一說呢?
或許是因為,產自福建的茶葉,根本就不需要醒茶。
比如福鼎白茶、武夷岩茶、桐木紅茶等,在原料乾淨、品質優秀的前提下,連洗茶都不需要,又何必醒茶呢?
因此,我們這裡的茶客,便是按照自己的日常習慣來泡茶。
其實,當你對一款茶足夠了解,就會知道,什麼樣的沖泡方式,是最適合它,最能把它的原汁原味展現出來的。
另外,過去的福鼎白茶,大多是以散茶形態存在的。
直到白茶餅出現,眾人覺得很新奇,這壓成餅的白茶該怎么喝呢?
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緊壓茶界的老前輩,普洱熟茶。
並且,將熟普的沖泡習慣,認作是所有緊壓茶的沖泡標準。
誤以為所有的緊壓茶,都需要醒茶,來喚醒茶葉,更好地釋放香氣和滋味。
實際上,白茶餅和熟普餅,從原料、工藝再到倉儲環境,都截然不同。
比如,白茶沒有渥堆,製作過程簡樸,以萎凋和乾燥為主。
既然沒有渥堆,也就更不存在渥堆味,那醒茶便失去了意義。
《3》
醒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葉從沉睡的狀態中喚醒。
那麼在此之前,要考慮一個問題,茶葉真的睡著了嗎?
對於壓成餅或者壓成磚的熟普來說,或許的確如此。
為了得到濃醇的滋味,通常壓得非常緊實,嚴絲合縫。
這就導致,在陳化了多年以後,普洱的緊壓茶,不僅睡著了,還睡得很沉。
若是不醒茶,前幾沖的茶湯里,可能會有很明顯的陳味雜味,而真正的風味,無法展現。
白茶餅在儲存的過程中,也在睡覺。
但相比之下,它睡得不沉,是淺睡眠狀態。
主要原因是,它壓的時候不像普洱茶壓得那麼緊實,一絲空隙也無。
當我們拿到一塊白茶餅,尤其是壽眉餅,從側面看過去,能發現明顯堆疊的痕跡。
就像千層餅的紋路一樣,層層疊疊。
由於壽眉有芽、有葉、有梗,茶梗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增大了葉片彼此間的縫隙。
故而,白茶餅便不會像普洱茶那般,堅硬牢固。
品質正常的白茶餅,應該是鬆緊適宜的。
這樣更有利於未來的陳化,在密封的紙箱裡,微弱的氧分子可以穿梭在茶餅的內部和外部,讓內外都得到良好的轉化。
即使是壓在最裡面的部分,同樣能轉化出美妙的香氣和滋味。
所以,當我們在喝白茶餅的時候,不用想著如何醒茶。
一方面,白茶清新乾爽,香氣天然;另一方面,轉化進度順利,暗暗修煉。
整個過程,人家都很清醒,精神頭特別好,不必勞煩各位再去醒茶了。
《4》
白茶餅醒茶以後,會出現什麼情況?
眾所周知,儲存白茶的條件是,密封、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這就意味著,想要存出好白茶,必須避開水汽、高溫、光照、異味等干擾因素。
從白茶加工完成,到用三層包裝法,再密封,離牆離地,放在濕度低乾燥的地方。
種種細節,都在暗示,白茶要講究「干」。
任何多餘的水分,都要千方百計地躲開。
那麼,當我們把白茶餅提前撬出來醒茶,暴露在空氣中,它會如何呢?
是的,乾燥的茶葉,會利用自己的吸附性,大量地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子。
並且,讓原本撲鼻的香氣揮散,讓濃郁醇厚的口感損耗。
白茶最終過度氧化,過度發酵,品質嚴重下滑。
若是經過多年精心養護而來的白茶餅,遇到這種情況,實在是糟心啊!
又會有人說,醒茶還有潤茶和洗茶的作用。
但事實上,白茶餅既不需要潤茶,更不需要洗茶。
只有生產環境不好,儲存條件糟糕的茶葉,本身沾染了太多的雜質、灰塵、異味,才需要洗茶。
好的白茶餅,從原料到加工再到倉儲,都保持乾淨、乾爽,不必洗。
潤茶也是同理,六大茶類中,只有普洱茶才需要潤茶。
壓得太緊實,第一衝、第二沖的基本沒味道,需要先用水稍微浸泡,讓它的細胞開始覺醒,釋放物質。
放到白茶餅身上,並不實用。
總結來說,無論醒茶、潤茶還是洗茶,殊途同歸,都不是沖泡白茶的正常步驟。
畫蛇添足,反倒會浪費前幾沖的精華,暴殄天物。
《5》
喝白茶餅,還是簡簡單單就好。
不要想得太多、太複雜,比起散茶,只是多了一步撬餅。
白茶就是白茶,和普洱茶,不一樣。
就像不同膚色的人種,不僅僅是皮膚,很多方面都有區別。
喝白茶,還是遵照白茶的特性來泡,來喝,才能讓它的養分得到最好的釋放。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