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土地審批權下放了,今後農村申請宅基地可能會更容易了

2020-03-17     大農圈

最近十幾年以來,由於一些地方建設項目占用耕地嚴重,導致我國的耕地面積快速減少。比如在1996年時,耕地面積為19.51億畝,到了2006年時,全國耕地面積為18.27億畝。

因此,我國曾多次強調:要嚴格捍衛「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但是在2018年,農業部公布的《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提到農業部將會同國土部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億畝,做好上圖入庫、建檔立冊。

因此,很多人對這無緣無故減少的2.5億耕地的去向很是感興趣。

那這2.5億畝地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2.5億畝的耕地就應該是永久基本農田外的農用地,比如一些品質並不高的耕地。

這些耕地雖然曾經占用了基本農田指標,但實際產出和貢獻並不理想,這些土地容易導致農民由於種地收益不高、支出高收入低甚至虧本從而導致放棄耕種,所以國家乾脆把這些土地排除在永久基本農田之外了。

那這些被排除在永久基本農田外的耕地,都用來幹什麼了呢?

1、用來搞農業建設

如今,為了實現2020年的全面小康,很多地區為了讓貧困戶能夠脫貧,都在搞產業扶貧,比如大棚、養殖場、種植園等等,建設這些設施都是需要使用土地的,但是永久基本農田是不允許的,所以就只能使用非永久基本農田了。

2、被農民荒廢

如今的農村,說句不好聽的話,基本上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耕種所有的土地,特別是那些在山上的旱地,這些土地並沒有包括在永久基本農田之內,所以很多農民朋友都選擇放棄耕種了,變成了山林或者荒地。

3、被轉換成建設用地,比如說建房子了。不過想要把農用地轉換成建設用地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因為過去的審批權是在國務院手裡的。

最新消息:土地審批放權了

3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中提出:將國務院可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同時,選定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這8個試點城市開始試行,試點期限1年,具體實施方案由試點省份人民政府制訂並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這個政策會帶來什麼影響?

1、土地使用權審批時限將會縮短。

比如你們當地想要建設機場,征地的區域是一片永久基本農田外的農用地,在過去是需要到國務院去申請把農用地轉換為建設用地的,手續很是麻煩,時間也得等很久。

如果審批權下放之後,那就只需要到省里甚至市裡申請就行了,肯定比較方便了。

2、農村宅基地可能會更容易申請了。

這幾年農村宅基地是非常難申請的,不僅僅是因為國家開始管控了,更重要的是很多農村的宅基地資源都已經使用完了,但是去申請農用地轉換建設用地又很麻煩,並且很大可能性不被通過。

如果審批權下放之後,那去市裡申請農用地轉換建設用地,肯定是有更高的成功率了。

作者:黃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t5aAnEBfwtFQPkd1r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