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號文件,和過去的17年一樣,仍然是以三農為主題。但是這一次的一號文件,有一個亮點工作讓許多在農村的一線工作者都齊聲叫好:這是一個高招!
它就是——「建立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
雖然在過去,很多地區也都有實施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等政策,但都只是個別地區的工作,並且效果如何有待考驗。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因為這是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提出來,全國都將要實施推廣,並且將來肯定會出台更多的相關政策,比如考核制度等等,這實際上是一種制度安排。
最近,很多省市地區都有出台相關政策,把「建立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安排到工作日程中。
比如陝西省,在3月2日印發的《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中第25條就提到了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並且建立包村制度。之後,陝西省的各市也都出台政策,開始實施,比如商洛、銅川等。
比如山東的濰坊市,在2月22日印發的《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中第22條中也提到了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要建立包村制度。
「包村」制度對農民來說,是好是壞呢?
一,對農民的好處
縣級領導直接負責一個村子,這是一個了解農民的過程,他們和村幹部一起研究村裡發展,無論他們是為了什麼,最起碼領導們進了村子,就不會向農民朋友常說的那樣了,「坐在辦公室,腦袋一拍就想出個主意」、「整天想那些不接地氣的政策」。
縣級領導直接負責一個村子,這也是一個考驗過程,哪些不幹實事的,整天只會搞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在農村是待不下去的,農民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縣級領導直接負責一個村子,這還是一個鍛鍊他們的重要平台。農村工作不好做,但是能把農村工作都做好了,還能讓農民朋友都認可的領導幹部,那一定也能夠承接的更大挑戰。而這些幹部一旦走向更高的崗位,對農民來說,也是最大的好處。
二,對農民可能存在的壞處
1、絕大多數的縣,縣級領導和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的人數,都是不會超過行政村數量的,特別是農業大縣,可能還會有很大的懸殊。那麼,被包的村就有可能享受到特殊的待遇,而那些沒有被包的村自,就會產生落差,甚至鬧出矛盾來。
2、崗位的懸殊可能造成吃偏飯的問題,比如說縣委書記承包的一個村子,能利用的各種資源肯定比其他崗位的幹部要多得多,那大多數的好處都放到這一個村子來了,其他村子的農民將會產生很大的落差。
3、可能會存在形式主義,就像過去某些地區的刷白牆事件,這些領導包村之後,可能會為了完成考核,弄得全是一些表面工作,上電視上新聞,看是好看,但農民實際上卻沒有得到好處。
作者: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