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牙塔旁,萬科建了一座生活理想國

2022-03-30     光華樓評

原標題:在象牙塔旁,萬科建了一座生活理想國

有一篇文章說,帶孩子去這5個地方走一走,長大想沒出息都難。

這5個地方分別是,田間地頭、體育館、圖書館、大學校園與爸爸媽媽工作的地方。

生活即教育,讓孩子看到、學到、做到,在實踐中出真知。讀書是為了什麼;我將來做怎樣的人;長成大人之前,我要去哪裡?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大學校園裡能找到。

北京的朋友曾總結出一些當地的買房心得:買房,要買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旁。它帶來的是長期價值和深厚文脈。在這樣的書香門第里成長的孩子,對文化的耳目浸染,不是金錢能衡量其價值的。

在武漢,這樣的選房法則也同樣適用。萬科·新都會,是一個被理工大、武大、華師環繞的生活「理想國」。

01

萬科·新都會,在武珞路和丁字橋南路的「黃金十字軸」,武珞路的延伸射線上。

武珞路、丁字橋南路這兩條主軸對於武昌的意義,是高校軸、商業軸與交通軸。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區域的「軟實力」。以萬科·新都會為圓心,坐落著名牌大學「三件套」:

武漢理工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大學,211學府,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校現有馬房山校區、余家頭校區和南湖校區。

武漢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大學,985/211,有著百年建校史。2021年,學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157位.

如果一定要將李四光、易中天、雷軍等如雷貫耳的名人聯繫到一起,那首先得是「武大校友」。每年春天,是武漢大學的高光時刻,櫻花+東湖+珞珈山,組成一條青春浪漫的觀光旅遊路線。

華中師範大學,首批雙一流名校,211,同樣有著百年校史,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最讓畢業生們念念不忘的,不僅僅是學校里流傳著馮友蘭、馮鞏、章開沅等校友的傳奇故事,更是畢業典禮上校長的那句「我在桂子山上等你們回家」。

在理工大南湖校區,有著大學校園的超級配套:約3萬方的圖書館、2萬方的食堂、容納3萬人的體育場、2000人的游泳館,50個標準籃球場、30個標準排球場、30個標準網球場。

而萬科新都會的落位,與理工大南湖校區一路之隔,在一些高層或臨街的住宅,開窗可以看到理工大的校園,距離華師南湖校區,走二環線、雄楚大道,約3.4公里的路程。到武大,距離約8.3公里。

試問,武漢的哪個項目能有如此豐富的大學配套?

萬科·新都會,絕對是武漢的超級「大學房」。在這裡,不僅擁有武珞路上的商業、醫療等超級配套,還能享受到三所名牌大學帶來的書香,以及大學帶來的配套與人文環境。

02

也許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感慨,回想幾段搬家經歷,配套最齊備、生活得最舒坦的階段,居然是大學時期。

在萬科·新都會,就近享受三座大學的配套資源。

一路之隔就能到理工大的操場,還能觀賞一場青春氣息爆棚的高校籃球賽;

閒暇時光,業主們在社區園林里散步小坐,還可以走出小區,去理工大的校園裡跑步打球;孩子們結束一天的功課後,帶他們去大學操場運動,探索校園裡的自然風光。

同時,生活也變得優雅起來,理工大的四季花海、華師的桂園、武大的櫻花大道,都將成為社區景觀之外的花園。這個春天,走進理工大的花海,奼紫嫣紅,張張都是小紅書的網紅封面。

至於大學附近的小吃街,八一路上扎堆的西餐廳、咖啡館,更是這些百年院校周邊的成熟生活圈,不僅年輕有活力,還特別小資有格調。

在項目西側的地塊,政府規劃為教育用地,目前擬引進小學與初中。

從小學、初中到大學,萬科·新都會已然形成濃厚的書香門第氛圍感。

當然,坐落在武珞路的輻射範圍內,周邊串聯起密集的公共事務資源,主幹道+快速路為出行提供快捷方式,快速路直達各大核心板塊。街道口商圈+武商夢時代,滿足逛街購物的一站式需求。

值得強調的是,周邊大學的教職員工,無論是出於工作通勤的考慮,還是對地段的認可與熟悉,他們在買房、換房時基本都會考慮在周邊買房。而萬科·新都會作為這幾年的當紅項目,成為很多教職員工的選擇。

據統計,萬科·新都會的業主中高校群體,約占總成交的10%,主要是高校老師、教職工等管理人員,以及少量的博士生等。

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概就是這種場景:

在萬科·新都會,內外都是充滿文化氣質的人文生活環境。你不僅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更能遇到契合的項目合伙人;而對於孩子們來說,從小在「書香圈層」長大,有一群興趣愛好相似的「發小」,一起長大。這段成長經歷,將是孩子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三所大學的超級配置與高知圈層的實力,在武漢也許很難找出第二個項目可以與之媲美。

03

這樣的落位與配套,已經足夠震撼。

在產品的打造上,項目依然拿出了十足的誠意,一切呈現都「相當萬科」。

項目外部擁有純粹的「學府氛圍」,所以項目並沒有簡單地用院牆將社區隔離,而是巧妙運用山脈、坡谷、水、樹等意向元素,構建起曲徑通幽的動線,既隔離外部喧囂,又是外部景觀的延伸。

現代輕奢風的建築外立面,凸顯建築的線條感與格調。通過錯落排布,形成層次分明的天際線。從視覺美學上,與高知人群的氣質高度匹配。

未來回家的路上,穿過繁華的雄楚大街,迎面而來的就是現代輕奢的建築群,都市感十足,轉入丁字橋南路,漸漸隔絕喧囂,迎接你的就是靜謐感與學院派兼容的小區。

建面約118—140平方米住宅,非常經典的改善型空間尺度,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的中產高知家庭,也是項目周邊老舊小區業主換房最受歡迎的戶型。

這就是萬科的細緻與體貼,正因為充分了解武漢人,也非常懂生活,才會對這些細節如數家珍,每一個設計,每一個空間背後都是良苦用心。

從氣質到品質,內外兼修,蘊藏著濃厚的大學精神,這樣的萬科新都會,理應被品質改善家庭牢牢鎖定。住在大學校園旁,在學院派的氛圍里,高階生活一步到位。

[後記]

從前買房,人們看重硬指標:地段、配套、價格、面積、裝修標準。

隨著品質改善時代的降臨,市場的眼光也在改變,軟實力越來越被關注。

象牙塔旁,三座學府環繞,書香氣十足的萬科新都會,在武漢樓市中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氣質。

從此,你的生活足夠便捷,也足夠時尚,同時也充滿了青春活力和書卷氣。幾乎每個小朋友都羨慕過足夠自由也足夠獨立的大學生,幾乎每個上班族都幻想過回到校園和課堂。

而這樣的「象牙塔」、「理想國」,就與你一路之隔。

在大學校園散步,去操場慢跑,去禮堂聽一場大師的講座,去圖書館找一本好書,沉浸於飽含大學精神的家園。

無論我們還是孩子,從此生活有了更有趣的美好場景,也有了更深遠的文化薰陶。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d59e36382c83de8dcc283e69cecc7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