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座『兩萬億』頭部城市誕生

2024-01-19     光華樓評

原標題:武漢,一座『兩萬億』頭部城市誕生

10年,經濟總量翻倍。

1月18日,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武漢預計全年增長6%左右,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2萬億元。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6%。

這是中部地區第一座GDP站上2萬億台階的城市,也是全國第八座破「兩萬億」的城市。

2014年,武漢GDP突破1萬億,位列全國第八位。

從1萬億到2萬億,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用了5-8年時間,武漢用了10年時間(其中有疫情時期),輕舟已過萬重山。

2萬億的武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市、頭部城市。2023年,武漢有12個區的GDP衝破千億大關。

破「兩萬億」,是武漢歷史上的標誌性事件,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武漢篇章的縮影。經濟總量躍升的背後,是武漢的城市戰略、科教優勢與交通樞紐等合力與質變。

破「兩萬億」,對武漢意味著什麼?武漢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01

武漢,是一座經濟大市。

地處中國巨龍(長江)的龍腰、中國經濟地理版圖的「心臟」。

它是兩大絲綢之路的戰略交匯點,也是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的戰略交匯點。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武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經濟雙循環的引擎。

戰略重鎮的武漢,有著五大優勢產業:

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

2023年,這五大優勢產業的產值超過1.6萬億。

2023年,武漢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2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17個,建成投產億元以上項目464個。

數據顯示,2023年,武漢市光電子信息領域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個,總金額約1100億元。

2023年,武漢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600億元,總量繼續穩居武漢第一。

2024年,武漢經開區整車產量將突破120萬輛,新能源產量將突破40萬輛,整車出口12萬輛;計劃引進100億以上項目5個、50億以上項目5個。

五大優勢產業之外,武漢的中小企業蓬勃生長。

2023年,武漢經營主體總量達到206萬戶,較2022年底凈增27.5萬戶,其中九成以上為民營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024年,經濟主體超過225萬戶。

2023年武漢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2037家,總量達4662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12家,總量達1491家。

02

武漢,是一座科教大市。

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百萬在校大學生,科教機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科教優勢,正被轉化為科技創新能力、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武漢,正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驅動,是武漢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

武漢新城,是武漢科技創新的先行區。

光谷科學島、東湖科學城、車谷軍山新城等,正在加速建設。

小米武漢科技園、金山集團武漢總部、邁瑞醫療武漢研究院……武漢新城一批總部項目將整體或部分投用。

同時,加快光谷科學島建設,推進8個科學裝置建設,重組和新建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爭創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長江新區,為武漢未來預留空間,聚焦科技創新,將打造成為全球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未來之城。

2023年,全國創新城市排名中,武漢位居全國第六。

2023年,武漢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突破14500家,同比增長14.59%;技術合同成交額2127.46億元,同比增長73.57%。

武漢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首次進入全球前15位,位列全球第13、全國第5。

武漢建成5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新建10家數字經濟工業園區,建設10個跨境電商產業園。

03

武漢,是一座樞紐大城。

天河與花湖兩座機場,打開武漢的空中交通窗口。

天河機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586萬人次,創造起降航班架次、國際旅客吞吐量、中轉旅客吞吐量、冬航季旅客吞吐量「四個中部第一」。

天河機場T2航站樓將於今年4月啟用。第三條跑道建成後,天河機場將是中國大陸地區第7家擁有三條跑道的大型機場。

花湖機場,是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花湖機場貨運航班量,僅用時7個月便躋身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浦東機場。

截至目前,花湖機場開通了11條國際航線,完成國際貨郵吞吐量超4.2萬噸。

貨運最高峰時,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架飛機在花湖機場起降。

這兩座機場與陽邏港、中歐班列、高鐵樞紐,組成武漢的「水陸空」交通大網。

2023年,武漢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到540公里。今年,武漢將開通3條地鐵線。

從城市格局的角度看,戰略、科教與交通的三大優勢,使得武漢從內陸城市邁入海陸空並進的全球城市。

按照6%的複利計算,武漢還要7年時間,GDP突破3萬億。

[後記]

當前,上海、北京、深圳與廣州、重慶,五座城市的GDP突破3萬億。「龍腰」的武漢,正在挺起發力。

全國八大超大城市之一、2萬億的經濟大市、武漢新城、長江新區、武漢都市圈...新時代英雄城市正走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

武漢,是中國經濟的縮影。戰略、科技與交通三大優勢,正在轉化為武漢新的生產力。

未來,武漢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公共福利等方面持續發力,讓市民的錢包更鼓,享受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紅利。

從房地產的微觀角度看,2014年,GDP1萬億,武漢新房均價,7345元/平。

2023年,GDP2萬億,武漢新房均價,16163元/平。在2023年全國GDP前十城市中,武漢的房價是最低的。

10年時間,武漢的經濟增速與房價增速相當。這表明武漢的經濟大盤穩健、房地產仍大有可為。2023年,武漢新房與二手房累計銷售超21萬套,同比增長10%以上。

文|楊光華(地產寫字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66ba4dff2c9b18b50100f54aee157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