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梁超:長大後的電話
長大後的電話
作者 梁超
看著電視機右上角的時間,伴隨著自己手機的來電響起,自己不用看也知道又是操心不下的父親在老家打來了電話,不同於以往的催婚嘮叨,這次是告訴我老家自家屋裡(指跟自己或祖輩有血緣關係的本姓人)的一個大爺離世了,問我什麼時間可以回來。因為臨近周末,自己就給說了周六早上從西安趕回去,請了假,看著葬禮全部結束再走。
自己忙完手頭工作,早早的收拾完,周六清晨便匆匆的回到了老家,按著風俗,自己先去祭拜完畢也穿起了孝衫,戴起了白孝,也見到了從深圳、上海等更遠地方特地為此次送別而專程趕回來的叔叔、哥哥。隨著社會經濟的向好發展,我們村大多數人因進城務工、或因照看子女等種種原因常年在縣城、省城居住,遵循白事為大的原則,也都放下手裡事情來到了事主的家裡幫忙,按著鄉俸頭(主家指定的主管過事的村民,一般是村裡德行、聲望比較好的人)的安排,做起端盤、支桌子、搭棚等各種工作。平常空空的村道,此刻兩排也停滿了汽車,遇到村裡的長輩,自己還未開口,長輩見面熱情的也是來一句「趕緊結婚,叔還等著喝你的酒」,自己也是隨口敷衍的一句,快了快了。幫忙歇息間隙,長輩們也三五一堆的遞換著香煙,聊著各自的家長里短,因此刻也難得在年內相聚。在我們這邊是前一天的下午迎飯過事,第二天清晨送葬,所以在周一的清晨五點半,就聽見了炮聲在寧靜的村道開始響起,慢慢幫忙的人也都聚集到了事主家裡。周圍幾個村的五六十號村民也放下要趕工的工作,早起天不亮拿著杴緊跟著送行隊伍來到墓地,伴隨著大家一杴杴鏟起的黃土,這也是共同生活在一片黃土地父老鄉親對逝者的最後送別,這便是黃土地上的鄉情。
一聲聲電話聲音傳遞的卻是真情實意。隨著自己年齡成長和社會的融入,自己也明白了 ,長大後的電話,也不再是絮絮叨叨的累贅,而是傳遞家人的牽掛,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每個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企盼,是希望後代不再像他們一樣與黃土地打一輩子交道靠天吃飯的樸素心愿。也是希望自己兒女過上更好生活,同時希望時刻陪伴左右的複雜現實矛盾。
隨著車流的匯入增加,自己又一次回到了高樓櫛比的市區,像通俗網絡上流傳的那樣「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融不下靈魂」那樣。但自己也從出生之日起便註定了與這片黃土地的感情延續,站在父輩的努力之上,在這片土地成長,可當帶著長輩的期望遠離此時,又通過電話不斷地持續著這片土地的聯繫,傾聽著這裡的故事。只有回到這裡,自己方能安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長大後才明白這就是刻在血脈里的鄉情,也是親人的牽掛。即使走得再遠,自己的根系也深埋在了這裡,就這樣,祖祖輩輩的故事周而復始的上演在這渭北鄉村,也傳延到我自己這輩,繼續傾訴,直至代代相傳。
作者簡介:梁超,出生於1993年,渭南蒲城人,國企職工,愛好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