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元:我的岳母

2023-12-21     渭南文壇

原標題:侯春元:我的岳母

侯春元:我的岳母

我的岳母

作者 侯春元

寫出《我的養母》、《我的父親》後,就有了寫我的岳母的衝動和願望遲遲難以動筆,首先是擔心筆墨不到有損她老人家的形象,也懼怕因見解有異招來妻子及其姊妹的埋怨和怪罪。但往事時時湧起,還是一吐為快。

岳母於我首先是老師。

老師在我心中是最聖潔的稱呼,高於一切稱謂。

一九七五年我不舍地離開情深似海的養父母隨在陽郭中學工作的父親一起生活,在距中學四華里的陽郭初級中學上學。岳母是我的語文和音樂老師。慈善、親切、幹練、文雅。老師時年四十餘歲,短髮齊肩,青絲中偶有白髮。上學期間有兩件事記憶深刻。一次是老師給我縫補破損的衣褲,補訂掉落的鈕扣,另一次是幫我烘烤雪地踏濕的棉鞋。在這兩件事上我都是被動的,是被老師嚷(責備的意思)著拉著手去做的。這一切對於母愛伴身的少年是常事易事,但對於遠離母親的我則是傷心、感動與難忘。溫暖的爐火,慈祥的面容,我似乎有了家的感覺,找回了些許缺失的母愛。

老師是西安市城區人,曾就讀於「西安女子玫瑰中學」,隨岳父奔波於成都、宜昌、漢中等地,最後回到湭河川道岳父的老家。倆人開始都是教師,後由於社會原因,岳父回鄉務農,老師就在陽郭鎮從事初小教學直至退休。

陽郭鎮位於西塬南端鎮初中設立在鎮街東南其前身是創建於晚清的官辦同善學堂。老師的家距初中有三、四華里路程,其間要經過一條河和長約一華里高而陡的塬坡。老師家校兩頭兼顧,每周往返兩次。如遇下雨發大水或大雪天,為防路滑跌倒,需手握木棍錨子(頭有鐵尖的木棍),行進艱難。

老師生育兒女六人,二男四女(妻排行老五)。公事不偷懶,家務不能拖。妻說,小時候不知多少次夜晚睡來,總見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有時直至天亮。

考入高校是當時百姓子弟吃上公家飯的「獨木橋」。老師特別重視子女的學習,為其提供儘可能好的條件,爭取一切可能的機會。有心人,天不負。老師的六個子女中除因「文革」耽誤的二女兒家在農村外,其餘都考上了學校,走上了工作崗位。特別是七九年兩個兒子同時考上高校,當地少見,一時傳為美談,盛讚老師教子有方。

我與老師的小兒子是初高中同學,有著共同的打桌球愛好,初中曾多次在校會議的木質球檯上打球。高中後來分到一個班且前後桌,談得來,關係要好。

出生後三個月寄養在外十一年養母給了我幾乎全部的母愛。隨父親生活後,得到的母愛少而淡,有時難以接受甚至拒絕。基於此,我不習慣也不喜歡常在父母身邊。上大學期間,每遇寒暑假多在塬上的高中同學家度過,去貟曲西高村拴平同學家最多最長,有年大年初一也在人家家中。當時覺得暢心歡快,現在提起有些心酸。我真不知自己該去哪裡!

去塬上同學家有四、五個點,老師的家(也是同學的家)是其中之一。在那裡,慈祥而通達的老師就像母親,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親切、溫馨,有了家的味道,多想成為其家庭的一員!這其間才有了與老師的三女兒,後來成為妻子的她更多的相見、打招呼的機會。之前我們倆並不熟悉也覺得沒有必要熟悉。

我們正式相談是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一年後的八三年,歷時五年,方得正果。這主要因為她當時沒有正式工作,我的母親不同意(可能大多母親都如此),老師的家人也怕門戶不當自家人以後受委屈。我一時極度失望、不解與消沉,與老師書信交流,她細心開導、鼓勵。要我正視眼前向遠看,讓我不要灰心慢慢來,多做母親的思想工作,她也多做家人的工作。對老師的關懷與引導我心存感念。後來隨著她考進了工廠,滿天的愁雲逐漸散去。賴於我倆的堅持,才迎來柳暗花明。

八七年準備結婚,暑假利用學校教室打家具,老師自願為木匠師傅做飯。買菜、做飯、清洗、打掃,老師白天勞累一天,晚上住的房間,不通風、少蚊帳,只有呼呼轉動但毫無涼意的電扇。炎熱盛夏,汗流不止,蚊蟲叮咬,持續一周。我想,親生母親也不過如此!

大紅的喜字,沖天的禮炮。終於走進婚姻殿堂,萬苦千辛五年花開。新房門兩旁的牆壁上,張貼著自擬的新婚長聯:

「風雨霜雪五載,賴一心度艱難,夏炎冬寒終覺春暖;

敬信愛諒百年,靠兩手創幸福,桃紅柳綠還是梨娟。」

婚聯鑲嵌了我倆姓名中各一字:「春」與「黎」(梨的同音)。

婚聯是過去幾年感情經歷的總結,也包含對未來生活的殷殷期許。

結婚改口老師變成了丈母娘真成了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妻曾說我是丈母娘親自選定的女婿我終生因此感到自豪和驕傲

妻子懷孕,岳母欣喜,或來城裡或接鄉下,悉心照料。特別在產前一周,更是形影不離。女兒出生後不到半歲,岳母又去咸陽迎接二哥的小寶寶降生。兩年後,又遠赴千里之外的新疆伺候小妹生孩子。

妻子懷孕,岳母欣喜,或來城裡或接鄉下,悉心照料。特別在產前一周,更是形影不離。女兒出生後不到半歲,岳母又去咸陽迎接二哥的小寶寶降生。兩年後,又遠赴千里之外的新疆伺候小妹生孩子。

女兒斷奶後就放在岳母家,在一家人的呵護照料下學會了走路。

岳父母來家我樂見其成。岳父來後,頭幾日早出晚歸,在城中親戚或熟人處一去就是多半天,待到能去的地方都去過,該聊能聊的人聊過了,就守在家中喝著茶,翻看著並不喜歡的電視節目,隨後就想起鄉下家中的雞羊豬狗,想念才幾天沒見的孫兒孫女,怎麼留也下行,不出一周就得送回去。岳母則不然。少言,喜歡安靜,耐得獨處。都說媳婦與婆婆是天敵,丈母娘管理一桿子插到底,暢通無阻。但不多事的岳母絕少參與決策,家中事還是維持妻決斷的固有格局。閒不住的岳母,掃抹清理,拆洗縫補,屋子一下變得整潔、明亮,寬敞了許多。家務事少了順了,家裡的氣氛柔和了,溫暖了,笑聲多了,我更可以安心無掛地上班、社交。

二00五年,岳母隨大哥搬進了城。我們兩家人走得更近,來來往往,其樂融融。有次,妻下班去看岳母,岳母一見便說「想著你今天准來,等著你給我洗澡,換洗衣服。」妻說這是心理感應,我想皆因母女心近。

辛苦操勞的岳母一天一天變老了。頭髮花白,行走遲緩。

和許多老人一樣,晚年的岳母也身患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許是長期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的原因,後又被診斷患有尿毒症。每周兩次的透析摧殘著她的身體,但這並未阻擋病毒的擴散。在病危去透析室治療的路上,在醫院的長廊里,坐在輪椅上已不能說話的岳母,也許是感覺疼痛難忍,艱難吃力推開我放在她臂膀上的手。這是岳母與我最後的交流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

二00九年八月岳母走了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同時也深深愛著她的親人享年八十歲

「辛勤育花三十載,桃李天下不求謝;嘔心持家六十年,兒孫滿堂難報答」。與二哥合擬的輓聯,記錄了岳母的一生,道出了兒女的心聲。

她留給學生最深的印象不是才華,而是謙恭、耐心和文雅;

她留給子女最貴的遺產不是財物,而是自強、勤儉和奉獻;她讓我終生敬佩和愛戴的不是輩分,而是人品。

岳母的墳墓在村東北的坡嶺上,四野開闊。西臨長流不眠的稠水河,東依千年矗立的望崗嶺。墳地上,當年栽種的四棵小柏樹早已長大散枝,四季常青,護佑著墳墓。新栽植的簇簇紅葉石楠也片片殷紅,鬱鬱蔥蔥。

我與岳母起於師生落於至親多了幾分師生之外的隨意親近添了幾分親戚之上的信任敬重

屋有像冊,總能常看岳母謙恭的笑容;夢中相見,何時再聽岳母慈祥的呼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039c0b88b5d85bc937a79cc9b9a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