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 | 張亞君:春後是夏
春後是夏
作者 張亞君
春後是夏,是為春天的和煦換穿上熱情的外衣,將溫暖變化為火熱情懷的一種氣候情話。裹著身體、貼著肌膚的撫摸,肆無忌憚地在夏日裡宣洩著愛究竟有多麼深入和情究竟有多麼撩人隧空。
就像春天的丫丫小芽,會在鑽土時磨蹭著探身,那一股由內而外的勁穿越覆蓋,凝結力量化成一股腦的頂。帶著露珠兒尖尖上的晶瑩,光閃里是渾圓的世界,儘管很有限,但所有容納的全部已經足夠映襯一個人一生的精華。就像丁玲曾經面對愛情感嘆的道: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更像張愛玲在受傷赴美後還保留與原來先生的一些舊照一樣。
春的暢想會在夏日裡成熟,也會在高空太陽的炙烤中燃燒,擬或夭夭著滅毀,但美好卻永遠地留在腦海,用富含血管的肉堆堆和一個個深淺不一的溝壑潛藏,並在某年某月因著年老病疼放射成癲癇時嘴角留下的惹人嫌棄的唾液,更或是一步步打著圈圈劃出的腳印。唯一不變和所能留下的只有腦海那個一直令人留戀回想的身影和所有與之相隨的美好。這些正正好都在人生的夏,在身上所能穿的衣衫最單薄,在所有能暴露出來的壞行為習慣與缺點毫無遮掩地展現在所重視的人視野的時候。
夏日的體香會在人際過往和此彼交錯間透過衣裳發散,一種修養和良好習慣也會在精心的打扮裝飾後成為「文明的縮寫」。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是袖珍戲劇。我在初夏時會憧憬著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愛美,都用最好的衣衫和最最頂華的服飾裝扮自己,以最好、最高貴的一面示人,這最起碼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做人如穿衣」雖千瘡百孔,也要修補得當、乾淨利落一樣。
也許夏日心並不如春天溫情里的好過,一葉心芽也會因著夏的來臨抽展成馥郁,會急切地嚮往盛夏烈日下的甘泉和陰涼,會思慮著若何地渡過艱難的夏,但無論若何努力和千方百計地尋找,思想禁錮的出口和身體慘遭鞭撻後的恢復卻大多是在夏,而且是在最最苦的夏里。亦如少時養成清純的心性無法接納後來塵世的俗與混沌,要在歲月推就裡不斷牽扯撕拉和崩裂傷口,然後又默默孤獨地舔食療傷一樣。
【作者簡介】張亞君 渭南臨渭人,女性文學愛好者,《汗滴化雨伴筆耕》特約撰稿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fc0bc063e32241f67313d2d09dda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