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鋒:江西散記

2023-12-19     渭南文壇

原標題:王西鋒:江西散記

王西鋒:江西散記

江西散記

作者 王西鋒

08年仲夏,表哥從北京回渭南老家探親,之後拉上我去江西、湖南給他的藝術班招生,便有了平生第一次九江之旅。當年要務在身,來去匆忙,無暇觀覽,與許多名勝擦肩而過。如今時隔多年,每念起,仍覺遺憾,一心想著故地重遊。這不,剛好有個機會,說走就走,八號晚22:01就到了廬山站。

廬山市,總面積約765平方公里,2016年撤縣設市,取廬山而名。廬山,又名匡山、匡廬,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譽,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正因此,廬山自然成為了我們的首個目的地。

經過一夜休整,九號一早,我和小李乘索道十幾分鐘便到達山頂。與朋友安排的導遊會合後,在他的帶領下,依次去了錦繡谷、觀音洞、三疊泉。「不到三疊泉,不是廬山客。」導遊說我是挺著大肚子在一個小時內征服2800個台階的北方漢子。哈哈,他不知道的是,對老王來說,這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度簡直就是毛毛雨,川西那邊三四千米的山都不在話下。

廬山在黔、鄂、湘、贛、閩地區算名山,但它的風景不能說很美,也不能說不美,或許正是名氣太大,心裡的期望值就高,可實見真容要說它有什麼奇特之處,還真一時半會答不上來。

身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能讓人更多想起與之相關的,反倒是那些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的是秀峰馬尾瀑;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廬山概貌,那一峰一嶺一丘一壑,真是一步一景,千姿萬態;毛主席為李進同志所寫「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看景不如聽景,廬山,果真還是更適合放在記憶中,放在歷史長河中去品味,又或許,我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遊覽完廬山,我們次日身處九江市。這是我第二次來九江,倍覺親切。

第一站,我們來到98抗洪紀念廣場。1998年,華東地區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洶湧的長江洪水在九江潯陽西路決堤。頃刻間,洪水倒灌入市區,全城百姓身處險情之中。就在這危機時刻,又是橄欖綠挺身而出,幾百勇士跳入湍急的洪水中,胳膊相扣築起血肉堤壩。軍民們經過46小時的團結拼搏,終於化險為夷。為了紀念此次抗洪奇蹟,激勵後來人不忘歷史,砥礪前行,九江市政府在決堤舊址上興建了這個廣場。歷史雖已遠,但壯歌留人間。

第二站,坐標潯陽樓。它是江南十大名樓之一,緊靠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它起初是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但隨著歷史變遷,時代進步,宋押司當年題反詩之地早已灰飛煙滅,只有那句豪言——「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在新建的潯陽樓上苦苦地支撐著。舊樓原貌不可得知,但現在的潯陽樓,說是參照著《水滸傳》插圖和《清明上河圖》建築風格設計的,外三內四,九脊層頂,四面迴廊,龍檐飛翔,還算是相當氣派的。

第三站,琵琶亭。來沒來過九江,見沒見過琵琶亭,但只要提及,就不由得讓人想起白居易和他的《琵琶行》。沒辦法,名氣太盛!

「慈恩寺下提名時,十七人中最少年。」這是對白居易當年科舉高中的描述。白居易,是我們華州區鄉黨,少年成名,才華橫溢,身居二品大員,三十五歲寫了《長恨歌》,四十四歲出了《琵琶行》。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白大師做到了。可才華橫溢,恃才傲物,做官就欠了圓滑世故之技能。在宰相武元衡遇刺後,白大師上書皇帝早日抓凶,被認定為越職言事,天子震怒,遂降職江州司馬(相當於今日九江市副市長)。「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被貶翌年秋,送客於潯陽江的白居易,偶遇京城遭商人拋棄的琵琶女,不僅被她高超的技藝觸動,更為她的悲慘身世感懷,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無限感慨。

有一種痛苦和酸楚的年齡,就叫人到中年。我們在唏噓他人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嗟嘆自己呢?

12號大早,我們從景德鎮自駕到南昌,前往滕王閣。

滕王閣,臨江渚,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滕王是誰?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於滕地(今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他曾在滕州大興土木,建造樓閣,命名為「滕王閣」。永徽三年(652年),他改任江南洪州都督,又在此築豪閣,仍冠名為「滕王閣」。由於時間久遠,歷經世代的風雨飄搖,從唐代至民國,滕王閣共重建29次。如今,這座宏偉的建築是「近代建築之父」梁思成的傑作。

劉禹錫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在此創作了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而名揚天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人云:「求財去萬壽宮,仇福去滕王閣。」滕王閣歷經上千年仍能屹立贛江邊上,足見它在世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以及歷朝歷代對聖賢及文化的重視和保護。

江西是個好地方,名山名水名樓眾多,此行由於時間關係,只遊覽了這麼多,以後有機會,定會再踏上這片風景勝地,去一一領略它別樣的美。

作者簡介

王西鋒,1978年生人,臨渭區人,筆名:那坡。事業單位就職。

來源:三賢文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7bb2be6d9dd17fc58718ba7866b6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