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個茶友去買白茶餅,回來後對這家店大肆表揚。
我問他,是哪裡打動了你呢?
他說,包裝啊,這你可得好好學學。
於是他給我曬了這家白茶餅的包裝。
不含外包裝的情況下,一共有四層:第一層是餅紙,第二層是塑封膜,第三層是餅紙,第四層是鋁箔自封袋。
茶友說,買到這種茶餅,太放心了,絲毫不用擔心未來這塊餅存不好會變質。
他買了好多家的白茶餅,感覺就這家的最走心了。
他說,放眼整個茶圈,還有哪家的包裝能做成這樣呢?
他說,......(此處省去表揚信一百字)。
《2》
關於這種給茶餅複雜包裝(四層內包裝)的事,村姑陳是怎麼看的呢?
如果說場面話的話,那就是,「很精細哦」。
如果按金牛座實話實說來說的話,那就是,「多此一舉」、並且,「工夫沒下到點子上」。
用我在重慶學到的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更貼切:正做不做,豆腐放醋。
村姑陳對同行都這樣嚴苛的嗎?
並沒有。
小村村說話一向只對事,不對人。這位同行這種將茶餅精細包裝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沒有做到點子上罷了。
跟養寵物是一樣的。
貓喜歡吃新鮮的魚蝦,你非要拿冰凍的魚蝦喂它,肯定是要遭拒絕的。
愛貓就要懂得貓的屬性,貼合它的脾性來養育它,才是真正對它好。
否則,只會以愛的名義,做著傷害它的事。
回到餅的包裝上,道理相似,也是要貼合白茶餅的儲存需求來包裝它,這樣才是真正在保護它,真正對它好,假以時日,才能存出高品質的老白茶餅。
《3》
那麼,白茶餅的儲存需求是什麼呢?
一個字,干;兩個字,干度;四個字,干度達標。
將干度達標、品質良好、沒有生出異味的白茶餅,放在一個乾燥的房間裡儲存,並且,將它妥善地包裝起來,才會達到良好儲存的目的。
這當中,房間乾燥,是存好白茶餅的外在條件;而茶餅本身干度達標、妥善包裝,是存好白茶餅的內部條件。
外因內因都做好了,茶餅才會存得好。
既如此,那本文開篇提到的四層包裝白茶餅,是不是就是妥善包裝呢?
當然不是。
白茶餅的包裝,分為內包裝,與外包裝。
前文提及的四層包裝,只是白茶餅的內包裝。
內包裝對於白茶餅來說,就像人類冬天穿的秋衣秋褲,它們能貼身保護白茶餅的安全,防止白茶餅被碰撞,被碰傷,被碰缺口,被碰掉葉子....同時內包裝還能起到一部分的防潮作用。
但你見過大冬天的只穿秋衣秋褲往外跑的麼?
沒有。
只穿秋衣秋褲就出門,排除掉時尚人士的行為藝術之外,普通人這樣穿,是會著涼、凍感冒,並且招來警察詢問的——估計進地鐵之類的是別想了。
所以,白茶餅若只注重內包裝,給它包上兩層棉紙,塑封上一層塑料膜,再放進遮光的鋁箔袋裡,是不可以出門進入快遞站配送到顧客手上並且直接儲存的。
得給它套上外包裝。
外包裝就是鋁袋,塑料袋,以及五層特硬瓦楞紙做的厚紙箱。
且,厚紙箱最好套兩個,雙重防震、防潮、防竄味。
有了密封的內包裝,有了密封的加厚的外包裝,這塊白茶餅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最好的、最全面的保護。
無論未來經歷運輸,經歷儲存,都會妥善得到照顧,不會受損,不會受潮,不會跑氣。
《4》
可能有茶友會疑惑,既然四層包裝都屬於內包裝的範疇,村姑陳為何說它是多此一舉呢?
這得從白茶餅的收藏目的來理解。
我們給白茶餅配上完善的內包裝與外包裝,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為了收藏,為了它未來的陳化與轉化。
為了在歲月的洗禮中,白茶餅陳化出更加優秀的、新白茶當中不具備而人類又需要的物質。
而收藏起來的白茶餅,若要實現上述目標,它便必須要藉助外力的作用,這個外力,便是空氣中的氧分子。
與空氣接觸、與空氣中少量的氧分子接觸、同時產生物質交換與合成,才是白茶陳化的主要任務。
白茶餅+氧(少量)=物質轉化。
當然在這個陳化過程中,不需要水的加入,也不需要大量的氧,只要少量的、足夠的促成優秀物質轉化的氧,就夠了。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
氧太多了、過量了,就不好了。
但沒有,也不行。
白茶餅的外包裝,厚厚的兩個紙箱,便是重重隔絕了大量的空氣、大量的氧分子的進入,給白茶餅的陳化營造了恰當的外部環境。
而白茶餅的內包裝,則是起著貼身的保護,呵護著白茶餅不碰撞,不掉碎葉等等。
但內包裝切切不可以使用完全或者大量隔絕空氣的材料。
比如塑封膜。
市面上常見的塑封膜,大多是有收縮作用的。
它看上去是一個普通的塑料袋,等套到白茶餅身上後,用電吹風一吹,便會縮緊,像一層皮膚一樣,緊緊貼在白茶餅身上,牢牢封住白茶餅的每一寸皮膚,每一個毛孔,讓白茶餅不能呼吸,進入一個類似真空的環境里。
這樣的塑封法,聽上去是對茶餅的保護——完全隔絕水汽、完全隔絕空氣,但其實,白茶餅若一點空氣都不接觸,一點氧分子都不接觸,又如何實現物質轉化呢?
一塊白茶餅不能物質轉化,就算儲存了五六七八年,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會長高的孩子,只能怪父母沒有精心養育好他。
《5》
孔夫子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
喜歡音樂的孩子,就培養他學聲樂和樂器。
喜歡美術的孩子,就培養他畫畫和玩泥巴。
喜歡烹飪的孩子,就培養他做飯、做糕點。
遵循孩子的天性去教育,才會把他們都培養成各行各業的精英。
儲存白茶餅也是同樣的道理。
遵循白茶餅的需求去儲存,才能讓白茶餅在悠悠經年之後,陳化出無比優秀的內質。
白茶餅的基礎需求就是,避光,密封,防潮。
不要讓光線來打擾它,我們用鋁袋來遮擋它;
不要讓水分來打擾它,我們用塑料袋來密封它;
不要讓太多的空氣以及重物傷害它,我們用兩個「出口專用五層加厚特硬瓦楞紙箱」來保護它。
這一切都是基於白茶餅的陳化需求而設定的,單以包裝而論,已經足夠滿足白茶餅陳化的一切要求了。
實在沒必要再在內包裝上,對白茶餅進行無意義的重複包裝和過度包裝。
給白茶餅包上兩層棉紙,這實際上就是復重包裝——棉紙能防潮還是密封?都不能。
哪怕包上十層棉紙,也絲毫擋不住水分與大量的空氣以及空氣中的雜味。
就算外面加上一個鋁箔拉鏈自封袋,也沒太大意義——拉鏈袋的拉鏈處是有使用次數的,超過次數,它就會壞,不具備密封的功能,讓茶餅受潮,跑氣...
完全不如一隻不起眼的、普通的、扎繩的鋁箔袋實用。
尤其還在餅身上加了塑封膜,全然截斷了白茶餅與空氣的接觸,一絲轉化的氧氣都不透給白茶餅,又叫它如何在未來的歲月中進行物質的轉化呢?
不能轉化的白茶餅,是沒有價值的。
無論年份多長,它都只是痴長了年歲而已——除了年紀,別的都沒長。
一個萎靡不振的老人,還不如一個精神百倍的年輕人有用。
買這種不轉化的老白茶餅,還不如去買一斤新白茶中的性價比——春壽眉、秋壽眉,更加香清甘活,鮮爽純凈。
喝一杯,便是,「滿架薔薇一院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