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老了才明白,子女孝順父母是有因果的,你怎麼看?

2023-05-01     格格育兒

原標題:有些人老了才明白,子女孝順父母是有因果的,你怎麼看?

#2023育兒季#

導讀:在我國,對於父母子女的家庭關係中,有一句自古以來就被奉行的話「養兒防老」,在我們的育兒觀念里,生育小孩不僅僅是為了繁衍繼承,更是為了老來能有人在身邊照顧自己,以免暮年孤獨。所以,在父母的教育中,培養出一位孝順的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礎。

然而,就僅僅是這樣的一個基礎很多父母也並不能做好,孩子長大之後不僅僅與父母的關係產生割裂,甚至有很多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會做出很多傷害自己父母的事情,只懂得索取卻不懂感恩,就別提能孝順侍奉在身邊了。

然而,在父母和孩子間付出與回報、生與養的關係中,有些人老了才明白,子女孝順父母,懂得回報和感恩,都是有因果關係存在的,對此,你會怎麼看?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因果關係,小編認為是有所存在的,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隨著孩子的成長我也越來越意識到,孩子成長的方向其實就是父母引導的結果。孩子的性格發展、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等,其實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給出了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

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會擔心孩子日後是否懂得感恩,以後能不能回報自己,當孩子的叛逆初露端倪的時候,就會擔心以後孩子不孝順自己要怎麼辦?其實,想要子女長大後能孝順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與孩子之間良性的父母子女關係。

在孩子的相處與教育中,父母做好以下這幾點,孩子長大後都會孝順父母:

1、以身作則,孝順自己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行為的一面鏡子,我們日常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表現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選擇。以前的大家族中,孩子都會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並以此形成得以傳承的良好家風,所以,與其不斷地去強調孩子要孝順父母,做過多的道德捆綁,不如一次的實際行動。

平時多帶孩子回家探望一下父母,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孝順家中的長輩,在行為上給予孩子精神和心靈的滋養,孩子也會逐漸成長為一位懂得孝敬和感恩的人。如果父母自己都無法在孝順父母這件事情上做好榜樣,那麼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懂得來孝順自己呢?

2、放下父母權威,尊重孩子的人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和諧穩定的,往往都是父母和孩子相處中能放下架子的人,平等的對待才會催生出更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從中習得由衷的感恩,而不是愚孝。然而,很多父母在現實中對於孩子,往往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權威管控。

對孩子的過度控制,忽視孩子個人的心理需求,不懂得尊重孩子人格的父母,即使孩子表面上在聽話,內心中始終都會有逃離的想法。很多孩子長大後選擇和父母隔離、不願意和父母有太多的交集,最後形同陌路,往往都是因為幼時父母對自己的過度掌控。

3、寵愛有度,拒絕無底線的溺愛

很多父母愛孩子,但最後卻演變成為了沒有底線的溺愛,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孩子要什麼都去滿足孩子。然而這樣的做法,其實大機率並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孝順和感恩的孩子,反而會讓孩子變成一個索取無度、終日啃老的人。

父母之愛子,一定要有度、有底線,要知道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消耗自己的底線來滿足孩子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邊界感的人。寵愛有度,適當的放手與拒絕,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人格發展,而這也是平等親子關係建立的關鍵。

重要提示:孩子的成長方向是父母引導的結果,想要收穫子女孝順的果,就要懂得種下良好的因。所以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要懂得以身作則給予孩子行為上的滋養,放下父母權威,尊重孩子的人格,還要拒絕無底線的溺愛,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各位寶媽們,你們平時和孩子之間是怎麼相處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1404e625e43f1bfa44f2f2ca47cd7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