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句公道話,她並不喜歡「網紅」這個詞。
凱拉·斯坎倫(Kyla Scanlon)很難算是典型的市場評論人士,但話又說回來,有多少在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長大的16歲女孩在上周末交易過股票期權。
「這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的父母很支持我」,凱拉說,「我父親曾經涉獵過這個領域,所以他說,『對你來說,這是一種探索數學、理解市場運作方式的很酷的方式。」
現年26歲的斯坎倫是新一代金融專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們大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展示交易,比如 YouTube (她在那裡有32000名關注者)、 Substack (51000名關注者)、 X (160000名關注者) ,尤其是 TikTok (168000名關注者)。她只用一部 iPhone 11、一台三腳架、一隻麥克風和一塊白板,每周發布六到七段視頻。
她的公司 Bread 通過社交媒體上的廣告,以及與彭博社(Bloomberg)、股東權益組織 We The Investors 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等機構的品牌推廣來獲得收入。
但別叫斯坎倫「網紅」,為什麼不呢?「這確實符合『網紅』這個詞的內涵。我不覺得我是在網上影響人們買東西,我的整體目標是金融教育,幫助人們理解經濟。」
更確切地說,斯坎倫是一位思路清晰、幹勁十足的企業家,具有嚴肅的(經年齡調整的)財務敏銳性、強大的原創思維和數字創作技能。在鏡頭前,她很熱情,有著銳利的藍眼睛,但也很隨和,有時戴著一頂卡哈特小圓帽。
在丹佛家中的凱拉·斯坎倫,26歲
斯坎倫的家位於丹佛,她的話題範圍則天馬行空: 從傑伊·鮑威爾(Jay Powell)(她偶爾會打扮成他的樣子) ,到特斯拉(Tesla)(TSLA) ,再到未來的工作。作為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博學者,她深入研究了凱恩斯、費舍爾 · 布萊克和 CPI,偶爾還會提到傑克遜 · 波洛克、柏拉圖的洞穴和騎自行車穿越法國。
不出所料,斯坎倫當年在西肯塔基大學的學業成績也十分出色,她主修財務管理,經濟學和商業數據分析。她創建了一個金融博客和播客,管理了一個5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作為 TVA 投資挑戰計劃的一部分,還創立了「商界女性」組織,並獲得了本科最高學術獎。她還發表過一篇題為《恐怖主義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來自高頻數據的證據》(Effects of Terrorism on the U.S. Stock Market: Evidence from High Frequency Data)的論文,其中「使用廣義 ARCH模型(gARCH)模型檢驗了價格水平的特異性。」
畢業後,她搬到洛杉磯,為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工作過,但不到兩年就離開了。她隨後去了一家科技創業公司工作,建立了他們的投資教育部門,她意識到,這就是她的使命。然後在2021年1月,網紅股「GameStop (GME)事件」發生了。「我當時想,『哦,這個事解釋起來很酷。所以我就開始製作這些視頻,然後上傳到網上,結果大獲成功。」
現在,她正在採訪舊金山聯邦主席瑪麗·達利(Mary Daly)。這採訪關於什麼?「我認為,美聯儲已開始關注如何讓年輕人關注市場,他們將如何與年輕人交流經濟形勢?」
斯坎倫對美聯儲有什麼看法?
「美聯儲的工作非常艱巨,」她表示。「他們的工具包非常有限: 加息、資產負債表和美聯儲的言論。我認為美聯儲在財政政策的走向上還算幸運。財政政策基本上使我們免於經濟衰退。拜登經濟學出現了,晶片法案出現了,個人退休帳戶出現了,所有這些都對經濟起到了支持作用。我不認為我們已經看到(更高的)利率在經濟中真正紮根,除了住房,現在的抵押貸款利率為8% 。因此,我不確定他們的工具包是否有效地實現了他們的目標。我不知道目標是否應該是2% 的通貨膨脹,為什麼要為了這個武斷的數字而犧牲勞動力市場呢?」
那麼股票呢?
「對於股市來說,這是一個有趣的時期,因為現在債券市場的利率為5% ,基本上沒有風險。我認為股票對很多人來說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他們完全不喜歡永遠根據基本面來進行交易,是不是?所以它們只是一種推測工具。但我認為,(市場)可能被認為是昂貴的,尤其是如果你考慮調和相對於基本面的估值。」
年輕人最關心的經濟問題是什麼?
」天啊,我覺得是一切。我一直在思考這種缺乏「初學者模式」的情況。比如這款三菱Mirage 是最後幾款售價低於2萬美元的車型之一。據報道,他們將在2025年停產,所以現在沒有多少低於2萬美元的車了。我們還面臨著房地產危機——很難找到首套住房。想想剛開始的工作,努力找到一份工作,能夠支付與你生活方式通脹相匹配的工資,或者能夠跟得上房租和通脹。」
你可能認為斯坎倫只是另一個口若懸河的財務意見領袖——儘管她已經有了最新的數字化身。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請記住,現在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從像斯坎倫這樣的消息源獲得市場新聞和知識,她已經脫穎而出,不容忽視。
文|安迪·索耶
編輯|彭韌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