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梨園,到底誰才是戲曲行業的祖師爺?

2019-07-03     傳統活兒

中國的戲曲行業(特別是京劇界)有個很美的別稱叫「梨園行」。為什麼這麼稱呼呢?這還要從唐代說起。

關於唐玄宗(唐明皇)創作《霓裳羽衣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實他本人是十分愛好音樂的。皇宮裡設有專門訓練樂工的機構被稱為「梨園」,後來因襲相傳,便將戲曲行業的從業者都稱為「梨園弟子」,拜唐玄宗李隆基為祖師。

崑曲《長生殿》中的唐明皇與楊貴妃(圖片 | 搜狐娛樂·樂上山明)

不過中國的戲曲種類繁多,文化背景也十分複雜,關於梨園行祖師的傳說不止這一個。

No.1老郎神

清代乾隆時期的進士、學者孫星衍在嘉慶九年(1804年)撰寫了一篇碑文——《吳郡老郎廟之記》,碑文內容大體說的是:很多地方的百姓都稱呼唐明皇為「老郎神」。

「老郎神」到底是何方神聖?其實不止唐明皇,關於他的身份之謎,一直未曾有定論。各路神仙粉墨登場,統計起來有:管仲、優孟、唐玄宗、後唐莊宗、李後主、孟郎君、二郎神、太白星君、天狼星君、翼宿星君、田相公、雷王爺、華光元帥、黃樂官、耿先師……

果然略微有點名氣的人就可能會被各行各業拉成老祖宗,就像現在名人與美食故事差不多,這點不止梨園行。

86版《西遊記》中二郎神劇照

明代的劇作家湯顯祖說:「(老郎神)西川灌口神也」。他認為老郎神就是二郎神,不過其他研究者也有話說。比如清末的京劇研究者安次香說:「伶人所祀神,乃後唐莊宗,非明皇也。」

後唐莊宗李存勖小像(圖片 | 百度百科)

老郎神是唐玄宗或後唐莊宗,持有這兩種說法的人都有,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妥協,具體是哪位只能通過神像分辨:溫文儒雅,須髯修長的是唐玄宗;無須俊秀,兩頰飽滿如兒童的則為後唐莊宗。

No.1太子菩薩

川劇後台所供奉的祖師稱為「太子菩薩」,是端坐在神龕或畫像上的一個粉白瑩瑩穿古裝的男孩兒。

就像上文說的,有人說他是唐明皇(後唐莊宗)的化身,也有人說太子菩薩就是「喜神」。

傳說喜神是唐朝宰相魏徵夭折的幼子,被唐王所封,成為神祇。大家對於喜神都十分尊重。過去京劇後台要有人專門照管這位代表喜神的娃娃,有諸多的講究,每到一個新的演出場所都要先把他請出來安置好。喜神有時候也會參加京劇演出,但是只能「出演」皇子角色,比如《四郎探母》里的小阿哥、《長坂坡》中的阿斗。

《四郎探母》劇照,演員懷中抱的就是喜神(圖片 | 百度圖片)

二人轉劇組裡會將喜神供奉在演出場所,新到的男、女演員上台之前要去敬香,表示大家同敬一位祖師,同吃一鍋飯,同心同德。這個娃娃還有個十分江湖氣的名字,叫做「大師哥」。好像有這個喜神娃娃的地方,大家就有一個臨時的「家」了。

二人轉後台的大師兄神龕(圖片 | 紀錄片《戲夢關東》截圖)

No3.田公元帥

沿海地區很多戲曲劇種供奉的祖師是西秦王爺和田公(田都)元帥。戲曲祖師的大部分故事出在唐朝,這一個也不例外。

田公元帥塑像(圖片 | 搜狐歷史·看涵江)

傳說田公元帥是玉帝的三太子,因為酷愛音樂來到人間,成為唐明皇的樂師雷海青。

真實歷史上的雷海青擔任過「樂營將」的職務——唐玄宗的演員兼藝術學校老師。有人說他生下來就嘴巴周圍皮膚烏黑,被親生父母視為不祥而遺棄,坎坷長大。

這也是那時候很多伶人的命運。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明皇倉皇逃亡西蜀,雷海青與梨園舊人、文武公卿被安祿山擄至洛陽。雷海青不肯為安祿山歌功頌德,甚至以琵琶擲向安祿山,後來慘遭割唇割舌,凌遲處死。這個故事被編進崑曲《長生殿·罵賊》中。

《長生殿·罵賊》(圖片 | 新浪博客·龍坑人)

後來唐玄宗還朝,封雷海青為「唐忠烈樂官」「天下梨園都總管」。民間傳說他後來顯靈帶兵相救宋端宗皇帝,但見雲端有天兵天將,帥旗上的「雷」字上部被雲彩遮蔽,只看得見「田」字,因此被封為田公元帥。

梨園行唱的是忠孝節義,敬的也是忠孝節義,所以田公元帥才會被戲曲演員們虔誠供奉。

關於祖師爺的故事林林總總,主人公多數是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或是虛構的神祇,這些故事能夠反映許多當時社會的文化狀態,值得我們去研究。

作者:行旅的熊

編輯:戚彧卿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Ts982wBJleJMoPMK8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