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和鄧小平一起做搭檔征戰十幾年,兩人一起聯手撰文悼念一位戰將,只有一次,即只有一個人。
他就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
1942年5月24日夜,彭德懷率領八路軍總部從日軍「掃蕩」的包圍圈中進行突圍。由於總部機關龐大、後勤部隊攜帶物資過多,行動遲緩,又未按原計劃分路行進, 結果一夜只走了20多里路,以致八路軍總部、北方局機關和特務團一萬多人,上千匹牲口,都擠在十字嶺一線的狹長地帶。
25日拂曉,敵主力一萬多人從上面壓縮,以南艾鋪為目標,進行「鐵壁合圍」。
於是,彭德懷、羅瑞卿、左權商定:總部直屬隊和北方局,向北突圍到太行二分區;野政則向太行六分區突圍。
為了使總部和北方局迅速擺脫敵人的包圍,左權決定自己留下來指揮後勤人員突圍。激戰到25日下午4時,總部直屬機關大部分已經衝出了包圍圈,而左權仍然站在一個山坡上指揮疏散。
這時,日軍所有的炮口都對準了八路軍總部突圍的十字嶺,日軍飛機也在突圍人群頭上盤旋,天上、地下已經織成了一張火網。突然,一顆炮彈在左權身邊爆炸。他不為所動,機警地轉過頭來看了看。
正在這時,他看到在炮彈的爆炸聲中,有兩位女同志慌亂跑著。他沒有猶豫,馬上跑了過去,將兩位人按倒。又一發炮彈爆炸了,那兩位女同志得以倖免,但左權卻再也沒有起來。他頭部被炮彈擊中,不幸犧牲。
左權犧牲的消息傳出後,震驚了整個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129師參謀長李達知道劉伯承此刻的心情,去安慰他。劉伯承擦著淚水,過了一陣,劉伯承說:「我們從蘇聯回國時, 他才20幾歲,今年也不過36歲吧。他年輕有為,是我黨我軍的一代英才。」
劉伯承為什麼流淚?
他與左權是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同學。
左權與黨內軍內很多人關係深厚。他與陳賡、徐向前是黃埔一期生。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與鄧小平、傅鍾、屈武是同班同學。後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與劉伯承是同學。
左權的犧牲,也令129師政委鄧小平也不盡悲傷。隨後,劉伯承和鄧小平合寫了一篇悼念文章——《紀念我們的戰友左權同志》。他們在文中寫道:
「左權同志的犧牲,不僅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就在同志感情上,即個人的友誼上,也使我們失掉了一個最親密的戰友,我們的悲傷,是不可以言語形容的。」
劉伯承、鄧小平一生一起署名寫文章悼念一個人,只有左權一人。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此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