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歐洲爆火,企業出海要具備哪些營銷能力?

2023-02-06     單仁行

01

步入2023年,作為去年十分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在1月份被澆了一盆冷水,各大國產品品牌的銷售量普遍出現了下跌,像小鵬、領跑的銷量跌幅都超過半成。

可以預見,隨著國家補貼的退出,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會出現明顯地減緩。

當然,在所有品牌也有個例外,在一月份,比亞迪銷量達到15萬輛,按年同比增長62%,比亞迪一家就占據了整個內地市場4成的份額。

並且,比亞迪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全面展開,隨著電動車賣進大眾寶馬的老家,德國,比亞迪的品牌開始在海外先聲奪人了。

02

具體來說,比亞迪在歐洲有多火爆呢?

從訂單方面來看,去年6月,德國的汽車租賃公司SIXT與比亞迪簽訂1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大單;比亞迪最近又準備斥資50億採購8艘汽車滾裝船,目的是為了解決歐洲航運不足的問題,方便把更多的汽車運往歐洲,準備大幹一場。

在品牌上,作為全球五大廣播電台之一的德國之聲,給予了比亞迪「超級安全」的評價,德國本土的汽車媒體對比亞迪的評價也是「超越特斯拉的中國品牌。」

在社交媒體中,國外網友的評價也是各種溢美之詞,其中「安全和技術「兩個關鍵詞出現的非常頻繁。

比亞迪在中國爆火還可以理解,但是能被歐洲,特別是傳統汽車強國德國的主流媒體和消費者認為是更安全、更科技、更有價值的選擇,這就不光是產品好可以解釋的了。

比亞迪的海外營銷是怎麼做的?它是怎麼被傳統汽車強國認可的?

03

第一、學會找到品牌的錨點,讓技術可視化。

比亞迪一直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技術派,對外展示就有點像理工科的直男思維。

雖然我們知道比亞迪從電池起家,在汽車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年前。

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花了20年讓自己成為擁有全產業鏈製造體系的車企,無論是IGBT這樣的核心晶片,還是電機和電控,都具有獨立自主的生產製造能力。

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對這些了解並不多,你要密密麻麻寫一長段,跟我講專業術語,不好意思,我壓根沒興趣看。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對比奔馳所標榜的豪華、奧迪的商務、寶馬的駕駛樂趣,國產車企的營銷並不成功,並沒有找到讓大眾信服的品牌錨點。

那比亞迪是什麼時候出圈,把「科技」作為品牌錨點,並且讓大眾接受的呢?

那就是刀片電池,以及2020年的針刺實驗,讓比亞迪和科技錨定在一起,這也是比亞迪在全球市場中,能夠快速被接納的重要原因。

首先,電池是電動車關鍵的核心組件,消費者對於這一點是有認知的,而針刺實驗是業界公認最嚴格的電池安全測試,大部分車企達不了標,也不敢做,這叫「人無我有」的稀缺性。

其次,比亞迪用視頻公開展示了針刺測試,包括後來用46噸的重卡碾壓電池,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沒有起火、變形。

隨後,再用三維構圖展示電池的刀片結構,以及電池包的蜂窩鋁板設計,用視頻語言直觀體現了刀片電池技術對整車安全性和長續航性能的影響,這也是從側面驗證了比亞迪的技術實力。

讓品牌錨點技術,再讓技術可視化,是比亞迪相當成功的營銷策略。

對於我們很多企業的營銷來說,要懂得找到品牌的錨點,用可視化的語言(長短視頻、測評、直播)去全方位展現它。

04

第二、比亞迪能走到全世界,營銷要多點曝光。

營銷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征,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都存在著無限創新的可能性。

很多行業當中,傳統的領頭羊不只是擁有技術、資金的沉澱,更是在大眾心目中擁有品類當中「優先選擇權」。

對於後來者,就需要在營銷上多點開花,多次曝光,打組合拳,而非一招鮮。

在視播時代,抓住視頻和直播是抓住了營銷的紅利,在其他方面,比如說公關、信息流、大搜、冠名也不應該放棄。

一套完整的營銷體系,不僅有體現產品的直接營銷,還有觸達用戶的目標營銷,更要有提升品牌形象的公關營銷。

「定位之父」里斯曾經說過「公關比廣告更加重要」,在今天,我們更需要藉助於第三方的權威背書替我們說話。

就像比亞迪在歐洲並不是直接去打廣告跟消費者說「我有多厲害」,而是先吸引歐洲主流媒體的關注,獲得他們的認可。

主流媒體一次集中、正向報道的效果,並不亞於,甚至會超過品牌花重金反覆打的廣告。

當然,這個例子也說明,中國品牌想要走出去,不僅要技術硬實力,更需要營銷上的軟功夫,在世界範圍更大的觸點露臉。

05

第三、因地制宜的營銷選擇。

對於國產品牌來說,想要出海,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面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用戶群體,不同的消費習慣。

在本土能夠成功的營銷模式,在國外可能完全不適用。

比如,國內用戶看電視的習慣已經被嚴重淡化,很多人的電視只是偶爾開開聽個響,廣告看都不看。

根據研究機構測算,在中國,數字廣告已經超越電視廣告,品牌商在電視上投放廣告的預算連年下降,2022年1-10月,電視廣告的花費同比下跌14.1%,地方台更加明顯。

但在國外,特別是歐洲用戶對電視依然比較重視,還有很多人依舊留著聽電台的習慣,這就需要出海品牌注意。

再比如,國內用戶最常用的是抖音、快手、視頻號、小紅書、B站等等,但在國外是TikTok、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每個平台的審核、內容機制差別巨大,就像視頻號和抖音那是死對頭,你都不能提;Twitter的營銷尺度很大,但相同的內容在Facebook上就可能會封。

所以,如何玩轉這些平台,通過這些平台持之以恆的觸達用戶,提升品牌知名度也是需要企業去仔細考慮的,特別要懂得做全域的布局。

還有是本身產品單價高,消費決策周期長的大宗交易、複雜交易,選擇正確的渠道,採用正確的方式,以視頻內容為根基,抓住品牌錨點,以第三方背書影響用戶心智,用官網進行轉化,這幾點都特別重要。

06

今天,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核心的一股力量,像比亞迪這樣的車企必定會走出去,在全球的舞台進行更大範圍的競爭。

未來,我們也會有更多的企業需要走出去,這是客觀現實,也是主觀要求。

在這樣的商業氛圍里,我們企業要修習內功,也要強化外功。

在不斷研發核心技術的同時,也要讓營銷更新換代,多點開花,讓企業的品牌在全球得到認可,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7191cd3f5651bc6f2f3ad0fbc0581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