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白茶、夏白茶、秋白茶,到底有什麼區別?哪個品質更好?

2023-09-26     小陳茶事

原標題:春白茶、夏白茶、秋白茶,到底有什麼區別?哪個品質更好?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在傳說中,馨香四溢的桂花樹,伐之不倒,乃是月宮的神樹。

所以,農曆八月又被稱為「桂月」。

而桂花香,是秋天的限定香氛。

雖然福州的氣溫還在過夏天,但季節的一些變化,已經悄悄發生了。

今年桂花開得早,前幾天,就看見一個小姑娘手上摘了一枝桂花。

從身旁走過,留下一陣甜香,心生艷羨。

沒隔幾天,在小區樓下也聞到了。

竊喜,是桂香。

零星地分布著,有些開了,有些還是小花蕊。

為了與這份甜蜜的香氣待得更久一些,采了一小株回來,插在花瓶里。

坐在窗邊,一邊喝白牡丹,一邊聞花香。

除了有蚊子,天藍之下,呼吸自然的氣息,忽覺一切都很美好。

正在喝茶的時候,有茶友問:

「為什麼大家都說春白茶比較好?那夏茶和秋茶的品質怎麼樣?也是「春水秋香」嗎?」

以上這些問題,且聽村姑陳慢慢道來。

《2》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喝春白茶?

一個字——鮮。

讓我們回憶一下,春茶季的天氣,溫度低,光照弱,光照時間短,雨水相對較多。

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較高,濕度大。

對於喜陰喜濕的茶樹而言,春天是極適合茶樹蓬勃生長的。

冬天是冬眠的季節,萬物都仿佛沉睡了一般。

而到了來年開春,萬物復甦,大約是從驚蟄以後,雷公電母發威了。

於是,福鼎茶園裡的茶樹們,積累了一個冬天的能量,便迎來了新一輪的發育。

厚積薄發的成果,是喜人的,春白茶體內的養分含量極高。

尤其是白毫銀針,它是寶貴的春芽。

從茶樹老枝的頂端以及分叉處,生出了一顆顆像虎牙一樣的芽頭,圓鼓鼓的,充滿了生命力。

這些新生的芽頭,以非常驚人的速度成長著,日復一日,內質越來越豐富。

你會發現,春茶季里,每天茶園裡的景象都不同。

到了適合採摘的階段,白毫銀針芽頭的體格,就已經很壯碩飽滿了。

如果是高山的白毫銀針,芽頭大約有5-7層筍殼狀結構。

在這樣的身體構造下,它生得營養豐富,白毫濃密。

沖泡以後,白毫在沸水的刺激下,大量脫落,釋放出毫香的同時,也完全融入了湯水中。

喝起來,鮮、香、醇、爽。

仿佛整個春天,都盛在了茶杯里。

也難怪老茶客們都說:「明前茶,貴如金」。

以福鼎高山白茶的產區來說,在清明節前採摘的茶,數量少,養分足,等級高,的確稀貴如金。

當然,在白毫銀針之後,還陸續採摘白牡丹和春壽眉。

這三種品類的白茶,由於生長在春茶季的不同階段,香氣和滋味也有很大的區別。

它們的香氣,分別承擔了毫香、花香與草藥香,滿足了不同喜好的茶客,撐起了白茶界的重任。

正因如此,大家對春白茶的感情,愛得深沉,愛得濃烈。

《3》

白茶中,夏茶和秋茶的品質如何?

其實,福鼎的夏天,是不採茶的。

原因是,即便采了,做了,品質也不會高。

甚至於,只有方大師那樣的頂流,金字塔頂尖的人物,才敢挑戰做「四季白茶」。

而其他大多數的制茶師,唯恐避夏茶而不及。

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夏天的氣候條件不適合產白茶。

如果說,春白茶之所以好喝,是因為「溫、光、水、氣、土」條件優秀。

那麼,夏白茶很難做得好喝,同樣是因為「溫、光、水、氣、土」。

南方的夏季,炎熱,高溫,酷暑難耐,降雨偏少。

若是沒有颱風來,也沒有人工澆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有限,難以供給茶樹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茶樹的葉片為了散熱,大量進行蒸騰作用,順便把葉片生得單薄。

如此一來,採摘下來的白茶沖泡後,湯水中的內質少,口感不盡如人意。

第二,夏天的日照時間長,日照強度大,茶樹容易生成大量的苦澀物質。

這裡的苦澀物質,主要指茶多酚和咖啡鹼。

所以,在民間才有「夏茶澀」的說法,是確有其事。

沖泡出來的茶湯,苦澀味強,口感不佳。

第三,茶樹需要休息,以最佳狀態迎接秋茶季。

要知道,人的體力是有限的,茶樹亦是如此。

雖然茶樹的生長和發育是持續不間斷地,一直在積累養分。

但是,經過了春茶季的大採摘之後,需要一整個夏天的休息,才能讓茶樹得到充分的休息。

只有這樣,當秋茶季到來,在白露前後,茶樹便能迎來又一輪的養分大爆發。

讓我們喝到心心念念的秋白茶,包括迎秋、白露茶、秋分茶、寒露茶,甚至是霜降茶。

《4》

秋白茶的品質,亦是很好的。

但秋天的物候特徵,與春天不同,因此生出來的白茶,香氣和滋味也大有區別。

春季的茶園,溫度是從低到高。

從乍暖還寒,到風和日麗,再到春光明媚。

而秋季的茶園,溫度則是從高到低,慢慢降溫,從初始的炎熱,秋老虎盛行,到熱,溫,然後徹底涼下去。

直到入冬,開始變冷,茶樹就停止發芽,回到了春季前凝而不發的狀態。

所以,在整個秋茶季里,白茶樹生長的環境很特別。

白天稍微有些熱,但夜晚很涼快。

光合作用,讓茶樹生成了大量的有機物,豐沛的芳香物質。

到了晚上,由於溫度低,呼吸作用弱,茶樹便不會消耗太多的能量,而是大部分留存在了體內。

晝夜溫差大,形成了秋白茶獨特的口感,醇厚、甘甜,甜花香濃郁。

喝起來,有果凍般的湯感,滿滿的植物膠原蛋白的味道。

另外有人提到,在鐵觀音界有「春水秋香」一說,那白茶是不是也是如此?

其實不是的。

如果非要說,白茶應該是「春香秋水」。

春白茶香氣更豐富,更馥郁,特別是花香,你能喝到廣玉蘭香、梔子花香、茉莉花香、緬因花香、柑橘花香、苦楝花香、水石榕香……

變幻多姿,濃郁鮮香。

而秋白茶的湯水更有稠度、滑度和柔度。

喝起來,香滑淳厚,適合重湯水,重厚度的茶客。

特別是新茶友,如果入門選擇喝秋白茶,更容易喝懂,能清晰地感受到白茶的特色。

《5》

春白茶和秋白茶,是白茶界的雙生花。

雖然生長季節不同,可是相輔相成,共同撐起了白茶江湖的一片天。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工藝最簡樸的存在。

正因如此,對於氣候,對於溫光水氣土條件的影響,更是敏感。

只有合適的季節,優秀的產區,才能生出品質卓絕的白茶。

至於夏天,那是茶農們養精蓄銳的階段。

實在閒不住的,像老S,就會選擇壓餅、壓磚,或者修繕一下倉庫和廠房。

總之,事情總是有的。

對於茶農而言,未必只有採茶才是重要,其他的工作依然關鍵。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4b149e950c9b30e34b3035b1cdae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