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水,二道茶,三沖四沖是精華,這就是白茶的沖泡要點嗎?

2023-07-29     小陳茶事

原標題:一道水,二道茶,三沖四沖是精華,這就是白茶的沖泡要點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次的杜蘇芮颱風,雖然沒有正面登陸福州,但也帶來了一場風雨。

風聲雨聲里,宅在屋裡不出門。

難得的閒暇時光,很適合泡一杯茶慢慢消遣。

聽風聽雨「聽」茶香,好不自在。

看到朋友圈裡,有茶友曬了喝茶圖片出來分享。

「下午剛喝了2019一級白牡丹,一直泡到了第七沖,茶味還是很香。」

見狀,想到一個在圈內老生常談的話題。

平時我們在用蓋碗沖泡白茶,哪一衝的茶湯才是最好喝的?

一聽到這,很多老茶友的腦海里,估計已經浮現出那一句經典茶圈順口溜。

「一道水,二道茶,三沖四沖是精華。」

但這樣老套的說法,生搬硬套到白茶身上,太沒有道理了。

《2》

「蓋碗快出水泡白茶,頭道茶滋味寡淡如水?」

這些年聽到不少類似說法,很多不了解白茶的人會跟風以訛傳訛,偏聽偏信。

誤以為白茶本身味道就淡,外加上蓋碗沖泡時,還要這麼快就倒出茶湯,泡出來的味道就是「淡上加淡」,更加沒味。

但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其實是沒有喝過好的白茶。

高山白茶的內在茶味豐沛又飽滿,使用蓋碗沖泡時,沸水衝進去後,快點倒出茶湯。

第一衝新鮮出爐的頭道茶,很鮮,很淳和。

裡面飽含大量由茶氨酸提供的清新、清爽、鮮甜滋味。

鮮爽清鮮,還很清甜,茶味細潤。

這麼好喝的茶味,哪裡能用「淡」字來汙衊?

和普洱、岩茶、紅茶、鐵觀音之類的其它茶葉比起來,白茶的茶味很特別。

或許,有很多茶友常年喝慣了悶濃的熟普茶湯後,會覺得白茶不夠刺激濃郁。

所以,才形成「白茶味淡」的誤解。

但事實上,白茶的茶味不是真的「淡」。

它的內在茶味積累,有別於其他茶。

所以喝茶時,不能盲目照搬其他茶的評價經驗。

對白茶來說,苦澀、濃烈、煞口,不等於茶味足。

能將鮮香醇爽特色發揮出來,做到湯水淳和、柔潤稠滑,才是一杯風味達到極致的好白茶。

《3》

「頭道茶僅是茶味熱身,洗茶也不可惜?」

在茶葉圈子裡,有很多喝茶誤會,是一環扣一環的。

由「白茶滋味淡」的誤解,能引發不少後續偏見。

其中,關聯性最大的,就是洗茶話題。

圈內有些人會覺得,白茶本身就沒什麼茶味(這點上段已經闢謠),再加上是頭道茶剛開始沖泡,泡出來的味道淡淡的,僅僅算是熱身,這種沒滋沒味的茶水,就算洗茶倒掉也不可惜。

正式喝茶之前,先洗茶一遍,才能更安心飲用。

但這種想法,有不少邏輯漏洞。

首先,第一衝開始泡茶,干茶內在茶味物質沒有經過半點消耗,能量滿滿。

只要品質夠好,哪怕快速沖泡,迅速分離茶水,也能泡出飽滿滋味。

其次,喝白茶,尤其是喝高山銀針、高山牡丹王時。

千萬別覺得,第一衝泡茶僅僅是熱身, 泡不出多少茶味,隨手當成「洗茶」倒掉不喝。

按這樣做,你會白白錯失一杯茶毫滿滿、茶氨酸豐富、清甜無比的好白茶。

最後,關於洗茶話題,有不少細節需要舊話重提。

品質放心的好茶,不需要洗茶。

至於應該怎麼分辨,一款茶的品質靠不靠譜?可以從外形、香氣、滋味入手。

干茶沒有聞到任何雜味,葉片顏色自然過渡,泡出來的茶湯清透,蓋上茶香純粹清晰,花香毫香濃郁。

對於這樣的茶,大可放心喝。

如果是從干茶就聞出了難聞怪味,即便是洗茶之後,也沒法安心。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疑茶不喝,喝茶不疑」。

想明白這個道理後,有許多問題大可迎刃而解。

《4》

「蓋碗泡白茶,三沖四沖是精華?」

這個想法不一定準,使用110毫升標準白瓷蓋碗泡茶,放5克干茶進去泡。

每一衝的大致浸泡時間是,前5道儘量快點出湯,一刻也不耽誤。

5沖之後,根據具體茶味表現,逐漸「加時泡」。

比如,第6沖,坐杯5秒,再倒出茶湯。

如果泡出來的茶味,濃淡程度剛好,下一道茶繼續延遲。

第7沖,坐杯10秒後出湯。

按照這種逐漸延長浸泡時間的做法,等到徹底泡不出味道再換茶。

在此期間,蓋碗泡出來的茶湯滋味,呈現一個拋物線。

大致規律是先是緩緩上升,上升,直至達到頂峰。

前三沖泡茶時,茶味呈現漸進狀態,漸入佳境。

達到茶味巔峰期後,緩緩下降,下降,直到徹底沒了滋味。

品質越好的白茶,內在茶味積累充足,巔峰期維持時間越長。

3沖、4沖、5沖、6沖等,連續好幾沖茶湯,茶味都是極致飽滿鮮醇的狀態。

這種達到巔峰狀態的茶湯,彼此間難分勝負。

所以,提前斷言三沖四沖是精華,未免太心急了些,未必靠譜。

《5》

「白茶具體能泡幾次?」

關於茶葉耐泡度的順口溜,民間能找出許多版本。

不過很多時候,止步於7沖、8沖。

甚至有部分茶友會覺得,哪怕品質再好的茶,泡過了8次之後,茶味也差不多消耗掉了。

再繼續泡下去,喝到的就是一杯略帶茶味的水。

但這種想法,未必合理。

一款白茶具體能泡到第幾次,是沒有固定答案的。

關鍵是看茶葉品質,內在茶味積累越是豐富,茶味越耐泡。

高山白茶,綜合生態環境更好,溫光水氣土等先天自然條件優越,比平地白茶耐泡。

制茶工藝到位,才能極大程度保留好茶的天然風味。

茶青鮮葉採回來後能得到及時攤晾,薄攤薄晾,精心烘乾的白茶,耐泡程度更優越。

最後,還要考慮倉儲環節影響。

儲存到位,才能推動白茶在後期的順利陳化。

不然,一旦跑氣變味,茶味受損。

一泡已經變質的白茶,何談耐泡次數?

《6》

使用蓋碗沖泡白茶,哪一衝茶湯最好喝?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哪怕是同一款白茶,在不同茶友的喝茶感受里,都有不同。

有人愛喝頭道茶的鮮、潤、清新、茶香豐盈。

也有人喜歡泡到七、八沖之後,依舊耐泡好喝的茶味。

覺得這樣的尾水,清潤柔和。

越喝到最後,越是感覺這泡茶性價比高,內心滿足感越強。

當然,大多數茶友會選擇「掐頭去尾」。

蓋碗逐次沖泡時,鍾愛「中間段」的茶味。

不論三沖四沖,還是五沖六衝。

畢竟,那股子鮮醇的、飽滿的、茶味層次達到頂峰的滋味,沒人會不愛!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9bd15d0670023127e97a048ed6799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