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順前CEO:全球資管行業最大的機會仍然在中國

2023-08-28     巴倫周刊

原標題:景順前CEO:全球資管行業最大的機會仍然在中國

預計未來五年流入全球資產管理領域的新資金中,40%將來自中國。

在擔任景順(Invesco, IVZ) CEO的18年里,馬蒂·弗拉納根(Marty Flanagan)將這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拓展到了亞洲,並收購了ETF供應商PowerShares。弗拉納根最近卸任CEO一職。

過去,景順旗下擁有八家品牌和文化迥然不同的投資公司,在弗拉納根的帶領下,景順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全球頂級資產管理公司。截至6月30日,景順的資管規模達到1.54萬億美元,遠高於2005年弗拉納根上任CEO時的3860億美元,位居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前二十強之列。

弗拉納根擔任CEO期間做出了兩項關鍵性的決策。首先,他擴大了景順與中國國有企業華能之間的合作,兩家公司各自持有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的股份,景順擁有該合資公司的經營管理控制權。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著1130億美元中國相關資產。

其次,弗拉納根在2006年收購了ETF供應商PowerShares,獲得了目前市值2000億美元的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1 (QQQ)的控制權,QQQ是僅次於納斯達克100 (NDX)最受歡迎的指數基金。景順旗下擁有393隻ETF,為全球第四大ETF供應商。

弗拉納根將繼續擔任景順名譽董事長直到2024年,協助新任總裁兼CEO安德魯·施洛斯伯格完成過渡。《巴倫周刊》近日對弗拉納根進行了專訪,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訪談內容。

《巴倫周刊》:你在2005年將業務擴展到亞洲,然後在2006年收購了PowerShares,你是如何通過這兩項重大決策為景順制定遠景規劃的?

馬蒂·弗拉納根:和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在巴哈馬共事是我職業生涯的開端,我從他那裡學到了要有全球視野。亞洲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尤其是中國,甚至在20年前人們還在討論「中國的潛力」時起就是如此。我們認為中國是資產管理領域最大的單一機會。

預計未來五年流入全球資產管理領域的新資金中,40%的資金將來自中國。景順為中國客戶管理資產已有20年之久,這是我們的一項優勢。

2006年我們收購了PowerShares,當時PowerShares的資產規模為35億美元。那時指數供應商已經在增長,先鋒(Vanguard)、貝萊德(BlackRock)和道富(State Street)是該領域的領頭羊,但服務對象更偏向機構。擁有財富管理業務的PowerShares在當時對我們來說很有吸引力,也能帶來差異化,我們認為收購PowerShares可以帶來一個服務個人投資者的方式。

《巴倫周刊》:你在中國看到了巨大的機遇,但在中國運營的美國公司也面臨重大挑戰,為什麼將如此多的時間、人才和資源投向中國?

馬蒂·弗拉納根:就資產管理行業來說,中國仍然是全球業內最大的機會。我們在中國的業務——景順長城已經經歷了20年的發展期,此外,我們的合資夥伴華能是一家國有企業,我們之間的合作關係一直非常好。景順長城為中國本地客戶管理資產,只投資中國證券,這是一項本地業務,因此其風險/資本成本與目前進入中國的外來投資非常不一樣。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需要什麼?需要經濟增長,為了實現增長,中國需要發展金融服務,為增長提供資金,還需要發展退休制度。考慮到這些基本需求,再加上我們在中國的經驗,我們認為還會有很多機會。

《巴倫周刊》:在中美兩國緊張局勢升級之際,你仍認為中國是個投資的好地方?

馬蒂·弗拉納根:目前地緣政治形勢確實很緊張,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從我與一些中國人和美國人的談話來看,有些事情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達成一致,但讓我感到鼓舞的是,我們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是一致的,兩國都需要經濟增長,我們可以從彼此的增長中受益。

最近美國頒布的禁止投資中國高科技領域的行政令涉及範圍非常窄,主要集中在美國認為對自己重要的領域,我之前曾擔心涉及範圍會非常廣泛。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國務卿布林肯最近對中國進行了訪問,這非常重要,兩國之間的對話正在進行中。

《巴倫周刊》:在你擔任CEO期間,資產管理行業見證了ETF的興起和降費,你怎麼看這些現象?

馬蒂·弗拉納根:這些變化對投資者來說是很大的利好。機構投資者一直都可以接觸到一系列資產類別,但想想幾十年前,個人投資者個人只能持有一兩隻共同基金,現在,個人投資者可以持有構建全方位投資能力的定製化投資組合。這些年來的另一個變化是費率下降了,這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利好。

《巴倫周刊》:長期以來,ETF行業一直由貝萊德、先鋒和景順等指數基金供應商主導,但現在的增長來自摩根大通和Capital Group等公司推出的主動型ETF,這對ETF行業有哪些影響?

馬蒂·弗拉納根:我經常試著提醒人們,ETF只是一個「外包裝」。在金融危機期間,當主動型基金經理難以跑贏大盤時,每個人都希望持有一隻指數ETF,因為它便宜,而且能帶來回報,但當時人們沒有注意到的是,當你買ETF時,你是在做一個投資決策,就像你投資共同基金一樣。當指數變得過於集中,所有回報都來自10到15隻股票時,風險就會變得相當大。

更多主動型ETF的出現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但如果你看看近年ETF產品做得成功的公司,它們大部分都有私人分銷能力。主動管理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你不可能擁有150隻成功ETF,這個市場已經很成熟了。我認為現在必須要做的是能迅速應對市場的變化,而不僅僅是迅速推出ETF產品,你必須迅速擴大規模,因為後面的人會很快超過你。

《巴倫周刊》:你怎麼看未來市場前景?

馬蒂·弗拉納根:利率正在回到一個更正常的水平,這是一個好現象,我認為這將利好風險資產,最終也會利好商業周期。企業在「便宜錢」時期和利率上升時期所做的商業決策是不一樣的,我認為利率上升可以讓企業在做決策時更加自律。

固定收益投資變得比過去更有吸引力,股票方面,現在是選股者的市場,有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個股,但如果你只看指數的估值,很容易會覺得估值太高了,因為股市的上漲一直是由極少數股票推動的。

對於一個自律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你的投資期限為三到五年,而且正在建立一個與自己投資目標一致、涵蓋各種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我認為現在正是這樣做的時候。

《巴倫周刊》:未來幾年哪些因素會影響投資?

馬蒂·弗拉納根:每隔10到15年我們都會經歷一次技術上的進步,我們現在就身處其中。企業面臨的挑戰是把錢投向哪裡,因為投資技術成本很高,所以企業必須決定哪些技術會給自己的業務帶來增長。景順正在通過使用人工智慧和工具幫助投資組合經理更好地做研究和處理信息。

我們正在通過技術加深對客戶的了解,這種個性化的互動在五到七年前還只是個白日夢,現在已成為現實。通過使用數據和分析工具,財務顧問可以更有效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巴倫周刊》:你準備繼續做顧問方面的工作直到2024年,具體會做哪些工作?有退休計劃嗎?

馬蒂·弗拉納根:我會繼續參與公司這方面的工作,擔任不同地區的顧問,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在新冠疫情之前的18年里,我每年都會去中國。

我是南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受託人,我曾在那裡上學,期待未來能發揮更多作用。我還擔任設在亞特蘭大的風險投資公司Engage Ventures的董事長,公司與亞特蘭大所有大公司都有合作,比如家得寶、聯合包裹、達美航空等,董事會主要由各個公司的CEO組成,我將繼續擔任董事長。

《巴倫周刊》:謝謝。

文 | 黛比·卡爾森(Debbie Carlson)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3年8月25日報道「This Pro Is High on China, ETFs, Today’s Markets—and the Future」。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d12e104994deec9d8b215ab237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