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對新能源的定義有三種,插電混動、增程混動、純電動,但回望幾年前,我們認知中配得上「新能源」這三個字的應該就是電混車型,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豐田雙擎、本田銳·混動。雖然現在的三電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充電也越來越方便,但仍有一些人無法接受,加上油價的日漸上升,電混車型就成了一個折中的選擇。而我這次試駕的車型,東風風神皓瀚DH-i讓我對自主品牌電混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第一次覺得,買電混不一定非得選日系。
皓瀚DH-i不貴,指導價9.99萬元起,頂配的旗艦版也不過13.69萬元,有人看到這就會說了,自主品牌電混的價格和豐田卡羅拉雙擎都差不多了還不貴?別忘了,這可是一台緊湊型SUV,況且技術上可不是豐田那套早就顯出疲態的行星齒輪可比的。皓瀚DH-i的動力系統由熱效率45.18%的1.5T混動專用發動機,加4擋DHT變速箱組成,沒錯,目前市面上DHT變速箱最高擋位就是4擋,內部集成功率分流+多擋串並聯技術。
可能光說技術名稱大家沒概念,那咱們把這倆詞掰開了說,功率分流的優勢是能在市區行駛的時候開出低油耗,動力輸出還平順,但缺點就是高速費油又沒勁。
多擋串並聯高速有勁,在不同環境依靠不同擋位來保證燃油經濟性,但是缺點就是換擋有頓挫,影響行駛質感。皓瀚DH-i就是把這兩項技術進行了整合,優點缺點互補,從而不管是經濟性,還是平順性都得到提升,確實,在一天的試駕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堵車的市區,也跑了暢通的高速,並沒有發現明顯的頓挫,油耗也始終保持在讓人滿意的區間。
官方給皓瀚DH-i起的噱頭叫做「最強電混SUV」,這裡面肯定有誇大的成分,但從動力、配置兩方面來說,確實有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首先是動力,很多人印象中的電混代表是雷克薩斯ES300h,對它印象深刻不是因為別的,就是一個字「慢」。對此,作為前ES300h車主我是深有體會,曾經我在高速上開車,被一台印著道路工程的皮卡車連續別了幾次,怒髮衝冠的我立刻就想衝上去理論,無奈車不給力,一直追不上,這就是電混的一大弊端,犧牲動力換來低油耗。經過最新OTA升級後的皓瀚DH-i支持彈射起步模式,打開之後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績是6s,我們也在場地進行了實測,成績均在6.2s左右,一台靠著小電池和1.5T發動機的電混車型能跑出這個成績,值得膨脹。
配置上比較突出的有兩個,一個是AR-HUD,比傳統W-HUD提升了顯示區域和顯示效果,導航信息和駕駛輔助信息直觀的顯示在道路上,提高信息傳遞效率的同時,真的炫酷。另一個是電子外後視鏡,不管是雨雪天氣還是能見度低的夜晚,都能清楚的看到側後方情況,在打開轉向燈併線時還能放大,再通過不同顏色的標識來警示駕駛員注意周圍車輛距離。適應起來並不複雜,但顯示屏是獨立支出來的,怎麼看都像汽配城後裝的。當然,這兩個配置都是頂配旗艦版才有配備。
在試駕活動現場,我們還見到了皓瀚太空電競版車型,設計靈感來自「太空電競基地」。大量加入機甲元素,讓整台車具備太空裝備的未來感。據說太空電競版的每一塊DIY改裝都是可以在普通版本上選裝的,大到輪輞、格柵,小到飾板拉花都行。
隨著新能源的不斷進階,我們現在已經很難想起當年好評如潮的電混車型,這次重新接觸之後讓我又一次認可了電混的優勢和自主造車的潛力。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電混始終會是新能源時代的一個墊腳石,但誰又能保證電混的壽命會是多久呢?或許在插混、增程、純電並不完美的當下,電混才是最務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