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築、金築,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
「貴陽」之名較早見於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貴陽因為在貴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貴陽古代盛產竹子而聞名,故用「竹」的諧音「築」來作為貴陽的簡稱。
一說由於貴陽氣候常年多陰雨,民間有「天無三日晴」的俗語,貴陽是因為「陽貴」得名。另一說則是這裡的地名源於貴山,因為山南為陽故名貴陽。
貴陽名源於貴山,貴山又稱貴人峰,貴陽雖因貴山之陽得名,但貴山所處何地則一直存在爭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版《貴州圖經新志》記:「郡在貴山之陽,故名貴陽」,「貴山在治城北二里」,「白崖山在貴山之麓」,「白崖山在治城北二里」。《名勝志》載:「城北二里有貴山,蜀道所經,一名貴人峰。」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貴州通志》則註明貴山為城北五里,相應的地圖亦標註貴山在貴陽城東北外,即茶店北面楊柳井的玉馬山。1697年編輯的《新補康熙貴州通志》又記貴山在城北五里。《貴陽鄉土地理》記載:「鳳凰山之南、茶店之北,一銳峰插霄,曰貴山。」《貴陽府志》則曰:「去城十二里,銳峰岌嶪,秀插層宵,相傳貴州得名以此。山腹有洞,麓有九十九泉。」
貴陽地處雲貴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地、窪地相間。相對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鎮廟窩頂,海拔1659米;最低處在南明河出境處,海拔880米。中部層狀地貌明顯,主要有貴陽-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雲-花溪-青岩構成的多級台地及溶丘窪地地貌。峰叢與碟狀窪地、漏斗、伏流、溶洞發育。較平坦的壩子有花溪、孟關、烏當、金華、朱昌等處。南明河自西南向東北縱貫市區,流域面積約占市區總面積的70%。
糟辣脆皮魚,是貴州貴陽的傳統名菜之一,屬於黔菜系。此菜油亮色紅、鮮香可口,略帶有酸、甜、咸、微辣,其味無窮。大小宴會及居家請客,均常把這道菜作為款待客人的佳肴。
主料
草魚
配料
糟辣椒,鹽,味精,醬油,糖,姜,蔥,蒜
取一條約一斤至一斤半左右鮮鯉魚,殺割後,用刀在魚身兩面打上花刀,雞蛋、芡粉、食鹽等配料合均,塗在魚全身上下,放入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放入盤內待用。鍋里留適量油,放人生薑、蒜粒,燴鍋後,再將糟辣椒烹制濃香味,放入雞湯半瓢,醬油、鹽、糖等炒均,加上蔥花、香油、水英淋在魚身上就可食用。